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卷语文五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5488418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仿真卷语文五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卷语文五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卷语文五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卷语文五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卷语文五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仿真卷语文五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仿真卷语文五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高考仿真卷语文(五)(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富。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元明以来已经呈现弱势的诗、古文,乃至已经衰落下来屈居于陪衬地位的词、骈文又重新振兴起来。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文体大都拥有众多的作者,写出了大量的作品,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包括它们盛行的那个时代。各类文体曾经有过的类型、作法,出现过的风格,清代作者也大都承袭下来,有人学习效法,也有人

2、独辟蹊径有所创新,相当多的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乃至堪称珍品、杰构的传世之作,呈现出一种蔚为大观的集大成的景象。曾经兴盛过的文体之再度兴盛,实际上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复归与昂扬。比如诗歌,在明清鼎革的社会动乱之际,与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学转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之学相呼应,诗歌创作转向伤时忧世,遗民诗人之呼号、悲愤、砺志,其他诗人之徘徊观望,黍离之悲、沧桑之感,成为清代前期诗的主旋律。清初诗从总体上说是继承和发扬了贯穿中国诗史中的缘事而发、有美刺之功、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审美艺术的特征。可以说中国诗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

3、在清代又一次获得了发扬。清代文学也表现出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并存、互渗的状态,斑驳陆离中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如清初的小说从总体上看是迈入了独创期。拟话本小说结束了改编旧故事的路子,取材于近世传闻和当代新事,贴近了实际生活,却渗入了文人意识;讽世的气味加重了,却缺乏艺术的酿造,并且愈来愈趋向伦理道德的说教。另一种情况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一些作家,如李渔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更高的主体意识,故事情节演绎的是其超乎常人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对人情世态的调侃,也就进一步改变了话本小说的叙事模式和风格,议论的成分增大了,作者的既定意向胜过并取代了生活的内在逻辑。长篇小说迈入个人独创期,作品纷

4、繁多样。有的是沿着晚明世情小说的路子,在醒世的旗号下展示最世俗的人生图画,如醒世姻缘传颇为鲜活,叙写用民间口语,富有幽默之趣;有的是就明代几部著名小说作续书以写心,境界不一,如陈忱的水浒后传唤出水浒英雄进行抗金保宋的战斗,寄托了清初遗民的心迹,也给小说增添了抒情性质。小说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需要,在众多作者或适俗或别出心裁的创作中,终于有人感受到时代的脉搏,领悟到了小说的文学特征,面对现实人生,将平凡的生活变成真实而有审美内蕴的小说世界,于是吴敬梓创作了儒林外史,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透露出时代的新信息。(节选自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A.清代文学类型杂,成就大,不但新兴的小说、戏曲蓬勃发展,元明以来已呈弱势的诗、古文,甚至词、骈文也获得了大发展。B.清代文学的集历代大成景象,尤其是曾经兴盛过的文体再度兴盛,实际上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复归与振兴。C.清代文学创作既有对前人的承袭效法,也有独辟蹊径和创新,许多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许多作品称得上珍品、传世之作。D.清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并存、互渗状态,如小说就开始进入了文人或通俗或独特的独创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历史上曾经有过影响的文学样式,在清代大都有着众多的作者,作品丰富,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甚

6、至包括其鼎盛时代。B.明清鼎革的社会动乱局势影响了清代诗歌,使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学转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之学,创作多伤时忧世。C.清代的拟话本小说更贴近实际生活,却渗入了文人意识;讽世特点突出,但缺乏艺术性,且有伦理道德说教的倾向。D.一些文人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更高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改变了话本小说的叙事模式和风格,作者的既定意向取代了生活的内在逻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代前期诗的主旋律是抒亡国之悲慨,这一点继承和发扬了缘事而发、有美刺之功、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B.醒世姻缘传用民间口语写就,幽默风趣;水浒后传则有抒情性质,这些创作说明了清代长

