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5506270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加索-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加索-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加索-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加索-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加索-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加索-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加索-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疯子般的世界大师巴勃罗.毕加索 教学课题:疯子般的世界大师毕加索授课对象:高二年级教 科 书:自编教材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理解毕加索的作品及整体的艺术价值及其风格特性,并引入相应背景资料。 2、能力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欣赏措施的能力,并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明性审美能力及积极创新的意识。 3、情感目的: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充足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的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教学重点:理解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与主题的体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教学过程:

2、一、 教学引入:(5分钟) 1、 人们懂得,这幅图上,是某些什么内容吗?(出示幻灯片) 资料“911事件”又称“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涉及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他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2、 看完这两张图片后,那么人们有什么感想,或者说你是怎么看到这两件事件的呢?(论述想法) 教师点评论述钓鱼岛与美国911事件,战争后的影响, 美国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

3、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及精神上损伤。 3、新课内容:板书课题 引出话题 毕加索 简朴的简介下格尔尼卡 一方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出名的油画,就是画家在亲历战争后的绘画作品,目前感受下这幅作品。回答一、谁画的?第二、与911事件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没? 毕加索的油画 。与911有一定的雷同性。 二、 背景资料:(3分钟) 简朴简介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重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种美术教师的家庭,19定居巴黎。她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重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她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多种几何形体,然

4、后再重叠、堆砌在一种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变化了物体原有的形态,油画格尔尼卡是她的代表作。 毕加索的毕生辉煌之至,她是有史以来第一种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她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三、 简介不同步期的毕加索 理解下不同步期的毕加索的相貌,初步结识毕加索的作品,每个不同步期的变 化,让学生观测每一幅自画像的变化。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四、 毕加索几种不同步期有哪些?其中的代表作又是哪些?(板书每个时期的特点。) 童年时期(1881-19)1889年完毕第一幅油画作品斗牛士 蓝色时期(1900-19)1

5、900-19的人生的低潮19毕加索来到巴黎,并在1904 年定居在那里。这期间她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是她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作品以蓝色为主调,加强了忧郁和悲哀的氛围 。 作品中线条具有情感的重量。这一时期是毕加索对现实生活关注的时期。 蓝色作品多体现某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 人物形象消瘦而孤单.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她的成功之路。粉红玫瑰时期(1904-19的)19春,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永久地定居下来, 随着她搬家巴黎、与菲尔南德奥里威尔的同居,她的蓝色风格时期也宣布结束。柔和 的粉红色调开始渗入到她的画布上的单一蓝色中去(扇子女人)

6、,不久成为她画布上重要的颜色(花篮女人)。那种 暖洋洋的、娇滴滴的玫瑰红色替代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郁的一片蓝色。青春和爱情活生生地出目前画面上,人物形象往往是某些富有青春美或是魁梧的人。玫瑰红时期就这样开始了,毕加索的油画进入了完全新的世界,一种与流浪艺人和杂技演员接轨的世界,于是也有人称之为马戏团风格(立即的姑娘)。在这时,毕加索的声望使她得到了与众多女人接触的机会,在这个布满欲望和希图的时代。 黑人时期(19061910)由不同组件构成的人体可以从几种角度来观测,示立体主义的来临。 立体主义时期(19101917) 古典时期 19171924年欧嘉的肖像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51932年

7、正面与侧面的缝合体 五、 作品赏析:(30分钟) 有关背景资料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1939年4月1日,战争结束。画中体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当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迤逦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加索。愤怒的画家毕加索,挥笔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 1、 人物造型: 有关思考提示:(1) 这幅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反映了什么主题? 它是反映了

8、战争题材的一幅画, 布满了死亡、恐怖和呐喊。(2) 画面中浮现了哪些形象? 抱孩子的妈妈、牛头、马、灯、断臂倒地的战士、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求救的人。(3) 分析画面物象的各自内涵。 (1)马的表情如何?代表了什么?被刺伤,发出嘶鸣。象征苦难的西班牙人民。(2)牛的表情是如何?它代表了什么?龇牙咧嘴,象征着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3)抱孩子的妈妈发出了如何的声音?体现了什么?发出了哀鸣,体现失去孩子后内心的痛苦。(4)灯体现了什么?像眼睛似的,灯光像锯齿同样射向黑暗的四周,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发,将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5)奔跑的女人,形成了如何的氛围?惊恐失措,惊恐.(6)高举双手仰

9、天惊呼的人,向上呼救,却无助。(7)断臂倒地的战士,手边的花是指什么?战士死不瞑目,花是指对死难者的哀悼。(8)举灯的女人是指什么?可以联想到什么?但愿。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象征自由,象征和平,象征但愿。2、 补充故事:二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常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的却是淡漠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副她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军官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的说:“不!不!这是你们的杰作!”为什么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的杰作?”一切尽在不言中,正是法西斯的暴行,才导致了格尔尼卡中的

10、人间悲剧。 通过对毕加索格尔卡尼的欣赏,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幅画里,没有飞机,炸弹,硝烟,但是整幅画布满了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黑暗、血腥的场面,好似一种冷酷而凶残的梦靥紧紧的笼罩着。而画家之因此这样来体现,也跟她儿时的经历有关:1884年,毕加索3岁的时候,在西班牙马拉加发生了地震,那天晚上的尖叫、惊恐、消灭、火焰都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爸爸背着她走出房间,妈妈举着灯照路,那场自然灾害带来的印象,成为她描绘战争劫难的基本。3、 总结评析:通过对这幅画的赏析,请一位同窗起来总结一下,这幅画体现了什么?控诉了什么?体现了画家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和抗议,控诉了战争所带来的劫难,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11、!真正的艺术,历来都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情感,战争是可怕的,我们需要和平,人们是祖国的将来,只有好好的学习,将来才干为自己的幸福打下基本。六、 总结毕加索: 毕加索从不执意回绝接受现代人类文明事件的压力,也从不否认不管是来自她的内心世界还是来自她的家庭感情的推动和鼓励;她从不对她同步代的人在文化和语言方面提出的主张视若无睹,也从不对古老的历史文明或者所谓原始文明的深邃而富有魔力的启示视而不见,这也正是这位艺术家的特点之一。但是,她既不乔装打扮,也不变化本色;她永远是她自己,永远保持着她那猛禽般狂暴的豪情和那紧抓现实不放的作风,永远保持着她那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和巨大热情。有了毕加索,绘画破天荒第一次

12、在体现形象方面不仅得以再现现实的外表,和通过现实来体现情感,并且还体既有关对现实自身的感觉的思想内涵。正由于如此,体现就变为讲述,也正由于如此,艺术家所具有的所有经验在每一幅绘画中都能发挥作用。 绘画不再是形体美的抽象抱负或是用诗情画意的手法来体现视觉表象,绘 画成为艺术家面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有感而生的思想的客观论述。 肉眼可以看到的现实的外表形式与绘出的形象两者之间的那种外部相似性,已经不再有任何价值了,艺术家也不必再在自然的广阔天地中去闯荡,去寻找“图式”和“印象”; 由于艺术家自身就带有自身丰富的结识经验和感情经验。因此,从不临摹实物作画的毕加索就曾说过:“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 对于每一幅作品均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画的含义七、 作业:(5分钟) 以美国911事件,人们画一幅类似于格尔尼卡内型的画。可以是铅笔画,彩笔画,油画棒画,大小4开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