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487972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铺总结一、施工简况我标段在10月2日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具体桩号为K5+000K5+200右幅辅道,底基层厚度为30cm,分两层铺筑。试验段为第一层,铺筑厚度为15cm。混合料采用WDB500拌和楼集中拌和。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一台ABG423摊铺机进行,松铺系数暂取1.40。碾压采用徐工振动压路机两台和轮胎式压路机一台。我们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并及时进行总结,为今后大面积的施工提供依据。二、 试验目的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检查混合料含水量、

2、碎石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2、确定铺筑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至少应选择两种确保能达到压实标准的碾压方案;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4、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我部建议以50m为宜)。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艺流程,缩短拌和到碾压完成时间。6、质量检验内容、检验频率及检验方法。7、试铺路面质量检验结果。三、准备工作1、材料准备根据配合比设计材料,选择

3、合格材料进场。水泥:水泥采用江阴海豹水泥PC32.5级水泥,7天抗压强度为3.5Mpa。集料:集料采用宜兴石灰岩,1#料为石灰岩9.5-31.5mm、2#料为石灰岩4.75-9.5mm、3#料为石灰岩0-4.75mm;集料的级配、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经检验均符合要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我项目部试验室设计配合比进行试验,最后监理根据平行试验结果确定混合料的设计配合比为:1#料(9.5-31.5mm)2#料(4.75-9.5mm)3#料(0-4.75mm)=44%28%28%,水泥剂量为4.5%,最佳含水量5.2%,最大干密度2.35g/cm3。2、机械设备配置水泥稳定拌和设备一套(WDB-500)

4、;ABG423摊铺机1台;振动压路机:徐工20T二台; 胶轮压路机一台;自卸汽车:根据拌和产量运距配自卸汽车10台;装载机:现场路用一台;洒水汽车:8T二台。3、人员配置拌和场:3人;测量组:放线、拉钢丝、测量4人;摊铺机前后每台各4人,共8人;立模、钉桩:6人;覆盖:4人;检测密实度:1人机动:2人人员共计28人。4、施工前准备工作在底基层报验合格后,对施工段落的中线、高程等进行复测。检查底基层的清扫情况,铲除薄层贴皮、扫净浮灰。摊铺前在底基层表面均匀的洒少量水泥浆,但不得有积水。纵断面测量放样:按照每10m一断面,一断面两个点进行高程测量。测得底基层顶面高程后计算实际挂线高度,进行打桩挂线

5、;h=(H(AB)CA为底基层顶面实际高程;B为底基层顶A点位置的设计高程;H为理论压实厚度(分两层施工,一层压实厚度为15cm);h为实际挂线高度;C为松铺系数;5、模板设置:采用内外侧立木方进行摊铺的方案。先沿道路纵向用线将线形理顺,然后用石灰线做好标记,将木方靠石灰线向外放置且用钢筋桩固定,每米设置一根钢筋桩。四、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根据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情况且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的原则,我部推荐采用水泥:集料= 4.5:100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五、试铺试验段施工段落选择:K5+

6、000K5+200右幅辅道,总长200m。 1、调试拌和机,保证混合料均匀性,集料级配符合设计,水泥剂量准确。、用炒锅取2-3Kg拌和料,随时炒干,检测含水量为:5.73、5.75。、用EDTA滴定测水泥剂量为:4.5、4.5、4.4、4.6、4.5、4.3。 2、水稳混合料的运输本次试铺段落投入了10自卸汽车,总运量能够满足拌和产量,运输时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运输车辆车厢已经清洗干净无其它杂物;、料车在接料过程派专人指挥分前、后、中三次接料,尽量避免装料环节出现集料离析;、一经装料,即采用彩条布覆盖,不停留,直接驶入工地;、料车进入摊铺现场后不得立即揭彩条布,待前车在摊料准备驶离摊铺机时才

7、能揭开彩条布,避免料堆顶部混合料失水;、运输车辆驶入摊铺现场后,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有序停放,直行驶入路基上,直接倒车进入摊铺机进行摊铺;、由专人指挥卸料,卸料车井然有序,在摊铺机前30cm左右处停车,确保运输车辆不撞击摊铺机,挂上空挡,由摊铺机推动料车前进。在卸料过程中,分二次将混合料倒入摊铺机料斗中,每次倒料一次到位,一是避免混合料溢出料斗,二是防止在倒料过程中出现混合料离析; 3、铺筑、摊铺前在底基层均匀洒适当水泥浆。、摊铺前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保证运转正常。、调整好传感器臂与导向控制线的关系,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保证路拱、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中桩放出摊铺宽度范围,两侧用枕木护栏

