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我们的生命说课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550537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珍爱我们的生命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珍爱我们的生命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珍爱我们的生命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珍爱我们的生命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珍爱我们的生命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珍爱我们的生命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珍爱我们的生命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珍爱我们的生命。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理念、说教学目的、说教学流程、说教学措施、说学法指引、说教学效果训练、说资料拓展九个方面来加以阐明。众所周知,人最珍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近年来,在部分青少年中,自毁健康不珍爱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青少年由于一点事情不顺心,就放弃了青春的生命,走上了自杀的绝路。她们不懂得生命的珍贵,更不懂得爱惜生命、庇护生命,这就使得她们的生命浮现一片无知的空白。一旦有了外界的压力就失去了生命的承受力,不仅消灭了自己的生命,并且还会残害她人的生命。因此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显得尤为急切。

2、一、说教材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珍爱我们的生命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它是第三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本框分为“永不放弃生的但愿”“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三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的基本上,学习如何珍爱生命,如何延续生命的价值。是引导学生对的看待生命、关爱生命、以及如何延伸生命价值的升华部分。本框也是结识新自我这一单元的基本部分,因此在教材中起到启下的作用。(二)教学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她们对生命的问题的思考

3、往往存在偏差。她们的独立意识和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的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因此,协助学生形成对的的生命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二、说学情由于七年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且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需要,但由于社会经验局限性,知识与阅历较肤浅,自我的体验体现出动乱性和不稳定性,对自我的结识也往往容易形成偏激或错误的结识。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容易导致对她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本节课的规定就是引导学生在对的看待自我的基本上,通过本

4、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的地结识自己,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尊重她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相处;协助她们对的结识生命,形成对的的生命观。三、教学理念1.贯彻一种“主”字:以学生主体地位的贯彻和积极性的发挥为重点来贯彻本课。2.突出一种“动”字:以活动为主线来突出本课,实现“内容活动化”。3.体现一种“爱”字:以增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来体现本课。4强调一种“思”字: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来开展本课。四、说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当尊重自身和她人的生命。2.对的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3.懂得如何的生命才更有价值。4.懂得要

5、提高生命的价值应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目前做起。(二)能力目的:1.学会判断紧急状况的能力;2.提高紧急状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3.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伙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 (三)思想品德目的使学生爱惜生命,热爱生命;对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奉献的人布满敬意;立志提高自身生命的价值,具有团结合伙和奉献精神。(四)情意目的使学生可以做出对的的价值评判,永不放弃生的但愿,形成对的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五、说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焕发爱好给同窗们讲述一种生长在孤儿院里的男孩子的故事,让同窗们来续尾。学生纷纷发言,很自然地揭示本课的课题,学生初步体会生命的可贵

6、,理解珍爱生命的意义,为顺利完毕本课的教学任务奠定心理和情感的基本。教师总结故事进入新课: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爱惜,生命就会故意义,有价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珍爱我们的生命”。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呢?(通过总结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二)展示学习目的1.懂得生命的贵重。.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当尊重自身和她人的生命。3.对的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如何的生命才更有价值。4.懂得要提高生命的价值应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目前做起。(展示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清晰本节课的知识目的是什么,懂得要掌握哪些内容,在学学过程中起到指引作用。)(三)展示学习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

7、命。学习难点:延伸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懂得该部分的内容是重点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注意,有助于教师突破重难点。)(四)展示学习提纲1、我们应当如何肯定生命,尊重生命?2、要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我们应当如何做?3、我们应当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4、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5、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展示学习提纲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清晰学习的知识目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五)教师精讲向学生展示两则材料:材料一:美国一小学发生火灾,一小学生勇敢地去救小伙伴,成果,伙伴逃离,自己却葬身火海。而这位小学生不仅没有得到表扬,相反,校方因没有教会学生

8、如何逃生,如何保护自己而受到地方当局严肃惩罚。材料二: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10多万人自杀,自杀已成为人类的五大死因之一。教师:看了这则材料,同窗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学生们通过讨论,刊登见解)教师解说(总结):材料一中那位小学生的行为虽然崇高,但在火海中救人显然超过了她的能力,成果无谓地牺牲了自己珍贵的生命。而材料二中的轻生行为主线不可取,是忽视自己生命的轻率行为,是懦夫的行为,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目的:通过两则材料,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应当珍爱生命,同步不要容易放弃我们的生命,要肯定和尊重我们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六)启发讲练,多向思维。教师:不同的人看待生命有不同的

9、态度。这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看待自己的生命,我们应当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学生刊登个人见解)?教师指引学生完毕教材第一目填空内容。教师小结:生命是短暂的,如何看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得过目过,还是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不负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人们普遍赞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只有珍爱这有限的生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更美好,才干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绚丽,才干使自己的人生更故意义,才干延伸生命的价值。(目的:让学生树立对的的生命观,懂得自己的生命故意义和价值。)(七)课外延伸,归纳总结。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子目“丽丽的故事”,完毕有关内

10、容。学生讨论三分钟,请几位同窗刊登自己的见解。(课前让同窗们准备类似的故事),请同窗们讲述教师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应当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个生命均有不同的价值,我们应当让自己有限而平凡的毕生更故意义,延伸生命的价值。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美好明天的祝愿和向往! (八)课后作业请每位同窗把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以写生命箴言的方式体现出来。(目的:这是本节课的最后升华部分,在学生充足参与了这节课之后,相信她们对生命有了全新的理解,通过写出生命箴言可以让学生对生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九)教学反思:教学中采用学生活动和设立疑问两种方式,协助学生结识生

11、命的可贵、人生的意义等有关知识。这两种方式均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感性结识。六、说教学措施在教学中设立疑问,让同窗们思考回答,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体现的机会,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这堂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观测、比较、思考,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当尊重自身和她人的生命;对的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懂得如何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懂得要提高生命的价值。七、说学法指引通过自主探究、合伙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积极的学习状态。八、说教学效果训练出某些题目让学生来做,以此检查教学效果。(一)选择题

12、:、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 )生命是我们的一种权利 珍爱生命是我们的一种义务 我们只要尊重自己的生命遇到挫折或情绪低落时,可以虐待自己的生命A B. . D 2、小萍家庭境遇不好,不能安心学习,平时总是非常忧郁,甚至尚有轻生的念头。()这是不珍爱自己生命的体现 这是一种对自我、她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体现 她可以到心理教师处征询,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这是由于她父母的错才导致她有这样的体现 C.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结识或行为与否对的,对的的打“”,错误的打“”。)1、人的生命权是人与生俱来最神圣的权利,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权。( )2、小秦在作文中写道:不管我在将来的道路上面对的是幸运,还是一时的苦难,我都将珍爱自己的生命,并发明生命的价值。( )、李长江同窗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虐待自己。( )九、说资料拓展给同窗们推荐感恩的心、怒放的生命等歌曲,推荐学生们看名著钢铁是如何炼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