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温里剂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46914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温里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温里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温里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温里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温里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温里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温里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您的位置首页温里剂 学习时数 4学时 学习目的 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 了解回阳救急汤。 概 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 方剂,统称温里剂。 立法依据 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适应范围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吐利不渴 阴盛阳衰-四肢厥逆,神衰欲寐 里寒证 亡阳欲脱-恶寒蜷卧,厥、利、脉微,唇指青紫 寒凝经脉-血痹寒厥,阴疽 分 类 (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注意事项 1. 辨别寒证所在

2、部位,属于何脏何腑。 2. 应注意辨清寒热之真假,勿被假象迷惑; 3.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剂量宜轻者:(1)平素火旺之人,(2)阴虚失血之体, (3)夏天炎暑之季,(4)南方温热之域。 剂量可适当增加者:(1)素体阳虚之人, (2)冬季气候寒冷时。 4. 中病即止。 5. 素体阳虚,里寒去阳气仍虚者,应另谋温补之剂。 6. 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入口即吐者,可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也可冷服。一、 温中祛寒:本类方常以温中散寒药为主组方,主治中焦虚寒证。 方 名 功效特点 主治病证 理中丸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亦作汤剂用 中焦虚寒,腹痛吐利,以及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胸

3、痹 小建中汤 温中散寒,和里缓急 虚劳里急腹痛,并治虚劳心悸,虚劳发热 吴茱萸汤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呕逆证 二、 回阳救逆:本类方剂常以温阳散寒药为主组成,主治阳衰阴盛证。 方 名 功效特点 主治病证 四逆汤 回阳救逆之主方 阳衰阴盛,四肢厥逆,呕吐下利,脉微 回阳救急汤 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欲脱之危证 三、 温经散寒:本类方剂常以辛温散寒药与温养气血药配伍而成,主治寒凝经脉诸证。 方 名 功效特点 主治病证 当归四逆汤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血虚寒凝,肢冷脉细 黄芪桂枝五物汤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血痹,肌肤麻木不仁 阳和汤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阴

4、疽 一.填空题 1. 理中丸的君药是_,功用为_。 2. 吴茱萸汤的主治证虽有病在阳明、厥阴、少阴之别,但其症状都有_,病机都 与_有关。 3. 小建中汤以_为君药。是由桂枝汤倍_加_组成。 4. 中焦虚寒,吐利冷痛,首选_方;胃中虚寒,食谷欲呕,首选_方; 虚劳里急,腹中时痛,首选_方;中阳衰弱,阴寒内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 能食,首选_方。 5. 四逆汤以_为君药。主治_证。 6. 当归四逆汤由桂枝汤去_倍_加_组成。 7. 当归四逆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是_。 8.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桂枝汤去_,倍_,加上_组成。 9. 主治阳虚寒厥的代表方是_;主治血虚寒厥的代表方是_。 10.阳和汤证治要

5、点是_,脉沉细或迟细。 二.判断改错题 1. 吴茱萸汤主治食谷欲呕、吞酸嘈杂之证,是由肝气犯胃所致。 2. 凡霍乱、胸痹、小儿慢惊风、出血等属脾胃寒湿者,皆可用理中丸治疗。 3. 吴茱萸汤由吴茱萸、干姜、人参、甘草组成。 4. 阳气不足而又血虚,经脉受寒,以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治宜四逆汤。 5. 小建中汤主治之虚劳里急证,是由中焦虚寒,肝胃不和所致。 6. 阳和汤中用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 7. 当归四逆汤主治阳郁厥逆,手足不温,腰腿疼痛。 8. 当归四逆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相同的药物是桂枝、大枣与生姜。 9. 阳和汤中配伍少量麻黄,意在发汗解表。 10.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风寒湿侵

