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求谏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549150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求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求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求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求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求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求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求谏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求谏教案一、 导入新课 史有“贞观之治”,开辟出盛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可以开创盛世,是因为他可以积极地听取臣下意见,集思广益。今天,我们就看一下他对于言官的进谏有什么看法。好,我们来学习求谏。二、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 1、吴兢:史官,唐代史学家(约699-749年)。生活于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唐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纪传体唐书、编年体唐春秋。与刘知几撰写武后实录。2、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

2、济上的重大措施。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后来成了各朝皇帝甚至日本政治家推崇和必修的功课。3、谏官制度谏官制度的核心是向君主提出建议和批评谏官制度虽然“有可能”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但主要目的是在“以君主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政治中实现“君主的有效统治”三、给加点儿的字注音俨肃( ) 谏诤( ) 鲠议( ) 王珪( ) 刍荛( ) 不讳( ) 丧乱( ) 属文( ) 芜词( ) 诋诃( ) 愆过( ) 纂组( ) 怖慑( ) 罄其狂瞽( )四、课文解析: 第一段(一)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

3、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重点字词:威容:( );俨:( );肃:( );百僚:( )失其举措:( );若:( );假:( ):颜色:( );冀:( );照:( );藉:( )。翻 译:_ _ _ _ _第一段(二)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重点字词:若:( );贤:( );匡正:( );全:( );钳:( );卒:( );每:( );极:( );规谏:( )。翻 译:_ _ _ _ _【思考一】(一)第一段中唐太宗的论述包含几层意思?

4、这一节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比如他“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第二是唐太宗对劝谏直言的的认识。他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太宗以史为鉴,认为要吸取前人经验,积极地提取臣子的意见,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二)本段都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如“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假设论证,如“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再如“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举例论证,如“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5、”。第二段(一)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重点字词:任:( );致理:( );事:( );相遇:( ):数:( );相:( );匡:( );救:( )直言鲠议:( )翻 译:_ _ _ _ _第二段(二)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直,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若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磬其狂瞽。”重点字词:从:( );后:( );开:( );纳:( );刍荛:( )讳:( );磬:( );狂瞽:( )翻 译

6、:_ _ _ _第二段(三)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重点字词:是:( );平章:( );随:( );预:( );开说:( );虚:( )翻 译:_ _ _ _ _【思考二】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对比论证,如“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比喻论证,如“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类比论证,如“木从绳则直,后从谏则圣”;举例论证,如“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若不用,则相继以死”。第三段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安能谏人?”重点字词:任:( );滥:( );丧:( );夙:( );恒:( );以:( );安:( )。翻 译: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