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49767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学 一、绪论1、 环境科学的概念和特点?(1) 概念:环境科学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2) 环境科学的特点:环境科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人,而客观事物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环境是与中心事物对应发生的,环绕于某个中心事物周围的客观事物,中心事物的不同,则其环境不同。)2、 环境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诞生条件、生存条件、生产生活空间、生活生产资源环境 人 废弃物 “三废”:物质污染(化学性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 “两噪”、“一磁”:能量污染(物理污染,具有瞬时性 危害可能会变成永久性。)3、 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1) 人类诞生“

2、第一次浪潮”之前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居住在中低纬的洞穴中,其活动目的是获得食物,维持生存和繁殖。通过生理代谢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能量,对自然环境是只利用环境,但生存受到威胁。(2)“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失调 标志:新石器时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磨制石器如石犁、石锄的使用,产生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3)“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4)“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污染转移 标志:以电子工程和遗传工程等新兴产业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4、 污染转嫁的方式?(1) 产业转移(2) 固体废弃物的越域转移 危险性废物的越境转移

3、工业废渣的越境转移 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3) 战争强加污染转移:如贫铀炸弹5、 自然环境的结构?(1) 无机环境(非生物):大气、太阳、水、矿产(矿藏)、地貌(2) 有机环境(生物):植物(生产者;自养型生物)、动物(消费者;异养型生物)、微生物(分解者;异养型生物)(3) 营养级:第营养级、第营养级、第营养级(4) 食物链:草牧食物链(捕食链)和腐屑食物链。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6、 食物网的成因:(1)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食性复杂(食草性、食肉性、杂食性) (2)资源共享(被捕食者)7、 金字塔型:随着营养级的增加,生物量减少,呈数量级递减,称十分之一法则,所以生物量呈金字塔型。(城市生态系

4、统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型,极不稳定,需要以外境输入(如食物生物量),使其稳定。8、 能量流: 第一能量流:依附捕食链(太阳能) 第二能量流: 依附腐屑食物链(化学能) 第三能量流:人为储存和地质矿化作用。 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的特点:(1)由集中向分散流动,且不可逆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某一种能量不能完全转换成另一种能量。第二章 大气环境1、对流层及平流层的特点:(一)对流层特点:(1)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每100m下降0.6,垂直对流强烈。 (2)空气密度大,占大气总质量的3/4 (3)杂质、云量大 (4)雷、电、雨等天气现象存在 (5)和人类活动影响大,人类活动主要在此层 (6)大气污

5、染主要在此层 (二)平流层特点:(1)随高度的增加气温无变化(3050km以下),无垂直对流,只有水平流动,3035km以上随高度上升气温上升。 (2)密度相对较小 (3)没有水汽和杂质 (4)没有雷、电等天气现象的存在 (5)臭氧层依附于此层2、干洁空气的定义及其成分? (1)定义: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2)成分:N2 (最多)、O2(最活泼、21%)、Ar(最不活泼)、CO2(变化幅度最大、0.033%)3、大气污染的概念: 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4、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一)天

6、然来源 (1)火山喷发:排放SO2 、H2S 、CO2 、CO、HF及火山灰等颗粒物。 (2)森林火灾:排放CO 、CO2 、SO2 、NO2 、HC 等 (3)自然尘(沙尘暴):风沙、土壤尘等。 (二)人为污染源 (1)工业企业排放源: 工业企业排放源:污染物种类受企业性质影响,受原材料影响,产品不同则污染物不同。污染物数量受企业的规模、治污程度影响。 (2)家庭炉灶及取暖设备排放源 (3)交通运输污染源 (4)农业污染源:农业化肥的使用。5、五种主要的污染物质: (1)气溶胶污染物:直径约从0.002100m大小的液滴或固态粒子 (2)硫氧化合物:SO2 、SO3 (2/3来自于煤炭燃烧、

7、1/5来自于石油燃烧) (3)氮氧化物:NO 、NO2、N2O、NO3、N2O4、N2O5 (来源于石油燃烧) (4)碳氧化物:CO 、CO2 (5)碳氢化合物(HC)6、CO中毒的原因: CO即煤气:在燃料不无安全燃烧时产生的。 煤气中毒:人体正常条件下 条件 O2血红蛋白双氧血红蛋白 有CO时: CO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 其中CO与血红蛋白结合速度快,但逆过程慢,碳氧血红蛋白会凝固。7、还原型和氧化型大气污染:P/25 (1)还原型(煤炭型):如“伦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物:SO2、CO、颗粒物 条件:低温、高湿度的阴天,风速很小,伴有逆温存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性烟雾。 (2)氧化型(汽

