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导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501336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狼》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狼》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狼》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狼》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狼》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0 狼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2、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3、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4、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资料链接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

2、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郭沫若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自主预习】1.填空。狼的作者是_,他是_朝人,本文选自_。2.试解释加点的字。缀行甚远( ) 一狼仍从( )屠大窘( ) 顾野有麦场( )积薪其中( ) 苫蔽成丘( )目似暝( ) 又数刀毙之( )一狼洞其

3、中( ) 止露尻尾( )乃悟前狼假寐( ) 狼亦黠矣( )3.辨析下列一词多义。敌以前4.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5.请分别用四个字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合作学习】6.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7.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何处?9.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性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10.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拓展延伸】楚人养狙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群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

4、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11)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12)使(13)民而无道(14)揆(15)者,其(16)如狙公乎?惟(17)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注释】 什一:十分之一。或:有的。加:施加。与:通“欤”,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何:为什么。假:本意为“借”,这里引申为“利用”。 役:奴役。寤:醒悟。相与:一起。(11)馁:饥饿。(12)术:权术。(13)使:驱使。(14)道:方法。(15)揆:法度。(16)其:表猜测的语气词。(17)惟:只是。1、联系上下文,推断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楚有养狙以为生者()狙公卒馁而死()山之果,公所树与()其术穷矣()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3、用自己的话回答: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4、本文没有让老狙充当先知先觉的角色,而是让小狙最先觉悟起来,这说明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