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5451187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第一作者:2009级工商管理类专业 刘维佳 指导老师:王德胜其他作者:万珂 胡宁 武怀宇 张南【摘 要】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力,在开发生态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同时也面临激烈的竞争。本文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东营市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生态旅游 开发现状【正 文】一、 概述(一)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是当今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可以定义为: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2、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旅游形态。(二)开发背景2008年起,我国人均GDP已近3000美元,已进入大众旅游消费快速发展阶段。开发黄河三角洲,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委会讨论并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12月,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黄三角”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市政府投资1.3亿元,

3、启动实施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黄河口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并投资6000万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大力促进了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的建设进程。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作为黄河三角洲上的明珠,其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东营市所具有的独特自然资源及人文气息,足以让人感受到它巨大的发展潜力。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分为资源普查和问卷调查两部分。(一)资源普查在为期十天的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走访了黄三角地区的三县两区进行了资源普查。根据我团队实地走访调查结果,“黄三角”地区具有如下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1、地貌景观本地区主要地貌为滨海平原浅平洼地,形成了以“新”、 “奇”、“特”、“旷”、“野”为主要美学特征的自然景观。

4、2、湿地景观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左右,有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湿地、浅海水域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多种类型,是中国 “六大最美湿地”之一。3、植物景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植被景观。主要有天然柳林景观、芦苇荡景观、柽柳林景观、盐地碱蓬景观(红地毯)、荻“海”景观、刺槐林景观等。4、野生动物景观黄河口鸟类资源众多,每年迁徙经过该区的鸟类有600多万只,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 “国际机场”。5、水文景观万里黄河在这里奔流入海,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海河交汇景观。这是黄河口旅游的最佳卖点和宣传点。6、天象景观黄河口地广人稀,空气清新,“河口观日出”景象宛如金龙戏珠。(二)问

5、卷调查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实际回收问卷1000份,其中有效问卷863份。调研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黄三角”地区五个有代表性景区的游客,每个景区随机发放问卷200份。三、现状分析(一)东营市经济现状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和中心城市,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该区域将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东营市的崛起无疑将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力引擎。东营市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076.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3246元,

6、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114美元,是全省人均的2.88倍。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二)东营市旅游业开发现状图 1 20032009年东营市旅游创收统计图数据来源:2003-2009年东营市统计年鉴由图1可知,除个别年份外,东营市境内外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同时也可以看到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尽管相对缓慢,但是同样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客源地方面,黄三角地区生态旅游游客主要来自山东省内(占全部游客量的84%),外省市以周边省市为主体,列外省前十位的是: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黑龙江、江苏、辽宁、湖北、广东、甘肃等。其中京、津、冀占省外游客的百分比接近一半。海外

7、客源地主要分布于韩国和日本,其次为港台及东南亚、欧美地区。大体可以分为由地缘(江苏、河北、河南),经济缘(北京、天津、浙江、上海)和亲缘(辽宁、黑龙江)三种地域联系方式所形成的游客流向。图 2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构成情况 图 3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省外游客构成情况数据来源: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三)问卷分析1 品牌认可度调查图 4 品牌认可度调查1图 5 品牌认可度调查2图 6 品牌认可度调查3通过图表可以看出,黄河入海口作为东营市的城市名片得到了60%的受访者游客的认可,而绝大多数受的访者都认为生态经济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替代传统石油工业的新的发展模式,黄河水城的建设也得到了游客的广泛认可,在很

8、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东营市的整体形象。由此可以看出,生态旅游符合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市场对生态旅游的认可是开发生态旅游、发展生态经济的坚实基础。2 产品市场认可度调查图 7产品市场认可度调查图 8 产品市场认可度调查2图 9产品市场认可度调查3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旅游者都了解广利河通航工程,对生态旅游产品表现出了很高的关注度,而黄龙入海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景观得到了大多数受访者的认可,绝大多数游客都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内的生态旅游产品的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只有一少部分对石油景观感兴趣。在价格方面,超过60%的游客认为价格区间内在3060元,和目前50元的门票价格相吻合。生