8、。、摊铺机宜连续摊铺,严禁停机待料,摊铺速度一般为2m/min左右。、K5+000K5+200右幅辅道水稳层厚度为30cm,采用分层摊铺施工工艺,每层厚度为15cm。本试验段基层混合料摊铺采用一台摊铺机作业,前进速度2m/min,设定振级为4级。本管段水稳层大面积施工时采用两台摊铺机作业,间隔5-8 m,下口摊铺机先摊,前进速度2m/min,设定振级4级。一前一后应保证速度一致,摊铺厚度一致,松铺系数一致,摊铺机平整度一致,振动频率一致,两机摊铺接缝平整。、摊铺机的螺旋送料器有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在摊铺面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六、碾压本

9、试验段采用两种碾压方案,每一百米采用一种碾压方案,碾压程序如下:200mK5+200K5+000K5+100 第2种压实工艺第1种压实工艺1、 第一种压实工艺,采用单光轮压路机,通过7遍碾压来完成,第二种压实工艺,采用单光轮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相结合,通过7遍碾压来完成如下所述:组合方式压路机种类碾压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km/h)徐工20T光轮压路机静压1共7遍1.5-1.7徐工20T光轮压路机弱振21.5-1.7徐工20T光轮压路机重振12.0-2.5徐工20T光轮压路机重振12.0-2.5徐工20T光轮压路机重振12.0-2.5胶轮压路机静压12.0-2.5徐工20T光轮压路机静压1共7遍

10、1.5-1.7徐工20T光轮压路机弱振11.5-1.7徐工20T光轮压路机重振11.5-1.7徐工20T光轮压路机重振12.0-2.5徐工20T光轮压路机重振12.0-2.5徐工20T光轮压路机重振12.0-2.5胶轮压路机静压12.0-2.5七、确定合适的松铺系数经数据比较,试验段施工采用松铺系数1.4左右,摊铺松铺厚度控制在21cm,根据施工测量确定实际松铺系数为1.35,平均施工压实厚度为15cm,考虑要满足厚度要求,建议采用1.35较合理,高程满足设计要求,具体测量数据见附表。八、施工横缝的设置试验段结束处设置有横缝。横缝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其设置方法如下其设置方法如下:1、摊铺

11、结束后,人工将两台摊铺机摊铺末端的混合料整理整齐,并将摊铺机末端修成一条整齐的直线,用方木沿横向接头紧靠混料合末端,用钢钎固定。2、按正常的碾压方式进行碾压。碾压时整个压路机碾压至方木上,以保证摊铺末端处的压实度;3、当天碾压结束后,人工用3米直尺在摊铺末端检测平整度,定出横缝的位置,并垂直路面车道中心线带线,将线外侧靠摊铺末端平整度不合格的混合料挖沟铲除;4、人工将横缝的横断面修理整齐,并将作业面进行清扫,下次施工时经过再次修整、洒水湿润后撒泼水泥浆起步摊铺。碾压时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纵向正常碾压。5、由于水稳层分两层摊铺,两层接头应错开3-5米。九

12、、养生及交通管制1、每一作业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立即开始养生。2、养生方法:用土工布湿润,然后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覆盖2小时后,再用洒水车洒水。在7天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养生期间应定时洒水。养生结束后,必须将覆盖物清除干净。3、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洒水次数应视天气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水泥稳定碎石表面湿润。4、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两侧设立交通警示、警告标志,并设专人看守。十、质量检查验收根据以上图表可知:两种碾压组合方式的压实度均符合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1)压实度检测本次试验段施工过程中,从压路机压过第三遍开始进行压实度的测定。压实度的测定采用灌砂法。因为在碾压第六遍时,压实度已能达到设计98%以上的要求。因此我部建议光轮压路机碾压六遍、胶轮压路机碾压一遍的碾压方案。压实度检测数据见附件,其主要数据统计见下表。压实度检测数据表碾压 组合测点数频率 (点/100m)平均值 %标准值 %极值 %代表值 %合格率 %备注4497.298.09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