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验证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5484471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验证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验证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验证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验证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验证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验证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验证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验证方案1XXXXXX140拉伸聚丙烯/真空镀铝流延聚丙烯构300gK=KFR-9008mm200mm10.1s2、目的ISO1348520033、验证小组成员名单XXXXXXXXXXXX4、确认范围XXXXXX5GB/T196336.1.1pH6.1.26.1.36.1.4/真空镀铝流延聚丙烯)进行微生物屏障特性判定标准:按ISO11607-1:2006附录C6.1.512)灭菌袋的热封强度、灭菌后产品无菌性判定方法:A、灭菌袋的生物负载量验证方法:按GB15980-2009附录D进行。具体如下:1.0样品制备抽取10个灭菌袋放在百级净化工作台上,作为试验样品待用。2.

2、0供试液制备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菌的浸有氯化钠溶液的棉拭子在灭菌袋内壁涂抹全部表面,然后放在装有10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内充分振荡(振荡80次以上)待用。3.0试验方法a)用无菌吸管取出供试液1ml放在装有9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内,充分混合均匀;b)另取一只无菌吸管从a)步骤的试管中取出1ml供试稀释液放入灭菌平皿,将每样取5份平行样;c)在以上灭菌平皿中注入约45弋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混匀,待凝固后,在37C1C的恒温箱中放置培养48h。d)检验方法参照GB7918.2规定执行。e)判定标准若每组平皿平均菌数100cfu,则判供试品合格。若每组平皿平均菌数lOOcfu,则判供试品不

3、合格。B、灭菌适应性评价项目:灭菌袋的热封强度、灭菌后产品的无菌性。验证方法:1)取15个灭菌袋放在百级净化工作台上,在其中的10个灭菌袋中转入10片生物指示剂(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和产品。2)对上述15个灭菌袋按正常工艺封口。3)将装有生物指示剂的灭菌袋放入灭菌器中按正常工艺灭菌,同时测量剩余5个灭菌袋的热封强度。4 )灭菌后取出生物指示剂在在37C1C的恒温箱中培养7天,观察有无菌落生长。同时对其中的5个灭菌袋测量热封强度。注:步骤3)和4)中的热封强度测试方法参考EN868-5:1999。6.1.6包装材料与标识系统的相适应性评价目的:包装材料与标签系统在确定的灭菌条件的的适应性。评价

4、项目:1)标签系统在灭菌前应保持完整和清晰;2)标签系统不会因灭菌过程而导致难以辨认;3)标签系统不会引起墨迹向产品迁移。判定方法:1)在产品已完成正常工艺准备灭菌的情况下随机抽取100片产品由具有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的检验人员在规定的距离、光照下进行观察,检验灭菌袋是否完整、标签是否完整和清晰。2)将此100片产品用多孔的袋子装好,和其它产品一同按正常工艺进行灭菌处理3)灭菌后取出此100片产品,在规定的距离和光照条件下观察标签是否完整、清晰;4)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此100片产品灭菌后标签墨迹是否向外迁移。注:以上观察距离为25cm50cm,光照条件为室内照明灯具全开。6.1.7包装材料与贮

5、存、运输过程的适合性评价目的:在规定的贮存、运输条件下,验证包装材料是否能保证其特性。评价项目:灭菌袋封口完整性。判定方法:按照GB12085-89标准进行跌落试验,观察灭菌袋封口是否完整。具体操作如下:1)试验对象:具有代表性的包装箱,此处为装有280片具有外包装产品的包装箱2 )试验数量:1箱;试验高度:1000mm;指定区域:平整的水泥地面3)试验:A、将包装箱用胶纸牢固、捆好打包带;B、徒手抬高试验样品,依照规定的跌落高度、在指定的跌落区域让试验样品进行自由垂直跌落,不能施加任何外力;C、取任意的一个角,按照B)步骤的要求进行1个角的跌落;D、取C)步骤测试的与角相连的三边,按照B)步

6、骤要求进行三个边的跌落;E、取前、后、左、右、上、下这六个面,按照B)步骤要求进行跌落;F、试验完毕后,打开包装箱,检查灭菌袋封口有无破损。6.1.8稳定性试验6.1.8.1加速老化评价目的:灭菌袋在有效期内始终能保持产品的无菌性。评价项目:抗张强度、延伸率、微生物阻隔能力。判定方法:在灭菌袋加速老化前和加速老化后进行抗张强度、延伸率、微生物阻隔能力测试,进行对比。6.1.8.2真实老化评价目的:灭菌袋在有效期内始终能保持产品的无菌性。评价项目:抗张强度、微生物阻隔能力。判定方法:对灭菌袋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在室温下进行真实老化处理,同时,还对老化前和老化后的抗张强度、微生物阻隔能力进行测试,记

7、录灭菌之前的原始特征。6.1.8.3提供的信息评价目的:标签、说明书、外包装等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能是否能提供规格、批号、有效期、贮存条件、灭菌方式等信息。评价项目:标签、说明书上的内容及形式验证依据:011607-1:2006判定方法:在完成产品包装准备覆膜的外包装盒中随机抽取3批各10个外包装盒,在规定的范围、光照条件下由具有正常视力或正常矫正视力的检验员观察,确认标签、说明书、外包装形式等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标签、说明书、外包装内容是否能提供规格、批号、有效期、贮存条件、灭菌方式等信息。注:以上观察距离为25cm50cm,光照条件为室内照明灯具全开。6.2 包装过程确