9、态旅游产品得到了大多数旅游者的认可,但目前的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层次不够丰富,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相对缺乏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开发。3 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图 10 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图 11 消费者满意度调查2图 12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客出游动机数据来源: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在针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农业生态示范区的游客做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都得到了较高的满意度水平。说明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旅游服务质量比较好的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但同时应当理性的看待这一结果。一方面,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确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旅游区的各种景观能够给旅游者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另一方面,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旅游

10、产品多为观光休闲产品,游客对旅游产品需求同质性较强,同时客源地大都集中在一日交通圈范围内,对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需求较少,消费者需求比较容易得到满足。应当看到黄河三角洲地区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存在的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4 旅游商品开发调查图 13 旅游商品开发调查据调查,黄河口美食在旅游商品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既体现了地域特色,也和生态旅游的特点紧密结合。同时也反映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旅游商品的种类较为单一,在旅游者需求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层次单薄的旅游商品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要了。5 发展趋势调查图 14 发展趋势调查40%的受访者表示有过自驾生态游的经历,而其中又有约80%对自己的旅游

11、经历表示很满意,这一结果和满意度方面的调查结果也相吻合。而绝大多数没有过自驾生态游经历的受访者表示有这样的打算。这个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以下内容:第一,生态旅游已经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成为一种流行的旅游方式;第二,自驾游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形式;第三,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市场需求为生态旅游开发保障了光明的前景,但是必须有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接待体系。四、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优劣势分析(一)优势1 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委会讨论并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12月,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

12、划,山东“黄三角”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开始在政策、资金以及技术上向“黄三角”地区提供大力的支持与帮助,为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2 独特的自然资源。东营市有着非常丰富且独特的生态旅游旅游资源。位于东营市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形成了黄河入海口、天然苇荡、沼泽湿地、浅海滩涂、野生鸟类等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城市原有水系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建设的水城工程初显“黄河水城”生态特色风貌。3 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接待能力强。交通方面,东营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城市和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环渤海经

13、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枢纽位置。市内基本实现半小时经济圈,与北京、天津等周边省市也已形成一日往返交通圈。食宿方面,目前东营星级饭店达到27家,居全省同级城市第二,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6家。与此同时努力发展度假旅馆、家庭旅馆等各种新型住宿设施,使全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住宿接待体系。娱游方面,随着近几年黄河水城等大的市政工程相继开展,城市游憩区空间逐步扩大扩大,休闲购物街增加,城市夜景景观得到极大提升,城市观光、休闲活动空前活跃。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全市有旅游景区30处,其中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6处、2A级景区13处。此

14、外,东营市现有黄河口旅行社、东营青年旅行社等共计73家专业旅行社(国际(分)社10家、国内社63家),可以为各类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二)劣势1 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的环境污染东营市目前的主导产业依然是石油开采以及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这些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而发展生态旅游业则对环境有着苛刻的要求。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是东营市生态旅游发展方向的关键性。石油开采及相关石化企业的生产都会造成大气、土壤、水源等的污染,这也将破坏湿地景观。而湿地景观是“黄三角”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的“法宝”,环境破坏将使旅游价值大打折扣。2 生态旅游品牌形象模糊“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的品牌知名度不高,旅游形象

15、不明确,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种类单一,且独特性未得到体现,开发力度有待增强。旅游线路单一,一日游的情况比较典型,游客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式旅游,缺乏主动参与。3 旅游产业结构不完善东营市旅游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底子薄,基础差,旅游资源整合、提升的力度还不够大,经营机制、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过度竞争、专业人员不足、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4 生态旅游意识薄弱 东营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市民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了解水平相对来讲还有待提高。另外生态旅游产品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意识尚在形成的过程中,市场的真正形成还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培育。五、建议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及与有关方面专家的座谈,我们针对黄河三角生态旅游业建设提出如下建议:(一)做好宣传工作,树立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品牌形象近年来东营市在中央电视台不同时段投放了大量广告。纪录片黄河入海流已在中央十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受到好评。“黄三角”地区可在媒体投放更多精品宣传广告,并拍摄、播放更多好的宣传纪录片。此外,可利用中国国家地理等报刊杂志及驴友旅游网等途径,扩大“黄三角”影响力。也可通过世博等类似大型活动或举办旅游节的活动,推广和利用黄三角生态旅游品牌。(二)推动沿线合作,促进区域整合黄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自然环境和极富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