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547998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原文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排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决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

2、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分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答复,他便埋头接着挖。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分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别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哀,而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3、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管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如今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助。50分钟后,一个平安的出口开拓出来了。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我

4、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管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地震中的父与子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拓、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详细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详细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宏大精神力量。教学难点:领悟作

5、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6、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管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板书设计:17

7、 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不管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回忆课文内容。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决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二、品读体验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3、汇报交

8、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父亲的了不起(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决的语气。)(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儿

9、子的了不起(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管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沉的父子之情的。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详细句子感悟。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

10、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和关注青少年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进步主要靠熏陶感染,而不是靠灌输。”我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的教学中,紧扣这几点,突出人文性。一、创设情境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一次大地震,由于文本间隔 学生的现实生活、知识面较远,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媒体的运用。上课伊始,播放有关大地震的录象,教师谈话:“一场大地震发生中

11、,一个七八岁孩子被埋在废墟中,他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个发生在地震中的故事。”这样一下子就缩短了学生与课文情景的间隔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要到达高层次的境界,调动学生的激情是必要的手段之一。课堂上,我通过语言描绘、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刺激学生的感官,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使他们和课文情景能融为一体。二、阅读中体验、感受文章的情景这篇课文中父亲的情感变化是全文的主线,我以此为线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父亲的情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景中,

12、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使学生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课文中的强烈震撼,引起共鸣。三、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人文性在考虑“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个很有分量的问题时,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回点拨。然后交流学习成果。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在探究中都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在这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互相合作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理解和感悟,通过交流讨论,丰富了个体探究所得。有学生提出了困惑:“假设儿子死了,父亲不是白挖了吗?”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否认,而是引导学生讨论,进一步明确到:努力有可能成功,放弃那么意味着失败。只要有白分之一的希

13、望,就要付出白分之百的努力。哪怕儿子真的死了,也无怨无悔。因为父亲做到了他的诺言:“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表达人文性。在释疑解惑中进一步明确道理。四、升华感情、展现人文魅力最后,我让学生讲讲他们父子、母子之间互相保护、信任的故事。有个学生讲的故事非常感人:有一次他爸爸抱着他下楼,不小心摔一跤,但还紧紧地抱着他,结果导致他爸爸骨折。此时此刻,学生对父爱母爱的理解是饱满的,触及到了学生的灵魂深处,对其成长也会有深远的影响。我体会到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用文字展现生活实际,既能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又能融动学生内在情感世界。此时,他们的所想所说都是情真意切,感受至极。在这里再次展现了人文魅力。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