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例银行卡案的分析银行卡合同中密码交易条款的法律性质与效力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545174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一例银行卡案的分析银行卡合同中密码交易条款的法律性质与效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一例银行卡案的分析银行卡合同中密码交易条款的法律性质与效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一例银行卡案的分析银行卡合同中密码交易条款的法律性质与效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一例银行卡案的分析银行卡合同中密码交易条款的法律性质与效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一例银行卡案的分析银行卡合同中密码交易条款的法律性质与效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一例银行卡案的分析银行卡合同中密码交易条款的法律性质与效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一例银行卡案的分析银行卡合同中密码交易条款的法律性质与效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一例银行卡案的分析银行卡合同中密码 交易条款的法律性质与效力银行卡被盗刷的赵先生认为工商银行计算机系统存在漏 洞,致使其7万余元存款却被人转走了,因此起诉要求银行 支付7万多元.一个简单的案件,双方说法看似都合理。原告赵先生认为 银行负有维护银行计算机交易系统保护交易安全的义务,如 果银行计算机系统存在漏洞,就要承担风险责任和违约责任。 银行认为根据银行灵通卡合同规定只要密码正确就视为开 户人本人所为,原告负有相应的举证责任,证明自己没有进 行过交易,如果是犯罪分子所为,那就要等公安局破案后再 向犯罪分子追偿。总之不管密码交易是不是本人所为,银行 都不负责任。笔者不禁要问的是,这种订立在合同

2、中的条款 究竟是什么样的条款?作出如此规定究竟是有没有法律效 力?一、密码交易条款的性质是格式条款在与银行办理银行卡过程中,银行方会出具一份印刷好的 银行卡合同,要求开户人在上面签字。合同中就有这样一条 规定:只要用户名与密码正确,将视为开户人本人所为。并 再三要求当事人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否则银行将不负责任。条 规定:“格式条款是当3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 商的条款首先银行卡合同是银行预先拟定并经过银监会 备案认可的格式合同,客户在办理银行卡开户时用的都是银 行方面提供的银行卡格式合同,而密码交易条款银行方面在 订立合同时也不会与客户协商变

3、更,因此,密码交易条款符 合“重复使用、预先拟定、订立时未与合同对方协商”格式 条款这三个特征,因此属于格式条款,是没有争议的。这是 点。二、密码交易条款究竟有没有法律效力?密码交易条款规定交易中只要用户名和密码正确,将视为 是开户人本人所为,银行方面就不负责任。这样一条规定是 格式条款。这样一条格式条款是不是符合法律规定呢?就必 须结合事实加以分析。1 .银行卡体现的法律关系及运作机制银行卡中体现的法律关系有二种。种是储蓄合同关系,银 行卡开户人首先在该银行存入一定数量的货币,从而取得利 息收入,而银行也将储户存入的货币归入到银行现金池,中, 对外进行放贷,取得贷款利息收入。这也是一般的储蓄

4、存折 所具备的功能与作用。第二种关系是银行支付与转帐服务合 同关系,本来存折也具有这一功能,但是存折因为是人工操 作,费时长且程序复杂,成本较高,所以银行卡被发明并广 泛运用。银行卡是将这些操作都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来. 实现,通过一张磁卡来实现全国网点的存取支付转帐。因为 是机器操作因此运用了用户名与密码这一安全设置来保障 交易的准确与安全。因此,打一个形象的比喻,用户名与密 码完全可以被称为是“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哪怕你就 是房子的主人也无法开锁入内。2 .密码交易条款责任分配不合事实与情理。如果我们把用户名与密码比喻成是“钥匙”,那么银行卡 合同中的密码交易条款可以形象地改为:“只要是

5、用钥匙开 的锁,那就算是主人开的锁。因此门没坏,银行就不负责任。” 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看作是“钥匙”,银行提供的计算机网络 安全服务可以看作是“锁力将安全锁定,只有钥匙才能开 锁。密码交易条款的潜台词是:我们银行负责提供安全服务, 也就是“锁二而把“钥匙”交给了开户人,只有钥匙能开 锁,因此锁被正常打开了,就是钥匙所为,也就是被视为是 开户人所为,银行对此由此造成的财产损失不负责任。好象 从逻辑上来看是没有缺陷的。但是拿到现实中来,从经验就 可以判断出,如果不是钥匙方面的问题而是锁存在问题导致 安全性降低或不复存在,例如锁坏了、锁的技术性太差导致 锁匙重复率高、提供锁和钥匙的内部人员的行为等等,

