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一模考试试卷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5470203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八年级一模考试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一模考试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一模考试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一模考试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一模考试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八年级一模考试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八年级一模考试试卷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初中地理八年级一模考试试卷分析2013.5.6 本分试卷是基于地理新课程标准之上,试题类型符合济南市近几年的学业水平考试题型,而且试题素材新颖,无偏题、怪题、旧题、难题,非常适合八年级学生刚刚结束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难度系数适中,对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起到了非常好的检测作用。一、试题主要特点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说,本次一模试卷对今后我们二轮复习也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1难易适中,注

2、重基础各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打好基础。2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试卷中单项选择题第3、4小题,22、23小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3反映学科特色,凸显各种地理图表的重要性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图表的阅读、分

3、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次试卷中有十四道题是直接利用各种图象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的。本份试卷共涉及照片、地图共26个,而且图文安排布局合理有序,图表绘画规范、清晰、富于表现性,类型多样,使人看之悦目,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这些地图中提供的地理信息的考察与应用,能帮助学生体会区域性这一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引导教师与学生充分重视对地图教学与学习。二、试卷结构分析1、题型结构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5个小题,试题涉及到地球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三大部分内容,题型新颖,共分为四个大的版块:第一版块认识地球: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地球地图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

4、难度不大,例如单项选择题第1题主要考察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球的大小的这一课程标准的掌握情况,本题还涉及了AB两个选项与地球的大小无关的选项,主要考察了学生的辨别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学生看到A选项: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很有可能把本选项作为本题的正确答案选择。第二版块寻找规律:第6小题至第10小题都是无图考图题,例如第6小题,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气候类型;第7小题,世界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第8小题,我国第三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等。第三版块辨析区域:本版块又细分为(1)位置与分布:学习区域,首先要定位置,辨区域,知特征。(2)联系与差异:各区域之间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学习

5、区域还要理关系,找差异。(3)环境与发展: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重保护,谋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地和谐。 这样的问题设计既符合学生认知的层次性,又是一个有易到难,层层递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四版块探究家园:本版块内容体现了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这一理念,把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这一环节,因此试题的难度也是较大的一组题目,例如第24、25题学生的丢分现象严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组成。 第26题是对号入座,本试题的难度在所有的试题中是难度系数最低的一组题目,用程菊老师的话来说,这个题就是给学生送分的题目,通过本次考试来看,也达到

6、了这一目的。第27题:图说地理。本题组共有6个小题,其中有5个小题(1)(2)(3)(5)(6)是通过分析题目中给出的三幅地图就可以得出正确判断的,也充分体现了本题组的测试目的:读图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本题组中的第(4)小题,需要综合给出的地图信息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台湾山脉的海拔高度可高达4000米,植被的垂直变化明显)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这个题目也是本组题目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题目。第28题:读图与绘图。本组题目的第(1)小题难度不大,但有部分同学没有仔细审题,导致错误写成省区的全称。第(2)小题设计图例,在图中画出太行山,本题体现了知识的应用,由于前期有类似的题目练习,学生对题

7、率还可以。第(3)小题,由于学生没有读懂题意,没有准确提取学习过的地理知识中的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中的1月份0等温线的意义,从而得分率不高。第29题:读图分析,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掌握,试题难度不大,属于本分试卷中送分的题目。但其中第(1)小题,有很多同学只回答出纬度因素的影响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因此丢分现象严重。第30题:探究学习。本大题是本份试卷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本份试卷的一个创新点,让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的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探究位置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让学生感悟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2、分值结构题型单项选择题(1

8、25)26对号入座题27题图说地理28读图与绘图29题读图分析30题探究学习分值225=50分8分12分6分12分12分3、知识结构地球与地图选择题1、3、4、5、23共10分世界地理选择题2、7、11、14、15、16、20、21综合题26、29共34分中国地理选择题6、8、9、10、12、13、17、18、19、22、24、25综合题27、28、30共56分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学生成绩分析:项目人数率最高分99分90分以上114人16.4380分以上306人44.0970分以上445人64.1260分以上521人75.0750分以上594人85.59参考人数694人备档人数710总分5

