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地理信息系统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549650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大纲地理信息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程大纲地理信息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程大纲地理信息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程大纲地理信息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程大纲地理信息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大纲地理信息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大纲地理信息系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地理信息系统(英文):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课程编号:19371087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它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已跨越了50多个春秋,现已广泛用于资源、环境、交通、城市、农业、林业、海洋、军事等领域。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数据的处理方法与空间分析以及在

2、林业和相关专业中的基本应用等。三、教学目标与要求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园林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园林专业本科生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掌握GIS的基本概念、GIS的基本功能、GIS的数据结构、GIS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GIS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GIS产品等知识点;懂得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对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利用GIS解决相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导论(4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内容构成?地理信息系统

3、能做什么?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难点是区别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关系、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区别。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学时)一、数据与信息二、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学时)一、系统硬件二、系统软件三、空间数据四、应用人员五、应用模型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1学时)一、基本功能二、应用功能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1学时)一、发展概况二、基础理论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空间数据,掌握

4、空间数据的来源、空间数据的分类、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地理空间的概念和空间实体的表达方式,GIS空间数据的分类、基本特征,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空间数据的类型(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曲面数据结构)与编码,空间数据的分类与编码;难点是区分不同的空间拓扑关系、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第一节、地理空间及其表达(1学时)一、地理空间的概念二、空间实体的表达第二节、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2学时)一、GIS空间数据的分类二、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三、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四、空间数据的计算机表示第三节、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2学时)一、矢量数据结构二、栅格数据结构三、曲面

5、数据结构第四节、空间数据结构的建立(1学时)一、系统功能与数据源间的关系二、空间数据的分类与编码三、矢量数据的输入与编辑四、栅格数据的输入五、曲面数据的输入第三章空间数据处理(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空间数据的处理过程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几何纠正的原理、地图投影的方法,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相互转换方法,空间拓扑关系的多种编辑方式,数据压缩的意义,难点是几何纠正的方法、空间拓扑关系的编辑。第一节、空间数据的变换(1学时)一、几何纠正二、地图投影及其变换第二节、空间数据结构的转换(1学时)一、由矢量向栅格的转换二、由栅格向矢量的转换第三节、多元空间数据的融合(

6、1学时)一、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二、不同格式数据的融合第四节、空间数据的压缩与重分类(1学时)一、空间数据的压缩二、空间数据的重分类第五节、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1学时)一、点的内插二、区域的内插第六节、空间拓扑关系的编辑(1学时)一、多边形连接编辑二、节点连接编辑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4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空间数据库的概念,空间数据库设计的过程、步骤,空间索引方法,空间元数据,时空一体化数据模型的类型;难点是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方法。第一节、空间数据库概述(0.5学时)一、空间数据库的概

7、念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第二节、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0.5学时)一、语义数据模型二、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第三节、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0.5学时)一、关系数据模型二、逻辑模型设计第四节、空间数据库的物理设计(0.5学时)一、空间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概念二、空间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步骤第五节、空间数据查询(0.5学时)一、空间关系查询类型二、属性数据查询三、空间属性联合查询四、空间查询语言第六节、空间数据库索引(0.5学时)一、范围索引二、格网空间索引三、四叉树空间索引第七节、空间元数据(0.5学时)一、元数据及其作用二、元数据实例第八节、空间数据库引擎一、空间数据库引擎概述二、空间数据库引擎的工作原

8、理第九节、空间时态数据库(0.5学时)一、空间时态数据库概述二、时空一体化数据模型第五章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空间分析的原理和应用。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空间分析的定义、类型,DEM、DTM及相,空间叠合分析概念及方法,空间邻近度分析的类型及方法,空间网络分析的定义与算法;难点是DEM的建立及分析。第一节、数字地形模型分析(1.5学时)一、地形因子的计算二、地形剖面线计算三、DEM的通视分析第二节、空间叠合分析(1.5学时)一、空间叠合分析的概念二、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三、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第三节、空间邻近度分析(1.5

9、学时)一、空间缓冲区分析二、Voronoi多边形分析第四节、空间网络分析(1.5学时)一、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二、计算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第六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各种地理信息系统模型的应用方法。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GIS应用模型的分类,应用模型的构建步骤,各种模型的分析,难点是各种应用模型的构建。第一节、GIS应用模型概述(0.5学时)一、GIS应用模型的分类二、GIS应用模型的构建第二节、土地定级估价模型(0.5学时)一、技术路线二、土地定级估价模型三、应用实例第三节、适宜性分析模型(0.5学时)一、一般形式

10、二、应用实例第四节、发展预测模型一、一般介绍二、应用实例第五节、区位选择模型(0.5学时)一、数据准备阶段二、综合影响评价阶段第六节、交通规划模型一、交通发生量预测模型二、出行分布预测模型第七节、地球科学模拟模型一、确定土壤侵蚀的数值分析模型二、设计土壤侵蚀数据处理流程三、土壤侵蚀图的输出第七章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评价。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应用型GIS的设计内容,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内容,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内容,难点是应用型GIS的设计内容。第一节、应用型GIS设计概述(0.5学时)一、系统设计的目的二

11、、系统设计的模式三、系统设计的流程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0.5学时)一、系统分析二、系统设计三、系统实施第三节、地理信息的标准化(0.5学时)一、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内容二、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制定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0.5学时)第八章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设计(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表现形式。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分类内容。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形式(1学时)一、地理信息系统产品及其类型二、网络地图和数字地球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图形输出系统设计(0.5学时)一、图形坐标系与颜色模型二、输出的几何变换三、地形图与专题地图的输出组织形式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与虚拟现实(0.5学时)一、三维空间制图模型二、数字高程模型的构造三、虚拟现实的设计与实现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理论课成绩(70%)与平时成绩(30%)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1、鄂伦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陈建飞。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吴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