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549876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知识归纳整理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1.方法: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2.要求: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植

2、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

3、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归纳整理一、调查1.什么是调查举例森林资源清查、人口普查要求前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选取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中如实记录。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2.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步骤 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 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调查并记录:要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等处存在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

4、虫; 归类; 整理:将归类好的生物资料进行整理,写在记录本上。注意事项 先设计一个调查表,用以记录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 对所看到的生物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注意安全。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乱攀高处、下水;防止被动物咬伤等。二、生物的归类分类依据分类结果形态结构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归纳整理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3分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

5、空气、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阅读教材P1415,设计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没有影响按照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制定计划:设置相同点:在铁盘内放一层湿土。将10只鼠妇平均分成2组,分别放入两侧的中央。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变量为光照。观察记录: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实施计划:实验结果:鼠妇在阴暗处的明显多于在明亮处的。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

6、影响鼠妇的分布。表达交流。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于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组一般都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组一般只控制研究因素,其他都处于理想状态。量不同的条件是实验变量。)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关 系 举 例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关系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合作关系蚂蚁群体的分工合作寄生关系人体内的蛔虫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现在生存的

7、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形态上适应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降低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的环境;结构上适应如海豹的胸部皮下脂肪厚,适于生活在寒冷的水域;生理上适应如骆驼的尿液少,保持体内水分适应炎热缺水的荒漠。)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知识归纳整理一、什么是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

8、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2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的组成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记P2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图)三者比较类别生物种类作 用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消费者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三者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生产者 ,如“兔吃草,狐吃兔”表示为: 草兔狐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

9、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3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点拨:食物链的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要将一个食物网变成生态系统要增加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指向高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顶端的生物数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数起,

10、每条食物链要数到底,不能漏数。)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平衡越易维持。)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知识归纳整理一、生物圈的范围1范围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约为 20 千米。2组成成分和生活的主要生物范 围组 成生物种类大气圈的底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昆虫、鸟类、细菌等水圈

11、的大部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岩石圈的表面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多覆盖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一切陆生生物及形态各异的水生生物,无处不在的细菌、真菌等。人类活动可到各个圈层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类 型特 点自动调节能力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较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最强草原生态系统分布于干旱地区,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较弱湿地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繁多。“地球之肾”较强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物种类很多,绝大部分植物是微小的浮游植

12、物较强淡水生态系统由淡水水体与淡水生物组成较弱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相对较少很弱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最弱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在生物圈中,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范围内运动。2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和长江,源自西部的雪山和草原,向东奔流,沿途滋润农田,还形成湖泊和湿地,最后融入海洋。3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果实,能够随

13、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归纳整理一、显微镜的构造 (记P37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1.机械结构:支持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载物台(中央有通光孔);调节部分:粗(细)准焦螺旋、转换器、遮光器;2.光学结构:目镜和物镜、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及遮光器上小光圈;光线弱时凹面镜、大光圈)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距边缘7厘米 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三转两开一条线)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14、 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通过通光孔 、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3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从侧面看物镜)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清晰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 清洁收镜注意事项: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用纱布擦拭显微镜的其他部分 。三、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倒、左右倒)。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像越大,能看到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第二节 植物细胞知识归纳整理一、 玻片标本的类型1按制作材料分: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去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材料制成。1 按照保存时间的长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