6、这就 不是银行持卡人或开户人的责任问题了。而据国内数据网络 通讯专家、大唐软件公司银行信息安全项目研发总负责人余 强灵教授的披露,由于传输标准的国际化与设备的标准化,而中国银行系统信息传输网是非独立专网,中国银 行业至今为止没有为传输链路中信息提供有效安全防范设 备,因此中国银行业的信息传输系统存在巨大的安全漏洞, 中国银行业信息数据安全传输安全没有保障,极易泄密。也 就是说由于锁出现了问题,交易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那么 所谓只有钥匙才能打开锁这一前提假设是不正确的。因此只 要是用户名和密码正确所进行的交易就视为是持卡人本人 所为这一规定是不合事实与情理的。因此,银行密码交易格式条款的责任分配

7、方式是存在着问 题的。3 .密码交易格式条款不符合法律规定,是无效条款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三种: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 公平责任。其中过错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除非 法律另有规定,在一般的合同及侵权责任中适用的是过错责 任归责原则。而按照密码交易格式条款的内容来看看,只要是发生了密码交易的行为,就认定为是持卡人本 人的行为,银行就不承担责任,意思是由持卡人自行承担责 任。也就是说不管持卡人主观上有没有过错,只要发生了密 码交易行为,银行就不承担责任。而不管银行提供的计算机 网络服务是否有瑕疵。我国合同法第40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条规 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53条

8、和第52.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密码交易格式条款存在着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 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情形。首先密码交易格 式条款不合理不正当地免除格式条款提供方即银行方的主 要责任即保护持卡人资金安全提供安全的银行计算机网络 服务这一主要义务和责任。而免除银行方责任的依据是凭密 码交易。只要是密码交易就视为是持卡人本人所为,银行不 承担责任。至于导致密码交易的原因是什么在所不问,也就 是说无论持卡人有没有过错,也不论银行方有没有过错,只 要密码交易行为发生了,银行方就不担责任。这一依据是不 合理的也是不合法的。其次,密码交易格式条款加重了持卡 人

9、的责任和义务。持卡人在尽了的注意义务一一保管好银行 卡及其密码之后,仍然无法阻止盗刷银行卡现象的出现,原 因是银行方提供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存在着安全漏洞,如果按 照密码交易格式条款的要求,持卡人不仅要尽注意义务保管 好银行卡和密码,还必须防止银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出 现,才能不发生他人通过银行信息传输网络窃取密码来进行 密码交易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持卡人的责任被加到让其 无法承受的程度。第三,此格式条款事实上也同时排除了持 卡人的主要权利一一使用其银行卡内资金的权利。因此,密 码交易格式条款存在着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情形,所以是无效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

10、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 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 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 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J密码 交易条款就是属于此条规定的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条款 内容,因此,此内容无效。总之,从事实和法律上对密码交易条款加以分析可以得出 结论:密码交易条款是排除格式条款提供方的责任、加重对 方的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是典型的霸王条 款,违反了合同法第40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24条的规定,因为它不管持卡人对密码的丢失有无过错,不 顾银行方提供的

11、银行计算机网络服务不安全的事实,把责任 一概推向持卡人,排除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免除了其损害消 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因而是无效的条款,自 始没有法律效力。事实上,法院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也都 是按此处理的,是按照过错原则来确定谁对密码的丢失具有 过错来追究民事责任,而不是按照此类密码交易条款的规定 来确定责任的承担的.因为银行没有尽到自己的保管义务和交易安全保障义务, 自身的交易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存在着漏洞,因此应当对没有 过错的储户赵先生的存款损失承担全部责任。至于是否.应当先刑事后民事等公安部门破案后向犯罪嫌疑人求偿的 问题,因为银行违反了保管储户资金安全的合同义务和保障 交易安全的合同义务,银行方承担的是合同责任,根据合同 的相对性可知,银行方应当先向储户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合 同法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 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 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约定解决。”银行方在赔偿了 储户损失之后,可在破案后向犯罪嫌疑人求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