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15篇【新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545064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案15篇【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化学教案15篇【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中化学教案15篇【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中化学教案15篇【新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中化学教案15篇【新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案15篇【新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案15篇【新编】(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教案1(4866字)一、教学目标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教案绪言。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

2、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四、学法引导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

3、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世界是由物质组

4、成的。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

5、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1液态的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又凝结成液体液态的水2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蓝色粉末状的胆矾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

6、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3银白色的镁带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白色氧化镁粉末4绿色粉末状的碱式碳酸铜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浑浊三种其他物质:氧化铜(黑色)、水、二氧化碳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绪言。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

7、质。(化学反应)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

8、发生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实例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根本区别(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关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投影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

9、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讨论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

10、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 木棒受力折断。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随堂练习:布置作业复习课本1-

1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板书设计绪言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方法: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反应)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化学史化学教案绪言初中化学教案2(5212字)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内

12、容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学生刚

13、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来没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

14、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4. 教学重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5教学设计框架教学设计流程一、物质的变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对最后原子弹的爆炸进行评述。观看、了解世界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的变化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化学的志向。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