2017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考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5509820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7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7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7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7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考点(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方剂学考点总论总论(1分)方剂与治法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方从法出”。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汗法 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邪愈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法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等。下法适用于胃肠有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瘀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软坚散结使体内气、血、痰、水、食、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实结渐消缓散的一种治疗方法。吐法极易损伤胃气,所以非实邪壅塞且病势急剧者不宜使用。体虚、新产和孕妇,即使有实

2、邪壅塞,亦须慎用。清法适用于火热或热毒在里所致的各种病证。温法通过温里、祛寒、回阳等治疗各种寒证的方法。补法补法一般是在气、血、阴、阳不足且无邪实的情况下使用的,以免闭门留寇,但扶正又可祛邪。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组成方法有君臣佐使配伍、气味配伍、升降开阖配伍等。君臣佐使配伍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注:每一方中必须有君药。君药的药味较少,其用量相应要大。臣药 有两种意义。辅助君药加强对主病或主证的治疗作用的药物。针对主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 有三种意义。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或针对某一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佐制

3、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药:病重邪甚时,为防止拒药,配用的与君药性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 有两种意义。引经药:用以引领方中诸药至病所或特定部位的药物。调和药:用以调和方中诸药的药物。气味配伍理论来自黄帝内经“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四气五味是中药理论之一,依照这一理论而处方,亦是方剂配伍方法的重要内容,运用这种认知思维的人首推金元医家成无己,他对伤寒论二十首方剂从气味结合功效加以诠释,亦是历史上解释方剂配伍的第一人。尔后,金元医家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将中药按气味及寒热温凉分类,并据此解释方剂的配伍。尔后,到清代温病条辨撰写者吴

4、瑭,在解释温病诸方时,亦运用气味配伍理论加以诠释。升降开阖配伍清代名医杨栗山在其所著伤寒瘟疫条辨一书中所创立名方升降散,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被当代已故名医赵绍琴十分推崇,该方的思维就是从药物的升降开阖角度配伍组方的。方剂的变化形式:药味加减的变化 指通过调整方剂的组成药物,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方法,习称“随证加减”。运用前提:主证不变,君药不变。变化方法:增加或减少方剂组成中的次要药物(只是臣、佐、使药的适当调整)。药量增减的变化 指通过调整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方法。运用前提:组成方剂的药物不变。变化方法:增加或减少方剂组成药物的用量。如果药量的增减并不改变原方配伍

5、的主从关系,方剂治疗作用强弱改变;如果药量的增减改变了原方配伍的主从关系,该方的功用和主治改变。剂型更换的变化 指通过更换方剂的剂型,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方法。运用前提:原则上组成方剂的药物及其配伍用量比例不变。变化方法:改变方剂的剂型。剂型汤剂汤剂的特点:吸收快,发挥药效迅速,加减变化灵活,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每一个病人和各种病证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丸剂丸剂的特点: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且体积小,服用、携带都比较方便。丸剂大多适用于慢性病证。此外,某些用于急救的方剂,由于方中含有芳香性药物,不宜加热煎煮,亦可制作丸剂使用,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还有某些方剂,由于方中某些药物不宜

6、加热煎煮,或由于方药峻猛有毒,为了使其较为缓慢地发挥药效,亦可制作丸剂使用,是为峻剂缓制,如舟车丸等。常用的丸剂有:水丸、蜜丸、糊丸、浓缩丸等。蜜丸蜜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炼制的蜂蜜为黏合剂而制成的丸剂。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持久,并有补益和矫味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水丸也称水泛丸,是将药物细粉用水(冷开水或蒸馏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黏合剂制成的小丸。水丸易于崩解,溶散快,吸收起效快,易于吞服,适用于多种疾病。糊丸 糊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米糊、面糊、曲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小丸。糊丸黏合力强,质地坚硬,崩解与溶散迟缓,内服可延长药效、减轻剧毒药的不良反应和对胃肠道的刺激。浓缩