8、认(所有试验包装袋中均装有产品进行试验)6.2.1安装鉴定6.2.1.1设备确认设备(封口机)确认事项列表项目描述检查结果完成/状态未完成/不需要1 设备是否记录在册2 确认设备安装处预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以生产以及维护、调节和清洁等3 检查设备的紧固和松动部件是否安装无误4 确认主电路开关存在、有标识并运行正常5 确认加热控制器存在、有标识并运行正常6 确认当电压有一定波动时设备可以运行正常7确认仪器操作者已接受相关培训并给出附有签名和日期的相关培训记录8确认设备能否运行正常6.2.1.2人员资格确认人员资格确认表项目描述检查结果完成未完成/不需要1操作员是否满足岗位要求2培训记录是否齐全6.2

9、.1.3计量器具确认计量器具确认表验证目的:确认设备附属量具和检测仪器均经过校验验证要求:确认设备附属量具和检测仪器均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验证依据:ISO11607-1、2-2006序号量具名称量具编号检定单位检定日期结论1 。合格。不合格2 。合格。不合格3 。合格。不合格综合结论:6.2.2运行确认(OQ)6.2.2.1 参数优选试验6.2.2.1.1 确定因子通常情况下温度、压力、时间和热封面的平整度(通常假设热封面是平整的,因此不做具体确认)被认为是热封关键工艺参数,吸塑膜和透析纸的涂胶成份对这些参数的选择有重要影响。对本封口设备而言,封口膜厚决定了选用不同的压力值,压力值选定后就不再

10、变化,所以对本设备需要验证的只有温度、加热时间、冷却温度。6.2.2.1.2 参数区域确定a)参数确定基于对PE-PP复合膜的物理化学性能数据的分析和实际生产经验、有价值的历史经验数据和供应商提供的资料信息得出,初始最佳热封参数设定为温度为100C、发热体作用时间0.1S、冷却温度70C。b)参数区域中值确定将设备调整为初始的最佳热封参数值,用此参数做2个样品观察涂胶转移和盖材撕破情况,若合格,再做四个样品,两个用于热封强度实验(测六个点),两个用于罗丹明溶液测试,若其中任意一个数据(样品)不合格,则继续调节参数直至实验全部合格为止,并假设此参数为最佳参数区域的中值。注:1、涂胶转移和盖材撕破

11、情况试验、热封强度试验方法见EN868-5:1999附录。2、罗丹明试验见EN868-1:1997附录F.c)参数区域确定最佳参数区域参照6.2.2.2.2 的结论,以初始最佳热封参数为基本条件,然后以相应的幅度提高或降低最佳参数中值,并重复6.2.2.2.2的中包装完整性测试过程,由此确定初步的完整最佳参数区域。6.2.2.2参数确认6.2.2.2.1设定方法确定包装用的材料:PET/PE复合膜.设备编号:EG/M-018日常操作工艺为:温度为100C、加热时间0.1S、冷却温度70弋。6.2.2.2.2实验设计参照以往的历史工作经验,为实现使用最少实验量的前提下确认此最佳参数区域的有效性,

12、分别在低、中、高参数下各做40个样品,进行以下试验(其中低、中、高参数条件下的试验样品对应编号为A、B、C):a)纸/塑热封性能的剥离测定,具体实验测试方法参考EN868-5:1999;b)热封连接处剥离强度测定方法,对于本产品,热封强度值取不小于1.5N/15mm。具体实验测试方法参考EN868-5:1999;c)包装完整性检测指定样品必须通过包装完整性实验,实验方法根据EN868-1:1997附录F。采用EN868-1:1997,应保证每个热封面都有罗丹明溶液浸润,在放入60C烘箱内烘15分钟以确保罗丹明溶液干燥,以没有明显的贯穿整个热封面的溶液通道为通过标准;d)胶转移和盖材撕破检查I.

13、指定样品必须通过胶转移和盖材撕破检查;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出现大于热封边宽度2/3的成片未转移判为不合格;若在撕的过程中出现包装材料撕破现象,也判为不合格。n.若出现内容物粘连到盖材也可判该样品不合格。6.2.3性能鉴定(PQ)6.2.3.1 运行试验6.2.3.1.1 取样a)参数确认:对照最终确认参数进行设定;b)生产:按确认参数进行灭菌袋封口生产;c)取样:随机抽取3批产品进行测试,数量40片;6.2.3.1.2 试验3批产品编号分别为A、B、C,且各取20片灭菌后在常温下放置24H后做灭菌前后对比试验,并做好记录:a)纸/塑热封性能的剥离测定,具体实验测试方法参考EN868-5。b)热

14、封连接处剥离强度测定方法,对于本产品,热封强度值取不小于1.5N/15mm。具体实验测试方法参考EN868-5。c)包装完整性检测指定样品必须通过包装完整性实验,实验方法根据EN868-1附录F。采用EN868-1,应保证每个热封面都有罗丹明溶液浸润,在放入60弋烘箱内烘15分钟以确保罗丹明溶液干燥,以没有明显的贯穿整个热封面的溶液通道为通过标准。d)胶转移和盖材撕破检查。I.指定样品必须通过胶转移和盖材撕破检查;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出现大于热封边宽度2/3的成片未转移判为不合格;若在撕的过程中出现包装材料撕破现象,也判为不合格。n.若出现内容物粘连到盖材也可判该样品不合格6.2.3.2加速老

15、化试验根据YY/T0681.1-2009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1部分:加速老化试验指南可知:AAF三Q10(TaaTrt)/10AAT三RTy/AAF其中:AAT:加速老化时间AAF:加速老化因子RTY:预期老化时间T:加速老化温度AATRT:环境温度Q10:温度增加或降低10c的老化因子根据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1部分:加速老化试验指南的附录A:选择Q10的值为2.0,环境温度丁只丁为22弋,AAT为对应有效期的加速老化实验持续时间。假设:产品设计的有效期是二年,而预定的加速老化实验是60弋,加速老化因子Q10为2.0,AAT计算如下:AAR=Q10(60-22)/10)=13.93AAT=365days/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