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思考题整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497671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板显示思考题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平板显示思考题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平板显示思考题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平板显示思考题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平板显示思考题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板显示思考题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板显示思考题整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板显示技术章节思考题整理一、FED章节思考题1、几种常见的电子发射?(书P407)所谓电子发射是指电子从阴极逸出进入真空或其它气体媒质中的过程。表面势垒:克服阻碍其逸出物体表面的力。电子发射按照其获得外加能量的方式,即电子的受激发方式分为以下四种:热电子发射, 光电子发射,次级电子发射及场致电子发射。 热电子发射:增加发射体内部电子的能量使其获得超过表面势垒的能量的电子发射 光电子发射:即外光电效应,电子靠光辐射吸收光量子能量而逸出物体产生的发射; 次级电子发射:界外获得能量的电子穿入物体内部,把能量传递给物体内部的电子, 使之逸出的发射方式; 场致电子发射:也称冷发射,在物体表面外加电场降

2、低表面势垒而得到的电子发射。2、增强场致电子发射的几个方法?(书P412)根据F - N场发射公式,发射电流与功函数、电场强度密切相关,所以要获得大的场致发 射电流,可以: 提高栅极工作电压U,增加表面电场 采用低表面逸出功的发射材料或在阴极表面涂敷低逸出功材料; 改变阴极的几何形状以增大几何因子。3、二极型和三极型结构(有哪些)的优缺点?(书P430)无栅极的称为二极结构场致发射,有栅极的称为三极结构场致发射。 二极型结构,阴极接地,阳极加正压。电子从场发射源发出在阳极电压的加速下直接 轰击荧光粉发光。优点:二级型结构制作简单,并且由于采用大量如丝网印刷技术的厚膜工艺,器件制造成 本大大降低

3、,成品率高。缺点:虽然二级型结构工艺上很易实现,但是阴极和阳极之间距离的减小限制了阳极电压 值,需要高压驱动电路:如果提高发射电流密度,然而会造成荧光粉的快速老化,影响到 器件的寿命;如不降低驱动电压,则驱动电路的设计难度随之增加,也很难实现多灰度等 级快速动态显示。另外二级型结构只能使用低压荧光粉,将影响荧光粉的发光亮度。 三极结构中增加了栅极,栅极作为调制极主要调节发射电流密度。栅极的引入将驱动 电压和阳极电压分离可以减小降低驱动电压和实现高亮度之间的矛盾,由于栅极和阳极在 阴极的同一侧,并且束散不很严重,有利于电子的发射并轰击荧光粉,实现低电压调制。优点: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增加了控制栅极,

4、使控制电子发射的电极大大缩短了与发射阴极 的距离,从而大大降低了驱动电压。缺点: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但三极型结构中发射电子的横向速度很大,导致电子发散 角大,限制了显示器分辨率的提高。4、目前为什么大多研究单位将平面型阴极型FED作为研究重点?三极管结构中按栅极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栅型FED、后栅型FED和平面栅型FED。 前栅型FED在制造过程中容易破坏场致发射源,另外器件的均匀性难以保证。后栅型FED 是将栅极埋在阴极之下,解决了前栅结构的制作困难问题,但是该结构失去了栅极对阳极的屏蔽作用,因此不能提高阳极电压,否则会直接使阴极产生场致电子发射。前栅与后栅 场致发射显示器都需要制作绝缘层

5、,而大面积的绝缘层制作对设备及工艺要求很高,且绝 缘性能很难保证,故器件成本高,不易实现大面积显示。而平面栅型FED是将阴极与栅极做在同一个平面上,阴极与栅极中间由微小间隙隔 开平行分布。采用普通的光刻工艺一次性就可以在基片上完成阴极与栅极的制作,避免了 前栅与后栅结构中绝缘层及上电极的制作,大大降低了工艺的复杂性及难度。由于制作工 艺简单,制作成本远小于前栅和后栅结构,故平面栅型场致发射显示板更易大面积化和实 用化。5、FED阴阳间距大小对显示性能的影响如何?为了保证色纯,阴阳间距必须很小以避免电子束打到相邻粉条上。过小的阴阳间距限制了阳极电压,从而限制了高效率的高压荧光粉的使用。过大的话阳

