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课程导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5477065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心理学课程导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用心理学课程导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用心理学课程导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用心理学课程导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心理学课程导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心理学(第二版)教学实施方案实用心理学(第二版)是一门公共选修课程。它在阐述心理学的基础性知识的同时,介绍了与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心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我们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工作与提高学习效率。课程的知识结构力求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对大学生当前的学校、生活及未来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内外部世界,调控自身行为,把握未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运用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理解并融洽人际关系。课程学分为3,学时为54。一、教学资源1实用心理学(第二版)课程教学大纲。2文字主教材:中央

2、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许燕主编的实用心理学(第二版)。3作业册:它是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要点以及重难点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质量的监控手段。(07秋启用)4期末复习指导:以考核说明、考核大纲以及模拟试卷等形式,帮助学生复习迎考。5IP课件:以串讲的形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 6参考资料:在课程网页上,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扩展视野,开阔思路。二、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学生了解并识记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2理解。要求学生能全面理会和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以及有关知识的重点内容。3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

3、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并能运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共十五章,周学时为3,共计学时为54。教与学进度安排建议:教 学 内 容学时备 注第1章 心理学及其应用3制订学习计划第2章 感觉与知觉3第3章 意识与注意3第一次作业第4章 记忆与学习6小组活动第5章 思维6第6章 情绪3第二次作业第7章 动机与行为3第8章 能力差异3第9章 人格差异6第三次作业第10章 社会认知3 第11章 社会行为6第12 章 心理健康3第四次作业第13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0自学第14章 毕生发展1.5读书笔记第15章 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1.5总 复 习3复习、答疑学时总计54三、学习方法建议1实用心理学是一门公共

4、选修课程。学生在全面系统学习各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记住要求识记的名词解释和基本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内容,注意理论联系实际。2. 注意观察、体验身心状况和日常生活实际,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解析生活和心理现象。3.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知识,摸索、探求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以形成自己的自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4. 积极、认真地做好课程的预习、复习工作。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安排科学合理的预、复习时间,努力做到课前预习、考前复习。积极运用遗忘规律理论,在每次课后,及时复习。切不可临时抱佛脚,搞集中突击复习、强记。5独立地完成与相关章节相匹配的作业练习,认

5、真听取辅导教师的作业讲评;学习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或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等形式反映给市电大教学部或省电大导学中心课程责任教师。6积极参加教师组织开展的小组学习、以及其他形成性考核活动,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研讨,激发思维。 四、教学方法建议1教师应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文字主教材,并收集、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引入一些心理测试,丰富课堂辅导,提高教学的学术性、科学性、趣味性,并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和各项活动,如小组学习等。2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对生活和逆境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3. 本课程属于应用

6、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讲解教学内容,在注意到课程的科学性的基础上,努力体现课程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增强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提倡对文字主教材作空洞的讲解,更不应以考试内容作为课堂辅导的教学依据。4认真重视形成性考核过程,布置、检查和批改学生的平时作业,并进行评讲和答疑。5为了管好、教好本门课程,请课程辅导教师在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从教材、学生学习、教学辅导、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等方面做好教学总结,并以电子邮件等形式报省电大文法系课程责任教师,作为改进教学、检查教学的依据。五、考核要求和方式1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在实施中,形成性

7、考核成绩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考核,如平时作业、小组学习和读书笔记的成绩汇总而成,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来体现,占课程总成绩的80。形成性考核成绩未达到14分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2形成性考核是教学过程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督导的重要形式,课程辅导教师要重视形成性考核的组织和管理。本课程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20分。要求:(1) 完成与文字主教材相匹配的平时作业4次作业,每次计3分,共12分。(2) 小组讨论,1次,计4分。要求根据确定的讨论题目,写出400字以上的发言提纲,并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发言。小组讨论时,小组长应做好发言记录。发言记录与各人的发言提纲是每位学生“小组讨论”的评分依据。(3) 读书笔记,一次,4分。要求在对教材某一章的内容进行自学的基础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不可以将读书笔记写出文章提纲。3期末考试的形式为开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