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5494170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语文老师个人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须要很强的教学实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阅历,那么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语文老师个人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老师个人教学反思1在即将过去的20_-20_学年中,我担当了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依据以往的教学阅历,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阅读教学上。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上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是培育他们阅读的好习惯、方法,为提高他们的阅读实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平常的阅读课上,我有意识的加强了学生读书的习惯,或默读或个人自由地放声朗读。每节阅读课我都留

2、给学生默读的时间,此时教室里虽然一片静静静,而学生的大脑却处于亢奋状态。默读能让他们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沉醉于文本。过去老师所宠爱的齐读,因为学生要照看读的整齐,因而无法专心感悟、体会课文,只能是“和尚念经”罢了。而默读,因为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恰恰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的课文语言的魅力。这一年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殊留意留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渐渐改掉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套路。语文学习是一个体会、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需让学生保持安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索

3、。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先布置思索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索的重点就明确了,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当达到了。然而不足的是,老师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先入为主,造成了思维的定势,严峻地干扰了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要求老师从学生潜心、仔细、有效的阅读课文起步,这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敬重,也是对阅读规律的遵循。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需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读”,反复的“读”,再从“读”中获得感悟和体会,提高阅读实力。这

4、才是潜心、仔细、有效的阅读课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以上是我在这一学年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在收获之余,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中学师生每天用,每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老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问题的缘由在于:语文实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一个人语言贫乏,必定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定影响学习实力的提高。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要_积累才能丰富;语言实力是由多数点点滴滴细小琐碎的学问汇聚而成。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强积

5、累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问题。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对此许多人可能不理解,认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积累字词嘛,有什么难的。其实,我这里所说的积累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名句和词语,真正的语文积累,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词语和古诗文名句,还应有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习爱好,感爱好的内容在记忆里“自由出入”时,才能活学活用;只有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为阅读、写作供应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实力的目的。现阶段我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感受和情感体验方面的积累,让他们找到源头活水,给语文学习带来清泉溪流。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6、能和同仁们不断的沟通切磋。语文老师个人教学反思2教学反思是老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化教学实践的再相识、再思索,在不断的反思、总结、提升的过程中,老师能够优化教学,增加专业素养!一、记胜利之处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将它们具体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运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二、记败笔之处即使是胜利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的地方,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三、记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生成性

7、问题,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务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才智”经常是不由自主的,评价反思中要刚好登记这种瞬间的“灵感”,以便积累更多的阅历。四、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当充分确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许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珍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这些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五、记再教设计1、一节课下来,尽心深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2、教法上有哪些创新?3、学问点上有什么发觉?4、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新招?5、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

8、突破?6、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刚好登记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刚好、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语文老师个人教学反思3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生动记录了阿炳酷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志向,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虽然课前有几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对于缺乏生活阅历的学生,他们很难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很难体会音乐要传达的情感。然而学生的话给了我压力,在学生的眼睛里,文章是

9、如此的美,万一我上的让他们感觉不到美怎么办呀?一、借助音乐,理解课文。我在课堂中多次用了音乐,想借此烘托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我的设计是这样的:用音乐渲染激情,上课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美丽凄苦的乐声把学生的深思凝合起来,带入一个美丽的意境中,接着引入课题:这段旋律你们熟识吗?叫什么名字?引入课题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质疑:你最想了解什么?随着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就让他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课文朗读,乙级让学生将自己最喜爱读的段落多读几遍,为其次课时做好打算。其次课时,我是用重组的方式(这也是借鉴了其他老师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为中心,这好像好像是阿炳在赞美惠

10、山二泉的美丽景色,这句带到了文章的第一小节,随即让学生积累描写环境美丽的词语;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带到了文章的其次自然段,体会师父对“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机学习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后的生活是如何的,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对音乐的酷爱,其次课时的教学中,我也用到了音乐,让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我自己配乐朗读了让学生找描写泉声的句子,以及这泉声告知人们什么?在知道朗读后的齐读,我也用了音乐做背景,课后自己还吁了一口气,感觉很顺当。二、感悟音乐,激情导读。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美丽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隐藏宇文中但