8、车尾气型):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发生地主要是以使用石油为燃料的地区 污染物主要来源:汽车排气、燃油锅炉、石油化工生产8、逆温:P/38逆温的类型:(1)辐射逆温(接地逆温) (2)下沉逆温 (3)平流逆温 (4)锋面逆温 (5)湍流逆温9、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P/40 晴天的四种烟型:(1) 爬升型(上升型、屋脊型)在日落前后(傍晚)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污染最轻。(2) 平展型发生在夜晚,污染较轻。(3) 熏蒸型(漫烟型)常出现在日出后(早晨),对人类污染最重。(4) 翻卷型(波浪型)常出现在中午前后,污染较重。 阴天的烟型: (1)锥型(喇叭型)发生在阴天的白天和傍晚。10、大气的

9、水平密度对扩散的影响: 大气的水平密度不同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继而产生风。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1)使污染物迁移到下风方向(输送)。 (2)对污染物稀释、冲淡作用。11、湍流的种类:P/43一种是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热力湍流,它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稳定度。一种是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的机械湍流,它的强度主要决定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12、三种局地环流(局部地区环流):P/44/45(1)山谷风环流:白天;谷风。夜晚;山风(2)海陆风环流:白天;海风。夜晚;陆风(3)城市热岛环流:是由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环流。13、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1)城市中人为热排放量

10、大,与中纬地区太阳辐射能相等。(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密集、工业企业发达、交通运输及服务业发达、区民生活耗能多。)(2)人工下垫面密实性强,导热效果好,热容量大。(3)城市的蒸发量小,下垫面增温迅速。(4)城市空气中CO2浓度高,气溶胶含量高,温室效果更明显。 第三章 水资源1、水资源问题? (1)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数量型短缺(数量型短缺) (2)水体被污染水质型短缺(质量型短缺)2、水资源不足的解决方法: (1)利用外来客水资源。 (2)跨流域调水(70年代引滦入津、引黄济津、南水北调) (3)利用地下水。3、超采地下水的危害: (1)使得地下水位漏斗重叠,引起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2)使得地

11、下水开采成本上升。 (3)使得地下水优质水资源储量下降,影响水的可持续利用。 (4)使得浅眼井“吊泵”而报废。 (5)地下沉积物密实性变差对地表水顶托的力量下降,地表水而渗透,易污染;岩石地面塌陷;沙质沉积物地面沉降。 (6)地面沉降的危害:一是降低防洪标准;二是沿海地区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加快沿海淹没,造成全球经济损失惨重。 (7)沿海地区超采地下水的危害产生海水底下倒灌,污染地下水,产生土壤盐碱化,农作物不能生长,威胁中国粮食安全;自然植物不能生长,使得沿海土壤裸露,使其沙漠化。4、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

12、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5生物化学需氧量和水体富营养化: 生化需氧量(BOD):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应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植物营养物(N、P等)的增加,使藻类植物大量增加,使鱼类的生活空间减小,失去饵料,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的生存。6、水体污染物的种类? (1)无机无毒物质:指排入水体中的酸碱及一般的无机盐类。 (2)无机有毒物质:如汞(Hg)、镉(Cd)、铅(Pb)、锰(Mn)、铬(Cn)、砷(As)等。 (3)耗氧有机物。 (4)有机有毒

13、物质:如酚类、有机农药、取代苯类、聚氯联苯、稠环芳烃。 (5)放射性污染物。 (6)生物污染物。 (7)热污染。7、甲烷发酵: 条件:(1)要有专门的甲烷细菌。 (2)绝对厌氧状态。 (3)PH值6.47.2之间。 (4)适宜的水温3270。(充分条件)8、农作物秸秆燃烧的危害: (1)浪费能源,加快化石燃料的枯竭。 (2)产生CO2,加快温室效应。 (3)损失肥效。 (4)产生大气污染,降低能见度,威胁航空及至国防安全。 (5)改变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生物。 (6)威胁财产安全。 (7)威胁生命安全。第四章 土壤资源1、土壤是由固(矿物质、有机质)、液(土壤水分或溶液)、气(土壤空气)三相组成, 土壤圈处在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密切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之中,处在其四圈的交界面上。2、土壤污染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