7、丸 浓缩丸是将药物或方中部分药物煎汁浓缩成膏,并与其他药物细粉混合干燥粉碎后,再用水或蜂蜜或药汁制成丸剂。浓缩丸体积小,有效成分高,服用剂量小,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散剂散剂的特点:吸收较快,且制作简便,节约药材,不易变质,便于使用和携带。散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散剂 分为两种研成细粉,以温开水冲服,量小者亦可直接吞服。这类散剂吸收快,便于携带与服用。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用,称为煮散,这类散剂实际类似汤剂。 外用散剂 为极细粉末,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对创面刺激小,可外敷、掺撒疮面或患病部位。亦有作点眼、吹喉等用。膏剂内服膏剂 又分煎膏剂、流浸膏剂和浸膏剂。外用膏剂分软膏剂和硬膏剂;外用膏剂广

8、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有的对皮肤起保护作用,有的起局部治疗作用,有的透过皮肤或黏膜起全身性治疗作用。煎膏 又称膏滋,是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煎膏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口味甜美、有滋润补益作用,一般多用于慢性虚弱性患者,有利于较长时间用药。软膏 又称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基质制成具有适当黏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用乳剂型基质的,亦称乳膏剂,多用于皮肤、黏膜或疮面。软膏具有一定的黏稠性,外涂后渐渐软化或熔化,因而药物慢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适用于外科疮疡疖肿、烧烫伤等。硬膏 又称膏药,古称薄贴。是以植物油将药物煎至一定程度后去渣,再煎至滴水成珠,加

9、入黄丹等搅匀、冷却制成的硬膏。用时加温摊涂在布或纸上,软化后贴于患处或穴位上,可用于治疗局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如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证,以及腰痛、腹痛等。解表剂概述1.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2.应用注意事项。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组成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证候】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配伍意义】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营卫郁滞,肺气失宣所致。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除营分之涩,合而为发汗峻剂,开表逐邪,散风寒而除身疼。杏仁与麻黄相配,宣降并用,以增强

10、解郁平喘之功为佐。炙甘草既调麻、杏之宣降,又缓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为使。【配伍特点】一是麻黄、桂枝并用,开腠畅营,发汗解表之力较强;二是麻黄、杏仁并用,宣降相因,宣肺平喘之效较著。【运用】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加减变化: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体虚之人慎用。桂枝汤(伤寒论)【组成药物】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功用】解肌发表,

11、调和营卫。【主治证候】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配伍意义】病机: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扶营弱,合则调和营卫。姜、枣同用,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炙甘草益气和中,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益营,兼调和诸药为使。服法:温服、温覆。【配伍特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祛邪扶正,阴阳并调。【运用】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使用注意:凡外感风

12、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物。 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药物】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证候】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配伍意义】病机: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敛阴益营。温化寒饮的固定配伍:姜辛五味法。【配伍特点】表里同治,散收并用,以辛温发表、温化水饮为主。【运用】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加减变化: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

13、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使用注意: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药物】麻黄 桂枝 炙甘草 杏仁 石膏 生姜 大枣【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证候】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配伍意义】病机:外感寒邪闭表,阳郁不得宣泄,郁而生热君:麻黄。用量为麻黄汤中的一倍,以辛温发汗解表,兼宣肺平喘。臣:桂枝、石膏。佐:杏仁、生姜。使:大枣、炙甘草。九味羌活汤(录自此事难知)

14、【组成药物】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证候】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配伍意义】病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黄芩清气,生地凉血,既除兼证之热,又制诸药之燥,共为佐。分经论治:羌活太阳、防风太阴、白芷阳明、细辛少阴、川芎厥阴、黄芩少阳止嗽散(医学心悟)【组成药物】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功用】宣肺利气,疏风止咳。【主治证候】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外感风寒经服宣肺药后,而咳仍不止者,亦颇适宜。【配伍意义】病机:外感风邪表证,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外邪十去八九,但肺气仍失宣降,咳嗽仍不止。方以紫菀、百部二药为君,味甘苦而温,入肺经,止咳化痰,对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桔梗为臣,苦辛性平,善于开宣肺气;白前亦为臣药,辛甘性平,长于降气化痰。两者相伍,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佐以荆芥,辛而微温,疏风解表,以祛在表之余邪;陈皮理气化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