9、0112分72.21分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单项选择题由于学校阅答题卡时没有进行选择题的对题率统计,因此在讲评试卷时粗略对选择题进行了数据的统计。(由于学校正在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课时有部分同学未参与人数统计,一班应到52人,实际参与统计的有44人)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对题人数41373438423242384338214133424242383636373438283033对题率93847786967396869886489375969696868282847786646875对题率在90%以上的题目是1、5、7、9、

10、12、14、15、16;对题率在80%以上的题目是2、4、8、10、17、18、19、20、22;对题率在70%以上的题目是3、6、13、21、25;对题率在70%以下的题目是11、23、24我重点分析以下对题率在80%以下的题目学生出错的原因:第3题:通过询问出错学生,学生没有掌握经纬度的分布规律,也许是由于初一刚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复习过程中又没有进行细致有效的复习导致学生对于经纬度的判读掌握不好。第6题:学生对于这种无图考图题比较不适应,不能对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进行有效的定位,不能把东北、华北地区有效的定位到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然后根据所学得出该地区的气候

11、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另外,学生也不能通过联系我们所处的学校所在地就属于华北地区,我们这里的气候类型就是温带季风气候来进行做题。第11题:有4人次选B;7人次选C;12人次选D。分析本题出错较多的原因是,学生不会有效的利用所给的地图进行信息的提取,特别是对于经纬线的判读还是存在一定的知识欠账。分析有12人次选D的原因:学生把亚洲间接临大西洋错误的等同于被大西洋包围。第13题:有2人次选A;7人次选B;2人次选C,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四大工业区的特点记忆不够熟练。第21题:有3人次选A;6人次选B;1人次选D。学生对于这种人地关系恶性循环图分析还不够透彻,有6人次选B的原因是前不久做了一个类似的题

12、目,原题中选择B,学生没有仔细审题,看到类似的题目就把该题等同于做过的题目了,犯了经验主义错误。第23题:4人次选A;3人次选B;9人次选C。询问学生选C的原因,学生回答:前期3、4月份我们这里就下雪了。学生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对啊!该联系实际的时候,他们忘记联系实际,我在讲试卷时忙解释:这种不正常天气我们不能作为一般规律来研究。第24、25题,询问学生含沙量大的河段为什么选上游时,学生回答:我看的图上上游有些像沙粒的地方,我以为是含沙量大呢!从这一点就不难发现,学生还是不会看图的,他不知道看图要看图例,没有养成这种好的读图看图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大这方面的训练。(2)对号入座题44人中

13、只有3人次未得满分,对题率较高。(3)图说地理44人中,13人得满分12分;39人得6分以上,错题率较高的题目是第(4)小题。(4)读图与绘制6分5分4分3分2分1分0分143105903对于班级内部分同学来讲,这种绘图题属于非常难的题,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因此学生见到这种题目就空着不做。(5)读图分析12分10-11分8-9分6-7分4-5分2-3分1分0分2人19人6人5人3人5人3人1人得满分较少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完成第1小题时,只写出了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的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很多学生没有写出海陆因素。(6)探究学习12分10-11分8-9分6-7分4-5分2-3分1分0分9人12人9人6人4

14、人2人2人0人本题出错较多的题目是,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不能正确写出,有很多同学写成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的地形,有部分同学写成山脉、盆地或山脉、高原;西北地区的植被类型顺序写颠倒;不能正确得出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水源3、总结学生丢分严重的原因:(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本份试卷中涉及的经纬网的知识虽然不难,但对于学生来讲再简单的知识也成了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灵活的处理这部分的知识,不能让这部分知识成为拦路虎,成为丢分点。(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解决这类问题,一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要抓住问题中重要的信息点和关键词,二要提高学生运用现成的资料和地图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要加强运用地图的能力。(3)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性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四、对教学的启示:1加强集体备课。应利用教研和其他机会与同行们交流,更准确的把握课标,用更好的教法,使学生获得更强的学习能力。2在复习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班级优秀学生资源,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落实基础知识,提高班级后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