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14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5502146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1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1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1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1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1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1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14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文系区级一般课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陈翔、陈菊华等。古松学校 陈翔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外来务工人口已进入家庭化阶段。但令人堪忧的是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需要关怀。本研究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入手,依据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现状,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思考与对策,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家庭教育 现状 对策一、研究背

2、景 “同在一片蓝天下,都是祖国的花朵” ,根据上海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已逐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比例,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享上海优质的教育资源。虽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权接受同等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仅只是向他们敞开校门而已,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涌入我镇。我校是浦南地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目前全校学生总人数为60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98人,占全校总人数的49%。其中小学部各个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

3、例均超过50%,占整个小学部的63%。中学部因为政策原因,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回老家参加中考,所以中学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为23%。(见下图)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的逐年增长,我们也发现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某些现象和本地的学生相差甚远,大都存在着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而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咎其原因,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教育的薄弱。因此,研究如何指导家长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当前的家庭教育和我们所查的文献资料来看,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问题。但理论性、系统性、操作性都比较欠缺。如何有效地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4、是我们学校长期发展的需要。所以本研究着眼于“4个有利于”以此来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即:l 有利于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家庭氛围,让每个外来务工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l 有利于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素质及其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 l 有利于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凝聚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l 有利于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引发家长家庭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现状与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我们对19年级的外来务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共下发问卷298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回收率达97%。从我校调研的情况来看,外来

5、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如下:(一)家庭基本条件调查1.家庭收入我镇属于浦南地区,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而外来务工人员在我镇大多属于打工一族,在乡镇企业拿着基本工资。个别的外来务工人员自己开个小店或摆个小摊做个体生意。总体收入偏低。2.居住环境在家庭住房情况调查中,290个外来务工家庭中只有23人是买房居住,其中有17人买在农村。合租或居住在厂房、船上、仓库等地方的占总比例的8%。在家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一家3口,甚至4、5口人居住在40平米左右的租房中,条件设施都相对简陋。据调查,只有17%的外来务工家庭有电脑,另外35%的外来务工子女没有专用书桌。孩子写作业的桌子就是全家吃饭

6、的桌子,由此我们常常会看到他们回家作业本上沾满了各种油渍、菜渍等3.人员结构外来务工家庭一般是多子女家庭,在大多数的家庭中必定会有一个男孩,有的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案例:一年级的小炎每天早上迟到,老师找其谈话,可是效果甚微。老师无奈,打电话要求家长早点送孩子来学校。打电话的第二天,小炎没迟到,但不迟到的现象只维持了一两天。老师走访小炎家,发现小炎家有一个1岁的妹妹和一个3岁的妹妹,她的妈妈又怀着一个小弟弟。因为妈妈每天早上要照顾3个小孩,顾此失彼,完全无法顾全每个孩子,这即是小炎迟到的原因。通过案例,我们想象一下小炎妈妈每天早上忙碌的身影。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缺乏计划生育政策意识,多生

7、,甚至超生,在孩子的教育与生活上,在时间与精力上,无法做到周全。4.教育投入外来务工家庭生计艰难,在月剩余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再用于教育投入,就显得比较被动,如买学习用品、课外书、参加课外兴趣班等。据调查,全校只有9个外来务工子女参加校以外的课外兴趣班。5.文化水平据调查,我们的家长绝大多数来自于长江以南的地方,以江西、安徽、四川的居多,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产生的最大困难”调查中,我们发现76%的家长选择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另外有20%的外来务工家长在“其他”一栏中注明他们根本不懂英语,无法辅导孩子的英语学习。(二)家庭教育意识调查1.教育方式调查发现,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外来务工

8、人员家庭往往会选择“自然”、“过激”等家庭教育方式,其中选择“民主”的教育方式的外来务工家庭却不到20%。在家庭教育方法上,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自身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同的效果。案例一(迷茫型):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只是迷茫的选择“逃避”。小雪是一年级第二学期新转入生,从小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坐牢,是爷爷抚养长大。如今父亲出狱,带着孩子,借读于我们学校。由于小雪学前教育的不完善,基础非常差。又由于在家说的是家乡话,小雪根本听不懂普通话,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少。父亲长期不在身边,与女儿的关系又比较生疏,生活上的照料也达不到周全,走到小

