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促思维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550526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规律促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找规律促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规律促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规律促思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规律 促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模式探究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的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找到规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找”规律,并且能找到、找正确规律,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为灵活、更为深刻呢?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众所周知,“先学后教”是一种打破常规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和谐而高效。但是,这种模式是不是有它的局限性,是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自学获得,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自学?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论证。总之,认为不可盲目模仿,在实际教学中,要分析具体

3、的学情、学生的家庭环境情况等等,寻找,探究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的理念依据: 1、教学工作必须遵循“实践第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归根到底,教师的教只有提高学生的学才起作用。“先学后教”很好地摆正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强调内因学生的学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外因教师的教是第二位的,是为了使内因起作用的条件。2、“先学后教”是“迁移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运用。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邱学华先生说:“所谓迁移,是已经学得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4、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 “合作探究”的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2、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本课题所说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重教师 “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种教学模式。 本课题所说的“合作探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分组为前提形式,以合作探究为基本方法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