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3.2《氮的循环(3)》教案(鲁科版必修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548094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3.2《氮的循环(3)》教案(鲁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学:3.2《氮的循环(3)》教案(鲁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学:3.2《氮的循环(3)》教案(鲁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3.2《氮的循环(3)》教案(鲁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3.2《氮的循环(3)》教案(鲁科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二)知识框架(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氮气与氮的固定硝酸及其应用氨与铵态氮肥氮的循环(硝酸的性质)(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

2、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

3、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难点:硝酸的氧化性。(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六

4、、课时安排三课时七、教学过程 第3课时【复习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制得NH3?如果实验室要制得少量NH3,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由于氮气与氢气反应条件不易获得,加热铵盐制得的NH3又不纯,故实验室选择铵盐与碱反应来制得少量氨气。)【板书】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2NH4Cl+Ca(OH)22 NH3 +CaCl2+2H2O(2)发生装置固体+固体型(3)干燥剂碱石灰或无水CaCl2(4)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5)验满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6)尾气处理用水吸收:用水吸收氨气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讲述】 工业三酸之一的硝

5、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它的性质。【板书】 五、硝酸及其应用【实验1】 取一瓶浓硝酸,打开瓶盖,小心的扇闻浓硝酸的气味。【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4mol/L的稀硝酸和14mol/L的浓硝酸,立即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实验3】 将实验2中的金属铜换成金属铁进行相同的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交流讨论】用多媒体投影所要讨论的问题: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下列表格:实 验实 验 现 象结 论实验1实验2实验32、通过实验探究,你对硝酸的氧化性有了哪些认识?3、浓硝酸通常

6、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为什么?4、归纳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归纳板书】 学生归纳,老师点评并板书1、物理性质:纯硝酸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熔沸点低,密度比水大。2、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4HNO3 2H2O+4NO2+O2(2)强氧化性:(规律:浓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2,稀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产物与硝酸的浓度有关。)与金属反应除金、铂、钛外(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碳)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通常情况下,浓、稀

7、硝酸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有何规律? 浓硝酸通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通常被还原为NO,故相同条件下,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的氧化性,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阐述你的理由。【讲述】 掌握物质性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物质,二战期间,由于德军即将占领丹麦,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被迫要离开自己的祖国。他坚信以后一定能返回祖国,决心把心爱的诺贝尔奖章留下。为了不使奖章落入德军之手,他把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中,并存放在瓶子里。丹麦被德军占领后,纳粹分子闯进玻耳家中,连奖章的影子也没发现。战后,玻耳从溶液中提取出金,又重新铸成了奖章。这种溶液就是王水(由浓盐酸与浓硝酸按体积比3:1混合而成)。又如

8、食物中的硝酸盐是无毒的,但是在一些细菌的作用下,会被还原为有毒的亚硝酸盐导致食物中毒。生活中注意不要吃腐烂的食物,因为这种食物含较多的亚硝酸盐。【指导阅读】阅读P78-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的影响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第81页的“概括整合”。【课堂练习】 教材P80 1(1)(2)【布置研究性作业】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依据学生兴趣自主选取其中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以小组为单位以板报的形式进行交流。1、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影响?2、如何减少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3、查阅资料,了解人工固氮的研究方向、成果及研究固氮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