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沟通__健康成长》活动型教案3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550577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动沟通__健康成长》活动型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主动沟通__健康成长》活动型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主动沟通__健康成长》活动型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主动沟通__健康成长》活动型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主动沟通__健康成长》活动型教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动沟通__健康成长》活动型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动沟通__健康成长》活动型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活动型教案3第四课师友结伴同行的第二框题内容。“主动沟通,健康成长”分为两个目,第一目 “师生交往新观点”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探讨师生关系,通过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探讨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及在新型的师生观下如何打开师生交往的新空间,形成师生交往新行为。第二目“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本框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善于与教师沟通,侧重日常学校生活情境中如何化解与教师的矛盾冲突及交往的基本准则,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策略。二、【学生分析】新课程改革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转变,建立在传统等级秩序意义上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正在被“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观所取代。价值观的

2、转型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影响巨大。有些学生认为师生“民主平等”就能够不分场合地对老师“随随便便”,甚至不尊重,导致常常发生课堂与老师顶嘴、冲突的现象。很多学生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老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所以,如何有效地与教师实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框主要是从观点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协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重要意义。三、【教学理念】愉快的情境体验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活动中感悟新知,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2、充分利用新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体现了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有利于提

3、升教学的实效性和教育性。3、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新审视师生的不同角色,以及师生关系的特点,形成主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识和水平。水平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知识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六、【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探究等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2、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

4、究”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教材、小组讨论、等活动,采用自主与合作的方法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出道理。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送给大家一首诗:(配乐,学生朗诵)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您是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您是我求知中的阶梯和桥梁。/怎能忘记,/师生其乐融融的场景;/怎能忘记,/您孜孜不倦地为我讲解习题;/怎能忘记,你诲人不倦的教诲。/亲爱的老师啊,/您是我一生永远珍藏的回忆。(教师提问)这首诗描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师生关系,自然导入新课。(教师总结)这是一种深厚的

5、情谊,这种情谊缘于师生关系的建立。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主动沟通健康成长,共同探寻师生交往的有效方法。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板书)(二)、讲授新课(过渡)与老师交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你与老师沟通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实行一个小调查:活动一:调查篇1.在校园里遇到老师时,你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吗?2.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烦恼时,你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协助吗?3.当你与朋友发生矛盾时,你会主动向老师倾诉烦恼吗?4.在学校外偶遇老师,你会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吗?5.每逢节日的时候,你会主动给老师打电话或发短信送上节日祝福吗?(学生回答)(教师提问)通过调查,我发现,

6、在某些时候同学们做得比较好,能够做到主动与老师沟通,但是在有些时候,同学们却不能主动与老师沟通,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教师是个古老的职业,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而自己更多地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这也是传统师生关系造成的。(教师提问)1、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师生关系也面临着挑战,那你们希望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答)2、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那你们想知道老师心目中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的小记者对老师所做的采访。采访篇(播放视频)有两处链接 注:所教班级学生任课老师的视频(

7、教师总结)看过之后,我们发现,无论我们也好,老师也好,都希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是我们倡导建立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亦师亦友(板书)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活动和采访视频,探究师生不能主动沟通的原因,从而得出必须转变传统师生关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过渡)尽管如此,日常交往中,我们与老师之间也会发生一些小磨擦和不愉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林的烦恼。活动二:烦恼篇大屏幕出示案例。一天数学课,老师让小林发言,由于小林恰逢这一题没有完成,慌乱中就拿起同桌的本子作答,可还是被老师发现了。

8、老师批评了他一番后,又对他的同桌说:“不要让小林影响你的学习,看来我该给你换个座位了。”听了这话,小林愣住了,没想到这话出自他最喜欢的老师。为什么老师要这样说,仿佛我是一个“危险分子”,要让别人避之不及,你深深刺痛了我。(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林,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请你尽可能多地设想出小林不同的做法。(小组合作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提问)你觉得大家说的哪些做法好,为什么?(教师总结)不论是谁在与老师发生矛盾时,回避不是解决的办法,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主动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前提。(板书)(教师提问)1、那我们看看小林是如何与老师沟通

9、的呢?他通过什么方式沟通的?强烈的自尊心迫使他在周记中提到了这件事。他大胆的指出老师的态度和语言伤害了他,他并不是这样的学生。在文章中他还写道:“你曾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可是你的这句话却让我感到莫大的羞辱。”(学生回答) 通过写周记的方式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与老师沟通的方式呢?(网络、热线、周记、书信、交谈)(老师总结)如果你不想与老师面对面沟通,这些方式不仅达到了沟通的目的,而且还避免了与老师之间面对面的尴尬。(老师提问)如果你是这位老师,说一说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作为老师的内心想法)一起看看老师的想法,是否合你的一致呢?“小林,你很有勇气。看了你的文章,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并不

10、知道当时你没做完,以为你照抄别人的,就批评了你。每个学生的成长就像小树一样,需要不断修剪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老师是希望你们好,才那样严格要求你们。由于我的语气过重伤害了你的自尊心。在此我向你表示深深的歉意。”(教师总结)我们这种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就是换位思考。如果小林也象我们这样换位思考,他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这是师生沟通的一种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渡)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呢?大家看看在以下情境中,你都会和老师如何沟通呢?活动三:实践篇 情境 需要解决的问

11、题 如何沟通情境一老师对我的批评太严厉了, 情境二数学课上老师算错了一道题 情境三本来不是我的错,老师竟然冤枉我 学生分别说出三种情境下的不同沟通方法。(教师总结)从以上的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也要讲究方法、策略。 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换位思考)主动沟通的方法: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原谅老师的错误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些日常学习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过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除了主动沟通和讲究沟通的方法外,还应注意什么呢?大家看下列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教师提问)这样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 1.见到老师不问候,进办公室不敲

12、门,2.在课堂上与老师开玩笑3.打听老师的隐私,从背后突然拍打老师1.不礼貌行为 2.不注意场合 3.失去分寸(教师总结)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讲究交往的礼仪,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礼貌待师(板书)师生交往的礼仪 注意场合 勿失分寸设计意图: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侧重对师生日常交往行为的指导,起到更普遍的教育目的,也将内容做必要的扩展,使其更加完整。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问题,内化所学知识。(过渡)我们与老师的交往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往往疏于表达,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写出来。活动三:老师,我想对您说(过渡)同学们写得非常好,老师也被你们的话语深

13、深感动着,在此老师也有一些话想对你们说老师想对你们说 有链接(播放视频)注:本班班主任对学生说的一段话,切合本课内容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落实行动,引起师生共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育性。升华情感。(三)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真正把老师作为你们的良师益友,与老师进行主动沟通,健康快乐的成长。(四)课后总结与反思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新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贴近实际,学生的参与面大,积极性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转变了师生交往的观念,明白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懂得以换位思考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能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基本掌握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方法,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育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