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45523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末检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章末检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章末检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章末检测(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章末检测(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末检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末检测(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性质不属于金属的物理通性的是()A导电性 B导热性C延展性 D化学反应易失电子答案D解析金属的物理通性包括:金属光泽、导电、导热、良好的延展性。2下列关于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CCl4不可燃,故少量的Na可保存在CCl4液体中B金属铝既可与酸反应也可与碱反应,故铝是两性金属C明矾为金属铝的化合物,可用作净水剂D纯铁易被腐蚀,但生铁中含碳元素,其抗蚀能力增强答案C解析钠的密度小于CCl4,浮在液面上,不能隔绝空气;两性物质与

2、酸或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故铝不是两性金属;明矾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作净水剂;纯铁比生铁耐腐蚀。3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KCl和Na2SO4B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MgCl2溶液、AlCl3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D用氯化钙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答案A解析NaCl和Na2SO4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氧化铝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氧化铁可用作红色颜料D铁制容器可盛装烧碱溶液答案A解析氧化铝与水不反应,制取氢氧化铝用的是可溶性铝盐与氨水

3、反应;氢氧化铝是弱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铁制容器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可盛装烧碱溶液。5以下方法中,用来鉴别稀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最好的方法是()A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加热C滴加稀盐酸D加CaCl2溶液答案D解析A项中澄清石灰水和两者均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B项中分别加热,因是溶液现象不明显;C项不可行,因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均较稀,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差异不会太明显;D项最好,Na2CO3溶液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NaHCO3溶液和CaCl2溶液不反应。6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钠长期置于空

4、气中,最后变成碳酸钠C钠与水反应时,钠熔成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答案D解析钠的性质较活泼,与溶液反应时,首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不能置换其中的金属。7某溶液里加入过量氨水或烧碱溶液都有沉淀生成,若加入铁粉或铜粉,溶液的质量都增加,则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阳离子是下列中的()AAl3 BFe2 CMg2 DFe3答案D解析Al3与过量OH反应生成AlO,不产生沉淀;加入Fe或Cu时,只有Fe3能与其反应,使溶液的质量增加。8等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A11 B34

5、C23 D43答案B解析根据电子守恒分析:等量的铁与足量的盐酸和水蒸气反应失去的电子数比为28/3,即34,则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34。9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一组是()选项ABCDXFeCl2溶液FeCl3溶液FeNa2SO4溶液YFeCl3CuCl2AlNa2CO3ZCl2FeNaOH溶液BaCl2溶液答案C解析A项中Cl2能把FeCl2氧化,B项中Fe能把FeCl3还原,D项除去了CO和SO又引入了Cl,均不合要求。A项中应加适量铁粉,B项中可加足量铁粉过滤后,向滤液中通足量Cl2,D项中应加适量稀H2SO

6、4。10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钉只作还原剂B实验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C实验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答案A解析Cu2Fe=Fe2Cu,其中Fe作还原剂,氧化性Cu2Fe2,A项正确,D项错误;2Fe2Cl2=2Fe32Cl,Fe2作还原剂只表现还原性,B项错误;2Fe3Cu=2Fe2Cu2,Cu不如铁活泼,不可能置换出Fe单质,C项错误。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最后所得产物为Na2O2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

7、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进行特殊保护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因生成的氧化物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答案C解析铝因易与O2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耐腐蚀,我们日常用的铝制品常采用特殊工艺将氧化膜变厚,保护作用更好,并不是铝不活泼。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H2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Fe=2Fe2D向Al(OH)3沉淀中滴加盐酸:Al(OH)33H=Al33H2O答案D解析A项铝与NaOH溶液反应有水

8、参与;B项NH3H2O是弱碱不能拆写;C项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C广东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金属及合金的知识。钢中除了含有金属元素外,还含有碳等非金属元素;硬币应具有硬度大、耐磨、熔点低、易铸造等特点,合金能满足要求;因铝的性质活泼,19世纪出现了电解法后才制得了铝,故明代沉船上不会存在大量铝制餐具;合金的硬度、强度等性质一般优于它的组分,选项D正确。14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

9、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质量为()A5.4 g B3.6 g C2.7 g D1.8 g答案A解析其反应原理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见当参加反应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一样多时,产生H2的体积比是13,而题设条件为甲乙12,说明此题投入的铝粉对盐酸来说是过量的,而对于NaOH来说是不足的。2Al6HCl=2AlCl33H26 mol 3 mol3 molL10.1 L 0.15 mol则Al与NaOH反应生成的H2为0.15 mol20.3 mol。2Al2NaOH2H2O=2NaAlO23H2227

10、 g3 mol54 g0.3 mol即投入的铝粉为5.4 g。15某溶液中有Fe3、Mg2、Fe2和Al3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Fe3 BMg2 CFe2 DAl3答案C解析四种离子的变化如下:Fe3Fe(OH)3Fe3;Mg2Mg(OH)2Mg2;Fe2Fe(OH)2Fe(OH)3Fe3;Al3AlOAl3。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16(10分)钠、铝、铁是三种重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1)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_(填“强”或“弱”)。(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

11、的离子方程式为_;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填序号)。a钠沉到水底b钠熔成小球c小球四处游动(3)Fe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_。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请回答:a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则溶液变成_色。b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答案(1)强(2)2Na2H2O=2Na2OHH2bc(3)FeCl3红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17(9分)化学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贡献之一是发现和研制了各种材料,例如,金属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根据你学过的有关金属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铜钱在

12、我国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铜常用于制造货币的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A铜的熔点不是太高,易于冶炼,铸造成型B铜的性质不活泼,不易被腐蚀C我国较早的掌握了湿法冶炼铜的技术D自然界有大量的游离态的铜(2)钢铁制品的使用更为广泛,但是铁制品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填名称),铁的氧化物常见的还有_、_(填化学式)。(3)铝制品因为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经久耐用,但是该氧化膜易被酸碱破坏,若使氧化铝与氧氧化钠溶液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1)ABC(2)氧化铁FeOFe3O4(3)Al2O32NaOH=2NaAlO2H2O18(13分)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请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化学式:A_,B_,D_。(2)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填写编号)。(3)写出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