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五质量检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47259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五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四五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四五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四五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四五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五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五质量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四、必修五质量检测长流中学 杨忠玲第一卷必考题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

2、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

3、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1对下列句子的解说,

4、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的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只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A“这”前的句子是个复杂单句,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中国古代诗人们”。B“中国古代诗歌”属兼语成分。C“这只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是个插说成分。D这个长句是个复句,“这”前是一层,后面是一层。2根据文意,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庄、庾信、吴均都是南北朝诗人。B沈佺期、杜甫的诗中都用到过“木叶”这一概念。C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影响了历代诗人,他们从“木叶”这一意象中受到了许多启发,如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何翩翩”。D“木叶”与“树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5、但在艺术形象的领域,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3. 对这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但很少用“树叶”。B.我国古代诗歌中大量的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C.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D.中国诗歌的语言丰富多彩,“木叶”是其中的小小一例。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

6、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

7、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4、 下列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但以刘日薄西山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 与意义和用法相同,与意义和用法相同。 B 与意义和用法相同,与意义和用法不相同。C 与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与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 D 与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与意义和

8、用法相同。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3分)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庶刘侥幸,保卒余年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6、下列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 )(3分)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得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个凶狠,无礼仪廉耻的人。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的恩深似海。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上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上效命。7、根据原文翻译下列句子:(10分)(1) 刘夙婴疾

9、病,常在床蓐。 (3分) (2)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4分)(3)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8、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5分)9、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5分)(三)古诗文默写(7分)10.(1)今宵酒醒何处? , 。(2)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凭谁问: , ?(4)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乙 选考题(25分)不可跨大题选做小题。两道大题都做者,只改第一道。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边城节选大清早,帮忙的人从城里拿了绳索杠子赶来了。 老船夫的白木小棺材,为六个人抬着到那个倾圮了的塔后山岨上去埋葬时,船总顺顺,马兵,翠翠,老道士,黄狗皆跟在后面。到了预先掘就的

11、方阱边,老道士照规矩先跳下去,把一点朱砂颗粒同白米安置到阱中四隅及中央,又烧了一点纸钱,爬出阱时就要抬棺木的人动手下肂。翠翠哑着喉咙干号,伏在棺木上不起身。经马兵用力把她拉开,方能移动棺木。一会儿,那棺木便下了阱,拉去绳子,调整了方向,被新土掩盖了,翠翠还坐在地上呜咽。老道士要回城去替人做斋,过渡走了。船总把一切事托给老马兵,也赶回城去了。帮忙的皆到溪边去洗手,家中各人还有各人的事,且知道这家人的情形,不便再叨扰,也不再惊动主人,过渡回家去了。于是碧溪岨便只剩下三个人,一个是翠翠,一个是老马兵,一个是由船总家派来暂时帮忙照料渡船的秃头陈四四。黄狗因被那秃头打了一石头,对于那秃头仿佛很不高兴,尽

12、是轻轻的吠着。 到了下午,翠翠同老马兵商量,要老马兵回城去把马托给营里人照料,再回碧溪岨来陪她。老马兵回转碧溪岨时,秃头陈四四被打发回城去了。 翠翠仍然自己同黄狗来弄渡船,让老马兵坐在溪岸高崖上玩,或嘶着个老喉咙唱歌给她听。过三天后船总来商量接翠翠过家里去住,翠翠却想看守祖父的坟山,不愿即刻进城。只请船总过城里衙门去为说句话,许杨马兵暂时同她住住,船总顺顺答应了这件事,就走了。杨马兵既是个上五十岁了的人,说故事的本领比翠翠祖父高一筹,加之凡事特别关心,做事又勤快又干净,因此同翠翠住下来,使翠翠仿佛去了一个祖父,却新得了一个伯父。过渡时有人问及可怜的祖父,黄昏时想起祖父,皆使翠翠心酸,觉得十分凄

13、凉。但这分凄凉日子过久一点,也就渐渐淡薄些了。两人每日在黄昏中同晚上,坐在门前溪边高崖上,谈点那个躺在湿土里可怜祖父的旧事,有许多是翠翠先前所不知道的,说来便更使翠翠心中柔和。又说到翠翠的父亲,那个又要爱情又惜名誉的军人,在当时按照绿营军勇的装束,如何使女孩子动心。又说到翠翠的母亲,如何善于唱歌,而且所唱的那些歌在当时如何流行。时候变了,一切也自然不同了,皇帝已不再坐江山,平常人还消说!杨马兵想起自己年青作马夫时,牵了马匹到碧溪岨来对翠翠母亲唱歌,翠翠母亲不理会,到如今这自己却成为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不由得不苦笑。因为两人每个黄昏必谈祖父以及这一家有关系的事情,后来便说到了老船夫死前的

14、一切,翠翠因此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到的许多事。二老的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二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又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还在渡船,因此赌气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与翠翠有关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可全明白了。翠翠把事弄明白后,哭了一个夜晚。过了四七,船总顺顺派人来请马兵进城去,商量把翠翠接到他家中去,作为二老的媳妇。但二老人既在辰州,先就莫提这件事,且搬过河街去住,等二老回来时再看二老意思。马兵以为这件事得问翠翠。回来时,把顺顺的意思向翠翠说过后,又为翠翠出主张,以为名分既不定妥,到一个生人家里去不好,还是

15、不如在碧溪岨等,等到二老驾船回来时,再看二老意思。这办法决定后,老马兵以为二老不久必可回来的,就依然把马匹托营上人照料,在碧溪岨为翠翠作伴,把一个一个日子过下去。碧溪岨的白塔,与茶峒风水有关系,塔圮坍了,不重新作一个自然不成。除了城中营管,税局以及各商号各平民捐了些钱以外,各大寨子也有人拿册子去捐钱。为了这塔成就并不是给谁一个人的好处,应尽每个人来积德造福,尽每个人皆有捐钱的机会,因此在渡船上也放了个两头有节的大竹筒,中部锯了一口,尽过渡人自由把钱投进去,竹筒满了马兵就捎进城中首事人处去,另外又带了个竹筒回来。过渡人一看老船夫不见了,翠翠辫子上扎了白线,就明白那老的已作完了自己分上的工作,安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