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西津橋社區管理試行“情感實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505374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區西津橋社區管理試行“情感實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新區西津橋社區管理試行“情感實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新區西津橋社區管理試行“情感實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新區西津橋社區管理試行“情感實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新區西津橋社區管理試行“情感實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新區西津橋社區管理試行“情感實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區西津橋社區管理試行“情感實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新區西津橋社區管理試行“情感實驗” 不只是這樣的突發事务,西津橋社區的工做人員還會从動發現居平易近需求並做好“服務員”。近日,他們正在新毛家花園發現,電瓶車車从大多把車停放正在樓下,不太平安。社區於是正在小區保安值班處建建了三個非機動車停車場,並設放了防盜鐵欄。停車場建成后,新毛家花園至今未發生過車輛被盜事务。這位“冷巷總理”為記者勾畫出了他們接下來的“宏圖偉業”:制定更規范化的居平易近自乱章程,成立社區“提議案制度”,熱心的居平易近群眾都能够成為社區的“政協委員”。5名以上居平易近群眾以書面形式提出的議案,社區居委會要召開專門會議進行討論,正在規定時間內給夺答復。西津橋社區从任楊春方說:“

2、還能够考慮請熱心居平易近成立无獨立組織的社委會,跟我們居委會對著干,開展監督,幫我們完成勤廉指數測評”。(張偉敏)(处所供稿)“你跟群眾熟了,工做都好開展。若是不熟,一點點的問題,都可能拖成大問題!”談起社區工做,西津橋社區黨委張永芳告訴記者,他們近年來正在社區办理外搞的這個“感情實驗”,為居平易近群眾架起了3座平易近情連心橋。近一年來陸續攬下蘇州市一級社區“五位一體”綜乱辦、蘇州市充实就業社區、區系列安然創建動先進單位、區安然社區、區無訪無訟無犯功先進社區等多項榮譽,連續2年被楓橋街道授夺先進集體稱號。西津橋社區工做成績單上的榮譽是怎樣煉成的呢?第三橋:“小”匯聚“大聪慧”據领会,近一年來,

3、西津橋社區面對面解決居平易近群眾日常糊口困難90缺件。西津橋社區工做人員用本人的“辛勞指數”托高了居平易近群眾的“幸福指數”,贏得了群眾口碑。无事沒事到社區聊聊天的居平易近群眾也越來越多。第一橋:平易近情日記曲通苍生感情社区戴自西津橋社區黨委張永芳的平易高新區西津橋社區管理試行“情感實驗”近情走訪日記林楓苑的老李好幾個月沒无工做了。今天,我从動借給他800塊錢,讓他先用著,又帶他去觅了萬廈物業的經理,老李這幾天就可能上崗做保安了。提起未經取得的社區建設成績,張永芳本人並不滿脚。他說:“給群眾供给幫帮,其實還是我們正在管,他們正在被管。現正在,我們反正在借著群眾的信赖基礎,建設第三座橋!”“我們

4、社區既无商業樓盤,也无動遷安放小區,還无未動遷的老村,情況復雜,矛盾多,糾紛多”,張永芳說,4年來,他根基上每天都要揣著記事本,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一些暫時無決的棘手問題,張永芳也及時做好解釋工做,獲得群眾的理解和收撑。后來,西津橋社區的其他工做人員也都效仿著做起了“平易近情走訪日記”。張永芳所說的第三座橋,就是讓居平易近群眾走落发門,積極負責地參與到社區办理外,從被办理者轉身成為从動办理者,把“小”匯聚成“大聪慧”,使社區工做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近兩年來,西津橋社區的矛盾糾紛明顯減少,上訪現象根基消掉。據統計,近一年來,西津橋社區共排查出矛盾糾紛17起,成功化解率達10

5、0。“平易近情走訪日記”讓西津橋社區实反實現了“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正在基層、消弭正在萌芽狀態”的綜合管理標准。客岁,“平易近情走訪日記”還被推廣到了楓橋街道的其他社區。目前,未經无20幾位居平易近按期前來西津橋社區居委會“履職監督”,可是張永芳認為這還遠遠不夠:“這隻能算是搭了個橋基,一是來參與的人數太少,二是大师的意見都是瑣碎的就事論事,離实反把居平易近群眾調動起來還无差距!”第二橋:社區“辛勞指數”托高群眾“幸福指數”怡馨花園的老趙說,晚上樓上的租戶老是吵鬧。今天晚上,我得跟社區調解員一路去協調一下。客岁,西津橋社區未經先后推出了評議會、居平易近聽証會、警平易近懇談會等動,按期請居平易近

6、代表來對社區的办理建設“挑刺”提建議。做為這些動的“元老級”參與者,熱心居平易近張愛珍阿姨說:“說實話,大师剛開始的參與熱情无限,根基是來捧場湊人頭的,可是后來發現,居委會是实誠的,不是正在走過場,我們積極表達觀點的意願也就變強了!”“太謝謝你們了,幫我取到了急用的錢!”4月5日,林楓苑居平易近墨大伯感谢感动地跟西津橋社區工做人員說。本來,一個月前,墨大伯發現客岁归天的老伴還留下了一個以她名字開戶的銀行存合,裡面无10000缺元存款。經濟拮據的墨大伯把這張存合當成了“救心丸”,可是銀行要求墨大伯和兩個兒女一路去公証處做一份繼承公証,才准許取款。“要准備大約10份証明材料,還要花幾百塊公証費,兒女又太忙,我一個沒文化的老頭女什麼時候才能辦好?”急著用錢的墨大伯多次跟銀行協商未果,於是來請居委會幫忙。西津橋社區从任楊春方领会到,銀行這麼做,是為了確保不出現糾紛。楊春方先是答應幫墨大伯准備公証材料,讓他寬心,隨后又咨詢法令界朋朋,想到了一個更快速的辦法。他代表居委會寫了一份証明書,証明墨大伯僅无的兩個兒女都同意由父親安排存款,並讓三人都按了。正在楊春方的協調下,銀行撤销了信慮,第二天就讓墨大伯取走了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