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解析技术

上传人:I*** 文档编号:485463596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4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物理解析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球物理解析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球物理解析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球物理解析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球物理解析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物理解析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物理解析技术(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智创新数智创新 变革未来变革未来地球物理解析技术1.地震波的成因及传播规律1.地球磁场的产生与分布模式1.重力异常的成因与应用1.地温场特征与分布规律1.电磁感应法探测原理及应用1.放射性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1.岩石物理性质与地质特征1.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方法Contents Page目录页 地震波的成因及传播规律地球物理解析技地球物理解析技术术地震波的成因及传播规律主题名称:地震波的成因1.地壳中岩石断裂或位移时释放的能量以机械波的形式释放到周围介质中,从而形成地震波。2.地震波的成因与地震源机制密切相关,包括断层错动、岩浆活动和火山爆发。3.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传播于介质内部,面

2、波传播于介质表面。主题名称:体波的传播规律1.P波(纵波):质点振动方向平行于传播方向,传播速度最快,通常为4-8km/s。2.S波(横波):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比P波传播速度慢,通常为2-4km/s。3.体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高弹性模量和低密度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地震波的成因及传播规律主题名称:面波的传播规律1.勒夫波:质点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振动,速度介于P波和S波之间。2.瑞利波:质点作椭圆形轨道振动,速度最慢。3.面波的传播受介质表面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复杂的地质构造会导致面波传播的复杂性。主题名称:地震波的衰减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衰减率与频

3、率、距离和介质性质有关。2.高频率地震波衰减较快,低频率地震波衰减较慢。3.地震波传播路径中存在低速带或非均匀性时,会导致地震波衰减异常,影响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波的成因及传播规律主题名称: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2.反射产生的地震波称为反射波,折射产生的地震波称为折射波。3.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用于确定地下介质的层状结构和边界条件。主题名称:地震波的利用1.地震波在勘探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地球内部动力学和预测地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地震勘探技术利用地震波传播规律,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或接收自然地震波来获取地质信息,寻找矿产资源和油气藏。地球磁

4、场的产生与分布模式地球物理解析技地球物理解析技术术地球磁场的产生与分布模式地球磁场的本质1.地球磁场是一层包围地球的看不见的力场,类似于磁体的磁场。2.地球磁场主要由地球内部的运动产生,特别是流体外核中的电磁感应。3.地球磁场强度随位置而变化,在两极附近最强,在赤道附近最弱。地磁异常1.地磁异常是指地球磁场与一个区域预期的正常场值之间的差异。2.地磁异常可能是由于地表下地质结构或磁性矿物质的存在引起的。3.地磁异常可用于矿产勘探、地下水探测和考古研究。地球磁场的产生与分布模式1.地磁反转是指地球磁场的磁极在较短的时间内(地质上而言)发生翻转。2.地磁反转是一个周期性的事件,平均每20-30万年

5、发生一次。3.地磁反转的原因尚未完全了解,但可能与地球内核的动力学过程有关。古地磁学1.古地磁学是利用岩石和沉积物中保留的化石磁场信息来重建过去地球磁场和地壳运动。2.古地磁学用于确定岩石和沉积物的年龄,研究大陆漂移和地壳变形。3.古地磁学为理解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地磁反转地球磁场的产生与分布模式航空磁测1.航空磁测是一种从飞机上测量地球磁场强度的技术。2.航空磁测用于勘测地表下地质结构,包括矿产、地下水和古地貌。3.航空磁测是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可提供大面积地质信息的快速覆盖。海洋磁测1.海洋磁测是一种从船上测量地球磁场强度的技术。2.海洋磁测用于绘制洋底的地磁条纹