7、篇小说迈入了个人独创期。C.吴敬梓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红楼梦将平凡的生活变成了真实而有审美内蕴的小说世界,体现出小说鲜明的文学特征。D.清代前期文学关注国运民生,有着炽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中期以后传统文体逐渐衰落,小说开始成为创作主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贾知县孙方友贾鲁贾知县生于牡丹之乡菏泽,古称曹州府,很有牡丹之秉性。咸丰三年,他来陈州任知县,发现白楼有一姓于的流氓恶霸,依仗其兄是府台,横行乡里,犯下几条命案,民愤极大。贾知县接到诉状之后,愤怒至极,决心除霸,当下带人到白楼将于某抓获,然后整理卷宗,报刑部批斩。不料批文还未报出,上面却下达了他的免职

8、令。贾知县怒火一腔,但又无可奈何。陈州百姓多年才遇上这么一个清官,却又是如此下场,皆感朝廷不公。等贾鲁离任时,百姓都到县衙门前送别。贾鲁极受感动,对众人说:“我贾某虽然无能,但今生今世一定要帮陈州百姓除掉这个恶霸!”言毕,与陈州百姓挥泪而别。他回到曹州后,思索多日,最后决定将家中田地房产一下卖光,准备进京跑官。贾鲁兄弟二人,弟弟尚未成婚,听说兄长要将田地房产卖光,弟弟自然想不通,当下提出分家。贾家本来财产就不是太多,如果一分,跑官的经费就会损失一半。为拢住弟弟,贾鲁劝弟弟说:“三年七品官,十万雪花银。到时一定加倍还你。”弟弟觉得空口无凭,对哥哥说:“这样吧,田产卖完之后,你给我打张欠条。等你当

9、了官,先将我的还下,咱们分开另住。你挣钱再多我也不眼红!”贾鲁只好照办。贾家房产共卖三万两白银,贾鲁就给弟弟打了个三万两的欠条,然后就携银进京,送给一个贝勒王爷,投其门下,当了门生。两年后,那王爷为其翻案,官复原职。他提出还去陈州任知县,赶巧陈州知县告老,他获得赴任。贾鲁吸取上次教训,秘密进城,到了县衙脸都顾不得洗,当下就带人去了白楼。那于恶霸此时正在家中与人打牌,贾鲁冷笑一声,让人将其拿下,对于某说:“这回我看你那兄长如何救你!”言毕,命令左右将其就地斩首,然后贴出告示,将于某首级挂在城门示众三日。陈州人一见恶霸终于被除,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去县衙送万民伞,整整放了一天鞭炮。于某的哥哥叫于臣,

10、闻听其弟被斩,怒火万丈,准备重重报复贾鲁,岂料贾知县此时早已写下了辞官报告,回菏泽去了。胞弟被杀,他觉得很丢面子,觉得不杀贾鲁,难解心头之恨。他先派人去曹州追杀贾鲁,然后又为贾鲁捏造谋反罪名,四处张贴通缉告示,捉拿贾鲁。再说贾鲁回到菏泽后,自知凶多吉少,便将家人安置在乡下朋友处,自己一个人四处躲藏。最后觉得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便化装来到陈州,以乞讨为生。于臣一直捉不到贾鲁,心中的怒火越积越旺,便传下命令,供出贾鲁者,可得赏钱万两。两个月过后,仍不见贾鲁的影子,于臣又将赏银涨到两万两,心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捉到贾鲁,他一定要将其在陈州斩首,也要将其首级悬挂城头,暴尸三日。而贾鲁呢,由于化

11、了装,又由于是在陈州城内,没有人会想到他在这里乞讨,所以就安然无恙。不想这一天,他正在街上乞讨,突见一队人马飞驰而过,街人无不惊慌,躲藏不及者多被马队撞倒,反倒挨鞭子。贾鲁不知道这是何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横行霸道,便问一小贩儿这是什么人。那小贩儿悄声告诉他说:“哎呀,你还不知道?这是于臣的小弟弟!自从他二哥被贾知县杀死之后,这家伙比他二哥还坏,手中又有几条命案了!”贾鲁一听此言,禁不住仰天长叹道:“既知如此,何必当初!”第二天,他就回了菏泽,对其家人说:“我为了替民除害,卖光了家产,让你们也随着我受尽了苦难。现在于臣的小弟弟又在陈州无恶不作,比他二哥还坏上三分!可惜我已无能为力,又欠下弟弟三万两

