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溶解度(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49545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2溶解度(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2溶解度(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2溶解度(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2溶解度(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2溶解度(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2溶解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2溶解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二 溶解度 第2课时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设计人:王位时间: 审核人:一、教学目标1. 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 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3.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三、教法与建议: 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怎样比较食盐和蔗糖哪一个更易溶于水?”,从而提出假设“如果要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哪些条件?”。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再连续提出三个追问,从而引出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四要素。 设置另外一个情景“未打开的可乐

2、用手压,打开后,喝下去后生理反应”一气呵成突破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活动探究法: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再根据学生亲自画出的溶解度曲线,详细而且全面的从“点”、“线”、“面”三个方面阐述溶解度曲线的信息、意义。四、学法与建议: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探究环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学生通过溶解度曲线描绘以及对溶解度曲线的合作探究,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画法以及能够很好的把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意义。 讨论法:学生通过对如何比较蔗糖和食盐溶解能力讨论,对溶解度曲线点、线、

3、面意义以及应用的讨论,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新知过程的体验,从而有学习新知的体验。五、教学练评活动程序:任务1:复习旧知识:1、在一定 下,在一定量的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在一定 下,在一定量的 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和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 )溶质、( )温度或( )溶剂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溶剂或( )温度任务2:自主学习:1、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以横坐标表示 以纵坐标表示 画出物质的 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

4、曲线。3、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 一定 时溶解在 水里达到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4、20 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 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 20 。5、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 、 6、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 、 7、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如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任务3:学习新知(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点拔)合作探究:一、溶解度涵义1.读课本P36。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时,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_;_;_; _。2.交流讨论 “

5、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3.小结1. 。2. 。4. 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1).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_ ,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A.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 gC.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D.20 时,100 g水中

6、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5.阅读课本P36“资料”,知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与溶解度之间的联系。溶解度(g)(20)一般称为0.010.01111010(1)、2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2)、3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二: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1.探究: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即溶解度曲线2.讨论交流:教材中图9-12

7、(1).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 (2).从溶解度曲线图上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10、65时的溶解度?(3).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50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3.归纳:通过溶解度曲线,(1)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 ; ;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 时溶解度的大小;(3)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 时的溶解度。三、气体溶解度1.讨论(1).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有关;(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有关;(3).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

8、吗?2.归纳气体的溶解度受 和 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 ,压强减小,溶解度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3.阅读课本P38“气体的溶解度”及P39“资料”,了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任务4:巩固新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导学)练一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

9、0g2、10时,50g水里最多溶解甲物质10g,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0g,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是( )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比较3、右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0 t1 t2 温度/溶解度/gMN甲乙25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 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 喝下汽水时,容易打嗝 C 打开啤

10、酒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5、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10含l00 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变小6、小明绘制的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A物质在温度为t1时的溶解是 ;2)欲使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_温度(填“升高”或“降低”);(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据此我认为图中(填字母) 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请你解释

11、原因:“夏天晒盐” (4)固体A中混有少量固体B,若要将他们加以分离,可以采用 结晶的方法(填“蒸发”或“降温”)(5)由图还可获得的信息有: (只须答一条) 任务5:课堂小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点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任务6:形成性评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课题2溶解度(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时100 g水中溶解了10 g A,则A在0时溶解度为10 gB20时,100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A,则A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C30时,100 g水中溶解了40 g A恰好饱和,则30时A的溶解度为40D40时,A的溶解度为60 g,说明40时,100 g水中溶解60 g A时溶液即达到饱和2.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10克,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B物质15克.则在该温度下A、B 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A.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小 B.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C.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A、B两物质的溶解度无法比较3.20时,50 g水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