6、极电压太大,也会使阴极不易接收到电子,并有可能造成色散,偏色。6、荧光粉厚度对显示性能的影响?一般为2-3层,4-9um,荧光粉呈弱电性。7、FED显示屏中残留物质对发射的几个主要影响?FED器件内部残余气体与发射阵列发生相互作用导致FEA发射性能的降低。FEA发射性能下降在实验现象上表现为器件工作初期发射电流逐渐下降,而经过一定 时间后又逐步趋于稳定。一般来说,在器件真空度越高的情况下,发射电流下降速度越慢, 下降幅度越小。发射下降主要归结为4种原因:发射体表面气体吸附;表面氧化;离子溅射;离子注入。二、LCD章节思考题1、叙述液晶材料的基本种类及其主要特点?(1)层列液晶:棒状分子成层状结

7、构,构成分子相互平行排列,与层面近似垂直。特点:层间结合较弱;层与层之间易于相互滑动;基本特征是粘度较高的二维液体的性质(2)向列液晶:棒状分子都以相同的方式平行排列,每个分子在长轴方向可以比较自由 地移动,不存在层状结构。特点:富于流动性。(3)胆甾相液晶:液晶分子形成层状结构,分子长轴在同一层面内呈平行排列。但相邻 层面间分子长轴的取向方位有所不同,整个液晶形成螺旋结构。特点:光学性质都与这种螺旋结构有关2、叙述液晶显示器显示的基本工作原理?未加电压:当光线通过上层偏光片,以一特定的方向进入LCD后,由液晶的扭曲将光 路旋转至特定的角度,而得以穿透下层偏光片的透过轴向施加电压:原有液晶分子

8、排列的状态经过施加电压后,已失去了旋转光路的功能,因此 光线无法透过直交的偏光片rmanzing Filters3、液晶器件工作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一样吗?为什么?不_样4、液晶显示器彩色显示实现方案如何?光线通过后经过彩色滤光片产生红、绿、蓝三色光,最后通过上偏光片,并由偏振光偏振方 向与偏光片偏振方向夹角决定最终输出的光强,以形成不同的色彩。5、液晶TFT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叙述其在动态时是怎样显示图像的?TFTLCD直立剖面圆L油 iDiffu泗ilPLi度TFT .Arm- crane十oc相t CapacdaDZ?Liquid CmtalPdarizefPixel Ekwode (IT

9、O)由必LichrtCoIdt FlIew6、场序液晶显示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案?7、归纳液晶背光源的种类及其特点并根据目前市场情况预测液晶背光发展状优点缺点点状光源白炽灯泡简单、价格低亮度不均匀、色温低、 寿命短发光二极管长寿命、不发热亮度不均匀、单色光、 调色难线状光源冷阴极荧光灯CCFL亮度高、寿命长、彩色化不能调光、易破碎、驱动电压高热阴极荧光灯HCFL亮度高、彩色化不能调光、易破碎、 驱动电压高、寿命短、 发热面状光源扁平荧光灯亮度高、寿命长、彩色化不能调光、易破碎、驱动电压高电致发光发光均匀、轻薄、耐震抗冲击寿命短、电压高有机电致发光发光均匀、轻薄、耐震抗冲击、 电压低彩色难、寿命短

10、冷阴极场致发射发光均匀、亮度高8、简要叙述液晶发展新技术情况?9、液晶显示器透光率分析?10、简要画出TFT液晶显示器基本结构并说明各部件功能?三、LED章节思考题1、LED工作原理及其器件构造?器件构造:晶片:发光材料金线:连接晶片PAD与支架银胶:固定晶片和导电支架:导电和支撑Lamp的内部结构环氧树脂:保护LED ( Light Emitting极管,它们是利用固体Lt b 心寸体.的.掣IE RLi lDiode),又称发光二半导体材料作为发光材料制作的正向偏置的PN结二极管。其发光机理是当PN结两端加上正向电流时,注 入的非平衡载流子(电子一空穴对)在扩散过程中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而

