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547761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 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1(2127字)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枫桥夜泊。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以简要说明。第一方面:说设计理念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指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它需要学生牢牢树立群体的和谐意识,虽然在音乐中常常发展个人的技能,然而大量音乐活动在小组内产生,成就靠集体的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想象力

2、,使本节课音乐教学实践不仅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进而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二方面: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枫桥夜泊一课是音乐与文化的自然结合,因此,在教学中,要在充分挖掘音乐因素的基础上,再通过古诗的欣赏增加对歌曲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理解音乐所带来的悠远意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古诗文化的了解,并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枫桥夜泊。2.过程与方法:运用引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各种活动复习学过的古诗歌曲。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来表达歌曲,并引导学生注意音准、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统一。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枫桥夜泊的吟唱,加强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古文化的熏陶,启发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感受音乐的古朴、悠远所表现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及传统文化的热爱。(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体会歌曲枫桥夜泊中的意境,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演唱时注意音准和谐、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统一。第三方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等辅助教具第四方面:说教法学法:说教法:本节课中我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引导法和情境法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陶冶了情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说学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创设情

4、境、角色扮演,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的舞台。第五方面: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情景导入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以思乡之情作为本课的主线进入,让学生朗诵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思乡的古诗,一上课就调动学生自我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了解要用一种稍慢的速度与稍弱的力度来表达情感。这时,我及时出示古诗枫桥夜泊,让学生用已知的处理方法来朗诵这首古诗,为了更好地烘托古诗的意境,我为古诗枫桥夜泊配上了古筝独奏曲,通过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乐器古筝的音色,发现音乐能更好地表现古朴、悠远的意境。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才勾起他对家乡的浓浓思念,学生会根据古诗的意思

5、谈到例如:寂静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的啼叫以及寒山寺的钟声,我马上抓住钟声这一点展开,先引导学生模仿寒山寺的钟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古诗的意境,通过音乐来模仿这种意境,由心而发,渲染情感。第二环节:实践体验新歌学唱这一环节从听赏音乐开始,第一遍完整的感受音乐,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让学生欣赏第二遍音乐。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他们学唱中的难点。切分音节奏的出现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最大障碍。我通过对比范唱让学生找出第二乐段这句歌词中哪个字更能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我及时引导学生在演唱这一乐句时在力度和时值上要突出这个“愁”字,从而掌握切分音这一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

6、两个乐段在情绪上的对比与变化,引导学生在完整演唱全曲时的情感与声音的变化。第三环节: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本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采用怎样的形式来展示,通过师生的交流,采取了朗诵、领唱、合唱的形式来完整展现歌曲。整节课就是在学生的完整展示中结束。附板书设计:枫桥夜泊力度稍弱速度稍慢情绪幽静地此板书简单明了,揭示了本节课主要内容。以上是我对歌曲枫桥夜泊的教学设计,衷心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帮助,使我在不断的交流学习中得到提高。谢谢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2(2772字)一、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北师大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拓展阅读古诗二首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

7、一首名垂千古、万口传播的行旅诗。本诗通过诗人在江南游历,夜泊枫桥时,对眼前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孤舟摇曳景象的描绘,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他跨越时空的羁旅之愁。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悟诗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而且已积累了许多不同内容的古诗,如夜雨寄北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三、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的大意;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出

8、门在外,夜宿孤舟上的愁苦之情。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境,品味诗韵。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愁苦之情。五、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本课教学试图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吟诗言、悟诗情、入诗心;重诵读品悟,品读感悟,从而在诗人、学生、古诗之间构建起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因此,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音乐与画面的渲染,引领学生读中感悟,思中明理,读中融情,悟中升情。六、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导

9、入新课,创设诗意课堂上课伊始,我以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夜雨寄北“激趣”,通过师生回顾古诗表达的情感,以及诵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来营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浓郁氛围,既而导入新课,然后,板题,解题。这样以诗引诗,进行师生对话,架起师生文本间情感的第一座桥梁,使得学生“不觉转入此中来”。第二个环节:初读诗文,感知诗意绘“江南秋夜图”语文是最需要倾注情感的学科。而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读自悟,因此在梳理诗句意思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逐句讲解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首先对诗歌的意韵有一个感知层面的把握。这个环节我力求突出一个“读”字和一个“悟”,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指导学