12、白银,现在只有用我之命来偿还这个债务了!”说完,就让其弟弟去于臣处将其供出。开初,其弟还有些不好意思,贾鲁开导他说:“你若不去,我被他们抓去了你可什么也得不到!”他弟弟一听这话,去了,得白银两万两。为此,其弟弟还颇有意见,说他的兄长太傻帽儿,原以为他跑官为发财,不料却干这种傻事!世上的赃官和仗势欺人的恶棍那么多,他一个人怎能除得净!这可好,一家人陪着他担惊受怕不说,到头来还让我白白赔了一万两白银!于臣抓到贾鲁,高兴万分,当下就将贾鲁押解到陈州,先让其坐囚车游四门,然后亲自监斩,将贾鲁押赴了刑场。陈州人闻听贾知县被于臣抓获并要斩首,都来刑场为贾鲁送行。贾鲁不卑不亢,视死如归,频频向陈州百姓含笑示

13、意。百姓们无不垂泪。三声炮响过后,刀斧手执起了鬼头刀。大概就在此时,忽听有人高喊一声:“慢动手!”随着喊声,只见成千上万的人不约而同地都从衣内取出自备的孝布,然后一齐戴在了头上,并齐声哭喊道:“贾大人,您走好哇!”刑场上顿时如同下了一场酷雪,白得令人心寒那时候,贾鲁的人头已落地,两行泪水夺眶而出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贾知县为百姓除害决定要卖掉田地房产,在与弟弟商量时,弟弟先是以分家为借口阻拦,进而又让哥哥立下字据,说明弟弟是个淡漠亲情、看重钱财之人。B.贾知县第二次来捉拿于恶霸时,不顾其他当即来到白楼,说“这回我看你那兄长如何救你”,并且将恶

14、霸立即斩首,可见他为民除害、为己报仇心切。C.小说注重情节的设计,贾知县除掉恶霸后马上辞官回乡,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可谓匠心独运。D.于臣觉得胞弟被杀很丢面子,就派人追杀、捏造罪名,想置贾知县于死地,可见小说擅长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体现出于臣是个自私的人。5.小说中,贾知县的人物形象有何特征?请概括分析。(5分)6.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请概括出三点“出乎意料”的情节设置,并简要说明其好处。(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谭其骧自传我的经历很简单,可以说就是读书和教书。我在大学第一年读的是社会系,第二年读的是中文

15、系,第三年头两个星期读的是外文系,到第三个星期才转入历史系,转了三次系才定下来。转了外文系又转历史系,当时不少人都不以我这样做为然。但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做对了。我这个人形象思维能力很差,而逻辑思维能力却比较强,所以搞文学是肯定成不了器的,学历史并且侧重于搞考证就相当合适。这一点我是通过数十年来的实践,深有自知之明的。但是一旦认定了一个方向之后,就该锲而不舍,终身以之,切不可见异思迁,看到哪一门走运了,行时了,又去改行搞那一行。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地名繁多,沿革复杂。杨守敬根据历史文献,详加考证,分朝代绘成地图,对历史地理学的确是一大贡献。我于1957年初回到上海,作较长期的规划,进行中国历

16、史地图集的编纂工作。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协助下,原定计划在1967年可以完成编稿。但由于受时代的影响,编图工作也就全部陷于停顿。三年之后才恢复了绘图工作,又搞了四五年,至1974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八册始告编成。这部八巨册的地图集,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主,吸取了迄今已发表的考古研究成果,收录了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边区不设政区地带的部族分布和其他各种地区名、居民点,还包括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长城、关隘和海岸线、岛屿等。除中原王朝外,还包括了各兄弟民族在边疆地区建立的大小政权。所有的图幅都以最近的地图为底图,分色套印,古今对照,每册都编有地名索引。很明显,这已经不是地图的改编修订,而是一部新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