11、引起光子发射 产生可见光。这种发射过程主要对应光的自发发射过程。按光输出的位置不同,发光二极 管可分为面发射型和边发射型。我们最常用的LED是InGaAsP/InP双异质结边发光二极 管。2、LED器件主要电学、光学参数?电学参数:I-V特性、C-V特性、开启电压VT、正向工作电流IF、正向工作电压VF、 反向工作电流IR、相应时间、最大允许功耗光学参数:光通量、发光效率、视觉灵敏度、发光强度、角分布I。、平均光强3、常用LED材料及发光机制?材料:由III族的Al、Ga、In与V族的N、P、As等两种以上元素相结合而成的IIIV族, 由II族的Zn与VI族的S、Se相结合而成的IIVI族,由

12、Si与C相结合而成的IVIV 族等化合物半导体。LED的发光源于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其发光波长是由复合前空穴和电子的能量差决 定的。对于直接跃迁型材料,晶体发光的波长决定于禁带宽度Eg,发光波长可由关系式, 入=1240/Eg求出。为了得到可见光,Eg必须在1.6eV以上。功域间.理接既比粮(b)叵接氐迁望件电于建染(c)箸电f抽集史4、何为LED的内部和外部量子效率?分析如何提高LED器件发光效率? 内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注入LED的载流子变换为光子的比例。=每秒钟从有源层辐射出来的光子数=./(加)丑讪注入LED的电子数- / e外部量子效率(

13、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射出晶体之外的光子与注入载流子之比。_每秒钟辐射到自由空间的光子数_ P/(h) _ nex注入LED的电子数-II e -nintn extraction提高内部量子效率:主要是提高LED芯片本身的电光转换效率,与LED芯片本身的特性 (如芯片材料的能带、缺陷、杂质)、芯片的垒晶组成及结构等相关。LED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将会使LED芯片中载流子复合效率下降,从而降低LED发 光效率。可以在器件结构上,增强LED芯片的散热 使用硅或碳化硅衬底。 采用芯片倒装技术。 大功率管采用铜基热衬及吕基散热器组装模式。5、白光LED方案及其具体实现方

14、法? 多晶片混光技术:分别把红、蓝、绿3晶片或蓝光、黄光双晶片固定于同一封装体内 部,再经由调整各晶片的电流大小,调整各晶片的出光量来控制混光比例,以达到混成白 光的目标。 三基色荧光粉转换白光LED:以紫外光LED激发均匀混合之蓝色、绿色、红色萤光 粉,使其激发出一定比例之3原色进行混光而输出白色。 二基色荧光粉转换白光 LED:在蓝光LED芯片周围充混有黄光 YAG(YttriumAluminum Garnet)萤光粉的胶,并使用波长为400530nm的蓝光LED,发出光线激发黄光YAG萤光粉产生黄色光,但同时也与原本的蓝光混合,进而形成蓝黄混合之二波长的白光。6、LED主要制作工艺?p

15、electrodetran&parent e-lectirode(透明电祓:n electrodep-GaNMQWn-GaNbuffersubstrate外延片T清洗T镀透明电极层一透明电极 图形光刻T腐蚀T去胶T平台图形光刻T 干法刻蚀t去胶-退火-Si02沉积-窗口 图形光刻*02腐蚀一去胶一 N极图形光刻 T预清洗T被膜T剥离-诅火TP极图形光 刻T镀膜T剥离-研磨一切割一芯片T成 品测试。7、LED是电压型器件还是电流型器件,如何实现LED的亮度控制?电流型控制器件控制LED亮度的方法: 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用脉宽调制方法来实现灰度控制,也就是周期性改变光脉冲宽度(即占空比),只要这个重复点亮的周期足够短(即刷新频率足够高),人眼是感觉不到发光象素在抖动。 改变流过LED的电流,一般LED管允许连续工作电流在20毫安左右,除了红色LED 有饱和现象外,其他LED亮度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