9、雪身边,我们时常闻到小雪身上散发着一股怪味新环境的不适应,小雪吵着回老家,父亲很无奈地跑来向老师“请假”:“老师,我们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我也没办法,她想回老家看她爷爷,反正她在学校中也学不到什么,她要回就让她回吧,我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案例二(过激型):由于缺少一定的家庭教育理论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在教育孩子方面,选择打、骂的教育方式,往往效果甚微。小俊是三年级的学生,父母相对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陪他学习,辅导他作业。但是由于小俊的学习态度非常差,所以成效不大。父母想尽一切办法想改进他的学习态度,但是恨铁不成钢,最终妈妈用平时织毛衣的针无奈的扎在小俊的手上,脸上红色结盖的

10、小洞眼,爸爸妈妈看着伤心,却也无奈!在案例中,我们非常理解小俊家长的心情,但却不赞同小俊家长的做法。案例三(自然型):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忙于生计,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殊不知,他们拼命赚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小星是五年级毕业班的学生,由于基础打得不牢,成绩跟不上。父母又忙于打工赚钱,对于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即将毕业,老师非常担忧小星的学习,打电话与其家长沟通,可是家长要么推脱很忙,没时间。要么就直截了当地告诉老师:“我们孩子,初中反正是在老家读的,他的学习成绩比在老家的学生要强多了!”“再说孩子读书的好坏,我也没办法,一切顺其自然,不能强求。”案例四(放

11、纵型):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在生活中缺少沟通交流,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在孩子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缺少对孩子的监管、教育,致使孩子走上了歧路。而此时家长孩子后悔都来不及。小升是七年级的大学生了,父亲到处打零工,不在身边,母亲在乡镇企业上三班制,经常日夜颠倒。父母对于小鑫的生活、学习跟本无法照顾。导致小升行为习惯控制能力差,而他在学校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者。经常偷偷上网吧,欺负同学。近期,小升由于手头没钱不能上网吧,就威胁同班同学,让他去偷父母的银行卡。由于数目过大,最终让老师、父母发现。最后,小升不得不退学回老家。2.教育态度外来务工人员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所采取的方法往往简单粗暴。其中我们也发现,22%的

12、家长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上完全听从老师的意见,家长对于老师的过分信任其实是反应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力不从心。(三)家庭亲子关系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忙于生计,平时在家与孩子的交流很少。同时我们发现只有8%的外来务工人员家长主动与教师联系,另外13%的外来务工家长基本不与老师联系。69%的外来务工家长表示极少有空余时间,18%的家长下班之余睡觉、聊天、看电视或打发时间。在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中由于缺少沟通交流,所以外来务工家长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最好的朋友了解甚少。三、存在的问题结合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一) 家庭生存压力

13、大,学习环境不容乐观。虽说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远远高于家乡务农收入,但按照城市生活水平衡量,他们的收入总体还是属于偏低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由于生存压力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家庭中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十分匮乏,这对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都是不利的。(二)父母文化水平低,学习辅导跟不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其中,母亲的文化程度相对低于父亲的文化程度,而在我们外来务工家庭中,承担家庭辅导工作的恰恰多数是母亲。由于他们文化层度的不高,导致他们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三)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教育方式不良。在与许多

14、外来务工人员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忙着打工,早出晚归,又限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疏于关心。大部分的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对于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犯了错误,缺少耐心的沟通,往往脾气暴躁,动辄打骂。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四)与孩子接触时间少,亲子沟通缺失。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营造融洽、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但是,由于生活的压力,他们往往选择加班加点、利用闲暇时间打零工,而没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进行亲子互动,去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四、对策的研究(一)具体措施由此,我们深刻感受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重担落在了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身上。我们应该以更大的热忱去关怀外来务工人

15、员家庭,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们开设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能力。通过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1建立组织机构“让我们形成统一的联盟军”这两年来,我们努力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的组织结构模式,有机的结合教育体系,凝聚强大的育人合力,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组织结构模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指导团队教师组织,引领示范。家长参与,营造氛围。社区资源,交流互助。(1)教师组织,引领示范学校在党政工的带领下,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核心,带动我们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指导,尤其鼓励我们的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设计家教指导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在我们的外来务工家庭中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2)家长参与,营造氛围学校在原有家委会的基础上,在2009年专门成立了古松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家委会”。 首先由每个班级的家长自主报名,推选出班级家委会8名;再从每个班级中挑选出2名家长,成立学校家委会。这些家委会成员都是由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