6、袭引起的身体疼痛。 三.问答题 1.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的主治证候有何不同? 2. 理中丸与四君子汤组成、功用有何异同? 3. 何谓“寒因寒用”反佐之法? 4. 理中丸既为中焦虚寒,腹痛、吐利之主方,为何又能治疗阳虚失血、小儿慢惊风、病后 喜唾涎沫、胸痹等证? 5. 小建中汤为何能治虚劳发热?其病机是什么? 6. 四逆散、四逆汤和当归四逆汤均治“四逆”,立法有何不同? 7. 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均由桂枝汤加减演变而成,其使用有何区别, 为什么? 练习答案填空题参考答案1. 干姜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2. 呕吐 胃中虚寒,浊阴上逆3. 饴糖 芍药 饴糖4. 理中丸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7、 大建中汤5. 附子 少阴阳虚寒厥6. 生姜 大枣 当归、通草、细辛7. 温经通脉8. 甘草 生姜 黄芪9.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10.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 改错题参考答案:1. 肝气犯胃中虚浊阴上逆2. 脾胃寒湿脾胃虚寒3. 干姜生姜 甘草大枣4.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5. 肝胃不和肝脾失调6. 对7. 阳郁厥逆血虚寒厥8. 生姜芍药9. 发汗解表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10.主治血痹问答题参考答案: 1. 理中丸主治中虚有寒,不能运化,升降失常,清浊相干之脾胃虚寒证,见有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吐泻、胸痹

8、等属中焦虚寒者。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之虚劳里急证,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虽以中焦虚寒为主,但阴阳气血俱乏,故有心悸、虚烦、面色无华、咽干口燥等症伴随。 2. 相同点:二者组成均有人参、白术、甘草,均有补气健脾之功。不同点:理中丸组成中尚有大辛大热之干姜为君,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兼以补气健脾,属于温里剂。四君子汤组成中尚有健脾渗湿之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属于补益剂。 3. 病人若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入口即吐者,此为格拒,可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或冷服,以免格拒不纳,此即“寒因寒用”反佐之法。 4. 阳虚失血,乃阳气虚弱,脾失统摄而致。用本方温之,则中阳振奋,血有统摄,不止血而血自

9、止。小儿慢惊,是因久病或吐泻伤脾,土虚不能荣木养筋所致。用本方温中祛寒,可使脾气健运,土旺乃能荣木养筋,则手足抽搐、目睛上视之虚风内动可止。涎为脾之液,病后喜唾涎沫,是脾气虚寒,不能摄津,津液上溢于口之故。用本方温暖中焦,寒邪祛除,脾能摄津,则涎唾自愈。胸痹由上焦阳气不足,阴寒之邪上乘,胸中之气痹阻不通所致。用本方温中祛寒,益气健牌,使中焦气旺,则上焦之气升发,逆气可平,胸痹可愈。上述诸证,究其实质,离不开中焦虚寒,故用本方均可收功。 5. 虚劳发热是因中虚,营卫化生不足,阴阳失调而致。阴病不能与阳和,则阳以其热而独行,故见发热。小建中汤立法的关键是建立中气,调和阴阳。方中重用饴糖为君,益脾气

10、而养脾阴,温补中焦;桂枝温阳气,芍药益阴血并为臣;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而升腾中焦升发之气而行津液,和营卫为佐药;桂枝、芍药与甘草相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中气建,营卫化源充足则虚劳发热可愈。 6. (1)四逆散所主四逆,乃脾气素虚,伤寒之邪传入少阴,抑遏阳气,阳郁不伸所致,习称热厥。其冷在肢端,不过肘膝。尚见身热,脉弦等症。治宜疏肝理脾,透解郁热。故以炙甘草甘温益气以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芍药益阴养血,合柴胡疏肝理脾;枳实下气破结,合柴胡升降调气;如此则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 (2)四逆汤所主四逆,乃寒邪深入少阴,肾中阳气衰微,阴寒独胜,阴阳

11、之气不能顺接所致,是为寒厥。肢冷严重,冷过肘膝,并见一身虚寒之象。治宜温肾逐寒,回阳救逆,故以大辛大热的附子为君,迅达内外,温阳逐寒。臣以干姜温中散寒,助附子伸发阳气;佐以炙甘草甘温益气,兼缓附、姜之辛烈,使阳气不致有暴厥之虞;三药合用,破阴寒而复阳气,则四逆自温。 (3)当归四逆汤主治阳气外虚,阴血内弱,寒伤经脉,气血凝滞所致之手足厥寒。其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见血虚之象。故只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治,方中归、芍补血和血;桂、辛温经散寒;草、枣益气健脾;通草通利经脉,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则手足温而脉亦复。 7. (1)小建中汤是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既有辛甘发散为阳的桂枝、生姜配甘草、饴糖;又有酸甘合化为阴的芍药配饴糖、甘草。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主治虚寒腹痛证。 (2)当归四逆汤是由桂枝汤倍大枣,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组成。变桂枝汤解肌和营之剂,而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方。用治血虚寒厥证。 (3)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桂枝汤倍生姜,去甘草,加黄芪组成。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