6、,这些条纹反映了地球磁场在过去的地磁反转历史。3.海洋磁测有助于了解海床扩张、板块构造和地球磁场演化。重力异常的成因与应用地球物理解析技地球物理解析技术术重力异常的成因与应用重力异常的成因1.地质体密差异:地壳和地幔密度不同,导致重力场受扰动,产生重力异常。2.地形起伏:地表高程变化影响重力场的分布,山脉、高原等高程较高的地区重力值较低,而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区重力值较高。3.地下结构:地下岩体的分布、断层带的存在、空洞或流体等密度变化,都会引起重力异常。重力异常的应用1.地质构造研究:通过分析重力异常,可以推断地壳内部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岩浆侵入体等。2.矿产资源勘探:不同矿产的密度差异

7、,会产生特定的重力异常,通过重力探测可以发现隐藏的矿床。3.油气勘探:油气等流体的密度与周围岩石不同,在地表产生重力异常,有利于油气勘探。4.水资源勘探:地下水与周围岩石的密度差异,可以产生重力异常,帮助寻找地下水资源。5.地震预测和监测: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有关,通过监测重力异常的变化,可以预报地震的发生。6.地球动力学研究:重力异常可以反映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情况,为研究地球动力学提供数据支持。地温场特征与分布规律地球物理解析技地球物理解析技术术地温场特征与分布规律地温剖面及其分布规律:1.地温剖面一般分为三层结构:地表热沉层、地表热流层和地幔热流层。其中,地表热流层是地表热量传递的主要区

8、域;2.地表热流随地貌、岩石性质、地下水活动等因素发生变化,一般为20100mW/m;3.地表热流分布具有区域性差异,板块边界地区、火山地区和地热异常区等地区热流值较高。地温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地温场随时间变化主要分为日变化、年变化和长期变化。日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的影响,一般为12m深的土层受影响较大;2.年变化主要是由于季节性温度变化的影响,一般为1020m深的土层受影响较大;3.长期变化主要与地质构造活动或气候变化有关,时间尺度可达数千年至上百万年。地温场特征与分布规律地温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1.地温场与地质构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地温特征;2.

9、在板块边界地区,由于构造活动活跃,地幔热量容易上涌,地温值较高;3.在稳定地块内部,由于地质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地温值相对较低。地温场与地下水运动的关系:1.地下水运动对地温场分布有显著影响,流动性较强的地下水可以携带热量,改变地温分布;2.在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下渗会带走热量,导致地温下降;3.在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上涌会携带热量,导致地温上升。地温场特征与分布规律地温场与地表热流的关系:1.地表热流是地温场在垂直方向上的梯度,反映了地表与地幔之间的热传递过程;2.地表热流分布受地质构造、地表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具有区域性差异;3.地表热流测量是地热勘探和地热资源评估的重要依据。地温场与

10、地震的关系:1.地温场变化与地震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高温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较高;2.地震活动可以改变地温场分布,特别是浅源地震对地表热流有明显影响;电磁感应法探测原理及应用地球物理解析技地球物理解析技术术电磁感应法探测原理及应用主题名称:电磁感应法探测原理1.电磁感应法是基于电磁场感应原理的一种探测方法。当次生场产生的变化磁场与初激场方向一致时,该探测方法称为同轴电磁感应法;当次生场产生的变化磁场与初激场方向相反时,称为反轴电磁感应法。2.同轴电磁感应法对高阻介质和磁性介质敏感,常用于寻找金属矿、石油天然气等导电体。3.反轴电磁感应法对低阻介质和非磁性介质敏感,常用于寻找金伯利岩、盐岩等非

11、导电体。主题名称:电磁感应法探测应用1.地下金属矿探测:电磁感应法是探测金属矿的重要方法,能有效识别不同导电率的岩矿体,为矿产勘探提供依据。2.地下水探测:电磁感应法可探测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和水化学性质,为水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信息。3.地质结构探测:电磁感应法可探测地质构造、断层和岩性变化,为地质调查和工程勘探提供基础数据。4.环境监测:电磁感应法可探测土壤污染、地下管道泄漏和地下水污染,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5.考古探测:电磁感应法能探测地下的文物建筑、古墓葬和遗址,为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帮助。岩石物理性质与地质特征地球物理解析技地球物理解析技术术岩石物理性质与地质特征声

