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479572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安徽)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 。(2)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 。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5)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 。来源:学#科#网Z#X#X#K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

3、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 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6(2分)齐鲁长勺之战 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

4、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贵州安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19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5、,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池非不深也 亲戚畔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

6、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分) 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 13.(共4 分。每题 1 分) 又何间焉(参与) 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必须解释完整) 14.(共4 分,每题2 分关键词:“肉食者”、“鄙”、“天时”、“地利”、“人和”必须翻译正确。)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

7、远谋划(打算)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 部团结)。 15.(共3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分)。 取信于民(1 分) 16、(共4 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共lO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登垦童

8、氐丝亟型塞查垫耋:垦土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阿大夫,语之日:“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阿:古地名。辟:开垦。鄄(juan):古地名。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饰诈:掩饰,欺诈。17.解

9、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9.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2分)20.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17.(1)土地方圆(土地纵横) (2)受蒙蔽(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18.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到上等奖赏。(意思对即可。2分)19.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意思对即可。2分)20.有善于进谏的谋臣。齐威王虚心纳谏。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意思对

10、即可。一条1分,共4分)(黑龙江绥化)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与朱元思书)【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岳阳楼记)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轩邈: (2)把:

11、11.翻译下列语句。(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12.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甲】 【乙】 13.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12.【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

12、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湖北恩施)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A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选文有改动)【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僚鱼出游从容,是鱼之

13、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田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垒矣fl,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出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3)俯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4)请循其本。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0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A段】主要写的是 ;【8段】主要写的是 。21

14、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 “乐”?18(2分)(1)牵扶,领;(2)大声说话、喊叫;(3)悠闲自得;(4)依照,按照。说明:此题2分,每小题05分。19(2分)(1)到溪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1分);(2)你不足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1分)?说明: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20(2分)【A段】游人乐太守也乐其乐或者与民同乐(1分)“B段】庄子乐则在庄子看来水中游鱼也乐(1分)。说明:一空1分,意近即可。21(2分)示倒: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用自己的快乐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说明:围绕两段文字的“乐”,发表自己的看法,内容止确即可。(湖北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7-31题。(12分,30题4分每小题2分,其他每题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