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学设计6新人教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545760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学设计6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学设计6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学设计6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学设计6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学设计6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学设计6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学设计6新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预言教学设计6新人教版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阅读科普说明文的知识,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培养学生按照要求快速检索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4品味语言的准确、严谨、生动,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再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竞赛激励法、品味法、延伸拓展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

2、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课件等。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按照要求快速检索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教学难点: 1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导语: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

3、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出示文题和作者)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检查 生字2.简介作者3.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把握文意师:下面请同学们课文朗读录音,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1)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2) 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归纳:(多媒体展示) (1)、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

4、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穿插问题):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好处吗? 这样拟题,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能吸引读者,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时间;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三环节:划分段落层

5、次,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 老师小结: 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 老师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生齐答)不能。 师追问:为什么? 回答、归纳:全文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易于理解、接受。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逐个板书或媒体展示) 第四环节:重点阅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

6、顺序和说明方法。 (多媒体依次显示问题及答案) (1)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为什么作者把纬度放在第一个? 生:因为纬度是最重要的。 (2).再追问: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生:按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因素到时间因素来安排的。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回答、归纳: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4).这样安排有

7、什么好处? 回答、归纳: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5).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6) .这部分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 (7) 在写四个因素时,共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其有何作用? 归纳明确:举例子。也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如: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

8、早十天 (第7段)(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再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第8段)(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这些例子典型,具体而全面,有的不仅举出了一般情况下的事例,还举出特殊情况下(如逆温层的情况)的事例,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增强说服力。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过渡)我们了解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后,老师想让同学结合白居易的诗,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

9、物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多媒体出示:大林寺桃花 指名读,学生思考。 (生)高下因素。(必要时,老师适当讲解) 第五环节: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 比较阅读。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1)齐读12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3)让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生动形

10、象优美,富有表现力。 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下面请同学们精读1、2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给以适当的鼓励。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

11、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2 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 (多媒体出示) “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迟五六天。” “这种现象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左右”、“极”、“常”这些词语限制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你再举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 激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第六环节:总结,布置作业。 老师总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布置作业:(多媒体出示) 1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请大家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其中包含的知识。 2请自主探究: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 板书设计: (13)物候和物候学 逻 现象 (45)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辑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顺 (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序 本质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主要 空间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次要 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