10、生把诗读正确;第二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指导学生读懂诗意。最后一步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找出自己看到的景象,而我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他们用自己认为最优美的语言把简单的景象:月亮、乌鸦、霜花、枫林、渔船、钟声、客船进行想象描述,并提炼整理出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孤舟摇曳六个意象;最后让学生自由大声反复朗读,感悟这些词语,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当学生的动情点被激活时,我随即小节导入下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

11、的导语: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走进这幅凄清悠远的江南秋夜图吧,把词语的意韵融入诗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第三个环节:品读诗文,体会情感赏“江南秋夜图”(这个环节我预设三步完成)第一步:今夜无眠在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中,我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为学生的品读铺设意境,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两句,然后用“以诗引诗”、“以诗悟诗”、“师生接诗”的方法反复朗读诗句,着重体会“愁”的滋味。这样在诵读中让诗意打动学生,让诗人的情怀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诗人内心世界因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生发的游子愁、思乡愁、忧患愁、失意愁等种种情感体验,达到学生与诗人情感的融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今夜,

12、对诗人张继续来说注定是一个因各种“愁”而难以入眠的夜晚。第二步,今夜愁眠这个环节我主要是想通过拓展学生思维,编织一个跨越时空的情感磁场,让学生从多维空间品味诗歌传递的人文情怀。首先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学生可能会说出今天晚上诗人的母亲、妻子、孩子都在思念着诗人;我就根据学生的语言、情感及时整理,挖掘学生已拥有的诗句,来丰富对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理解。将无眠的诗人思念着远方亲人,远方亲人也牵挂着远行的诗人,层层叠叠交织在一起,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孤独、寂寞与无奈。第三步,今夜不眠我是这样导入这一步的:正当诗人辗转反侧之际,寒山寺悠远的钟

13、声划破了夜晚的寂静,有节奏地响了起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禅意的钟声,一声一声撞击在诗人的心坎。此时,愁绪满胸的张继又会有怎样的怀想呢?学生边议边说,互相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出“钟声让夜晚显得更加凄凉”“钟声使诗人思念家乡的情绪更加强烈”等,这时我适时点拨:这钟声给诗人以震撼、也给诗人以安慰。诗人出门在外,夜宿孤舟的愁苦之情就如这钟声一样悠远、绵长。这样在读读、议议、想想、说说中,学生对诗人所抒发的浓厚情怀感同身受,如滔滔江水一样滚滚而来。最后,我设计师生共同感情朗读古诗、升华情感的环节。随着多媒体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渐次再现的画面,我和学生一起诵读枫桥夜泊。让这幅江南秋夜图牢牢

14、地定格在每个孩子的心中。七、教学板书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的板书我突出一个“愁”,以“愁”搭建起诗人、学生、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板书设计如下:枫桥夜泊无眠愁眠不眠羁旅之愁2023枫桥夜泊说课稿3(1403字)一、教材分析:歌曲枫桥夜泊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八单位“钟声”中的第一首歌教学内容,本首歌曲是从古诗枫桥夜泊谱曲成的一首优秀少儿歌曲,歌词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名垂千古、万口传播的旅行诗,本诗通过诗人在江南游历。夜泊枫桥时,对眼前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的描绘,真切自然地抒发他跨越时空的思乡

15、之愁。本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宫调式。第一段旋律平稳,仿佛在叙述诗人身处的环境,第二乐段用啊接入,加上节奏和旋律音高的变化,情绪更加高涨,表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教材造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是以音乐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为意图,旨在让学生在吟唱中感悟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能借助工具书、注释、想象画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而且已积累了不同古诗的吟唱,如梅花、静夜思等,以诗吟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一定基础,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三、教学目标1、能用较长气息、连贯自然地演唱歌曲枫桥夜泊。2、感受歌曲所表现出思乡的游子形象及歌曲的基本情绪。3、通过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古诗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感受音乐表现的魅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情诗境。难点:体会诗人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