11、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倾听完那闻名遐迩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须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我该怎样来指导学生朗读呢?1、先以音乐导入,在美丽又激扬的旋律中帮助学生奠定感情基调对曲子创作者的钦佩。然后赐予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课文。学生在钦佩与新奇的情感驱使下,必定会爱好盎然地起先自己的朗读。2、放课文朗读磁带,用美丽的朗读引领学生,激起他们朗读的欲望,让他们主动参加朗读。3、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点燃他们朗读的激情,让他们不但要参加而且要努力,呈现他们最好的朗读水平。4、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更易把握课文情感,理清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帮助

12、学生进行情感朗读。三、拓展理解,学说结合。其次课时,我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倾听,说感受,但学生较为困难。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慢慢地,慢慢地,他好像听到了深厚的叹息,难过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呼喊”体会阿炳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感。通过练习上文,“失去师父,患眼疾双目失明,操着胡琴 ,卖艺度日。”我再次创设情境,进行了这样的想象说话练习。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卖艺的呢?C、一天,阿炳发烧生病了,为了度日,他又是怎样卖艺的呢?使学生在肯定的情境中,更深刻地体会阿炳的坎坷经验,再次为阿炳的不幸而感到难过难受。当阿炳在无

13、人倾诉的状况下,把情思寄予于音乐表达时,我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的视频,一曲而终,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悦耳好听的音乐铃在耳边荡漾开去的时候,我与我的学生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气,最终,二泉映月观赏“完”了,也观赏“懂”了!面对着一张张因收获而欢乐的脸庞,凝视着一双双因兴奋而凉爽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为本”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变更过去老师“满堂灌”的现象,聚焦于学生的探究、发觉、动手操作的实力,培育其沟通合作的实力;不是只注意学问的传授,而要使学生在形成主动的学习看法,获得基本学问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下课铃又一次奏响,我却依旧沉醉在二泉映月

14、奇妙的旋律中,沉醉在学生创建的奇妙课堂中。原来,学生完全可以成为课堂的主子,原来他们可以更美的!那么我又有何理由去埋没他们的“美”,为何不信任地挖掘他们更多的“美”,为何不微笑着观赏他们更多的“美”呢?语文老师个人教学反思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尽管我已从教十多年,可是面对课改新形势,面对特性纷呈的中学生,感到的不是驾轻就熟,而是更多的心虚害怕。我的阅历也算是日益丰富,我的教学也算是日渐成熟,我的课堂风格也一贯以分析透彻、语言精彩、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深受学生好评和喜爱,可为什么教学效果往往并不志向,考试成果也是差强人意?我也由原来的气定神闲变得心浮气躁?我不服气,当然也不理解。最终,在

15、我仔细学习了语文课程改革标准,阅读了大量的素养教化文献后,我一再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发觉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想,或许很多语文老师都普遍面临如此现状吧。一.缺乏学生主动思索的体验课堂始终是展示我个人才情的舞台。我悉心探讨教材,细心设计教学,我自以为我的课讲的很精彩,因为,学生反应良好,课堂气氛活跃。但我最终发觉这些“良好”“活跃”,这仅仅是学生被我的热忱感染而已,殊不知我让学生当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我的理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感悟,长时间的单边训练,使学生们思维僵化,而且滋生了依靠思想,久而久之,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实力。俗话说“巧母拙女”,母亲心灵手巧,包揽一切,女儿自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老师的讲解全面透彻,越俎代庖。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当然我也曾经试图开展探究似的教学模式,可是一个问题提出,下面死水一般缄默,几番哄、诱、骗,眼看一节课白白流走,我再也没有耐性等待,便只好又起先滔滔不绝。于是,就这样恶性循环,囿于老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就是单一的要求他们,仔细听讲,仔细作笔记,课下仔细做作业,哪敢有独立思维的要求,更谈不上发觉和创新。事实上,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