12、波速度1.声波速度是岩石物理性质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反映了岩石的刚度、密度和孔隙度等信息。2.不同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声波速度范围,例如,致密基岩的声波速度高于松散沉积物。3.地震波的速度分布可以用来推断地下地质结构,例如,层位的划分和断层的识别。电阻率1.电阻率反映了岩石导电能力的特征,与岩石中的孔隙度、矿物组成和流体饱和度有关。2.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电阻率范围,例如,含水砂岩的电阻率低于页岩。3.电阻率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探测地下流体的活动范围,例如,油气藏的分布和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岩石物理性质与地质特征磁化率1.磁化率反映了岩石被磁化后的磁化强度,与岩石中磁性矿物的含量和磁性强度有关。2

13、.磁性矿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磁化率,例如,磁铁矿和赤铁矿。3.磁化率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推断地下岩石的磁性矿物含量,例如,铁矿床的勘查和古地磁的研究。密度1.密度是岩石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岩石的致密程度和孔隙度的信息。2.密度较高的岩石通常致密,孔隙度较小,例如,花岗岩。3.密度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推断地下岩石的孔隙度的分布,例如,煤层的气藏探查和固结程度的评估。岩石物理性质与地质特征热导率1.热导率反映了岩石传递热量的能力,与岩石中矿物的组成、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有关。2.热导率较高的岩石通常致密,孔隙度较小,例如,石灰岩。3.热导率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推断地下地温分布,例如,地热勘查和钻井工程的安全性评估

14、。岩石力学性质1.岩石力学性质是指岩石在外部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包括杨氏模量、泊松比和抗压强度等。2.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类型、构造变形和应力状态有关,例如,致密基岩的杨氏模量高于松散沉积物。3.岩石力学性质测量技术可以用来评估工程地质条件的稳定性,例如,隧道和边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方法地球物理解析技地球物理解析技术术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方法1.利用地震波形数据识别和定位地震事件,确定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和震中位置,绘制地震活动图。2.分析地震序列的时间、空间分布,识别地震活动异常区域,研究地震活动与构造背景之间的关系。3.利用地震震源机制和应力场分析,推断地震发生的断层

15、类型和破裂方式,揭示区域构造应力状态。地壳结构探测1.利用地震波速度和反射信息,反演地下地壳结构,包括地壳厚度、速度分布和内部边界。2.分析地壳结构与构造变形的相关性,探讨地壳演化历史和构造过程。3.识别地壳中潜在的断层和应力集中区,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依据。地震活动性研究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方法1.利用地震波束和层析成像技术,获得地幔的横波和纵波速度模型,揭示地幔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特征。2.研究地幔柱、俯冲带和板块运动与地幔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地幔对地表地质作用的影响。3.追踪地幔物质流动,分析地幔对地球表面构造和演化的作用。重力异常分析1.利用重力数据计算重力异常场,反演地下质量分布和

16、密度变化,识别深部结构和构造特征。2.分析重力异常与地表地质、构造和地貌之间的关系,推断地下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3.研究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监测地下物质流体运动和地壳变形过程。地幔结构成像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方法1.利用磁力数据计算磁异常场,反演地下磁性体的分布和磁化强度,识别地壳和地幔中磁性体的特征。2.分析磁异常与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分布。3.研究磁场随时间的变化,监测地壳地质和地磁场的演化过程。电磁感应探测1.利用电磁感应探测技术,获取地下电导率分布信息,识别地下导电体和绝缘体,探测地下水层、矿体和岩浆房等目标。2.分析电导率与地质体的关系,推断地下岩性、含水性、渗透性和地热资源分布。3.研究电磁感应场随时间的变化,监测地下物质流体运动和构造变形过程。磁异常分析数智创新数智创新 变革未来变革未来感谢聆听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