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5445923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周济同志在第二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同志们:去年10月,我们在湖南永州成功地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重点交流和宣传了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经验,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二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重点是交流制造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经验,并研讨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迅速地发展。我们但愿在来年上半年召开第三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交流会将以服务业为重点。这样,去年是以农业为

2、主题,今年以制造业为主题,来年将以服务业为主题,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产学研结合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地开展下去。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制造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重申了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当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切实贯彻教育方针、贯彻教育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引方针。在新时期、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有诸多的机会、很大的空间为现代化建

3、设服务,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过去的25年内,国内经济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GDP增长率年均9%以上;在此后的内,如果还能继续保持每年%以上的增长率,到,国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再翻两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的,为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牢固的基本。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的历史任务,中央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今年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种重要问题就是要认真看待经济构造调节问题,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近来就要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党中央将要

4、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行人才强国战略,实行党管人才的原则。之因此这样强调人才,是由于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看,各行各业都需要这一层次的人才,这对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强烈需求。以国内的制造业为例,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格局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内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全球制造业基地转变,极有也许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要真正实现这样的转变,除了需要政策环境和便宜劳动力等方面的支

5、撑外,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这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加快发展。近来,我们提出了一种要加快培养制造业和服务业紧缺人才的培养筹划,这个筹划也写进了此后五年国内教育振兴行动筹划。对此,陈至立国务委员曾多次批示并再三倡导。她说,目前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状况不是特别好,另一方面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又非常迫切,我们有无也许把高等职业教育好好抓一抓,争取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为市场合需要的、社会所紧缺的,制造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根据至立同志的批示,我们认真地做了某些调查研究,结论是:第一是需要的,第二是也许的。因此,教育部提出了要实行制造业

6、、服务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筹划,并且将这个筹划列入了教育部来年工作要点,列入了此后五年全国教育振兴行动筹划。这个筹划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培养紧缺的制造业人才服务,实行特别紧缺人才例如数控技术专业人才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倡导产学研结合。我们不仅提出数量规定,并且还要质量合格,就是说要发明条件,建立某些的确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紧缺人才的基地。人们都说目前很缺高档技术工人,如果采用某些措施,完全有也许、有条件培养出这些急需的高技术工人。目前的高档技术工人比此前的高档技工,应当说规定更高了,但从培养的角度来看,需要的时间是可以比较短的。我是搞机械出身的,此前要培养一种八级

7、工人例如机加工工人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由于对手艺和感觉规定非常高,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磨练是很难培养出来的,目前要加工一种产品,很大限度上是由数控机床和先进的装备加工出来,因此,对于高档技术工人的培养,文化的规定比此前提高了诸多,但是对于技能的培养,则有也许在既有文化基本上,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培训达到原则和规定。国内有一大批高职学院,各省也急需这样的人才,完全有条件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的。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决心集中优势兵力打一种歼灭战,并制定了一种筹划,要力求从今年开始,从到,年时间里培养30左右高质量的制造业高档人才。黄菊副总理从专报信息上理解到这一状况后,予以了充足肯定,她批示:“教育部

8、门适应制造业发展趋向和市场需求,运用高教资源,有筹划地培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高职人才,对增进制造业发展和社会就业等都很有现实意义。请有关部门予以积极支持,加快推动。”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贯彻黄菊同志批示精神,大力推动制造业紧缺人才的培养,这事实上是高职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加大人才培养专业构造调节力度的重要一步。这次现场会议重点是培养数控人才、机械加工人才等制造业紧缺人才,我们的电子、电力、建筑各行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农业、现代服务业也都大量紧缺这方面的人才。我们还启动了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9、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培养紧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构造合理的全方位的人才支撑。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规定高等职业教育把就业导向作为重要办学方向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怀、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布满活力、富有发明力的群体,是国家珍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她们的就业问题,更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主线利益的一种重大的全局性问题。相对来说,在整

1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困难更大某些。根据记录状况本科生就业率是80%,中档职业教育目前就业状况也不错,达到了0,高职记录数字是5%多。,全国共有80万高校毕业生,其中15万是高职毕业生,如果这一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上不去,就会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工作甚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问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全面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增进就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固然,就业难有教育外部的问题,例如有整个就业形势的问题、政策不配套的问题等等,但对我们教育系统来说,一方面要高度注重就业工作,同步使

11、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积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教育工作者以培养人才作为我们的主线任务,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就业是民生之本,固然也是学生的人生之本,因此,我们要积极认真地抓好这个工作。几年来,国内高等教育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满足了人民群众但愿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但愿,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欢迎。我给人们举一种数据:1年,国内高等学校招生数量是108万人,今年是382万人,短短的年间,我们在投入增长不是诸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招生规模已是当年的倍半,这件事的确是件大好事,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在社会

12、上大力宣传。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欢迎。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最主线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有学上,另一方面是上学质量要高。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发明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一种奇迹。但是我们也要苏醒地看到,在大发展中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种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其实,就业问题在任何一种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是一种普遍的问题。从精英化的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一种困难,这个困难并不是由于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太多了,相反我们的大学生还是太少了。我始终有个观点,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一方面规定教育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由于人不现代化,怎么也许去实现其她现代

13、化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教育还要有更大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步,我们必须考虑某些深层次的问题。此后几年内,教育的指引方针是“巩固、深化、提高、发展” 八字方针,就是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把好就业关。试想一下,如果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老百姓巨大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老百姓“望子成龙”的愿望难以实现,人民群众对扩招的感谢之情就会变成对政府的“抱怨”之声,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形象。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毕业生充足就业,直接关系到我们扩招成果的巩固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可觉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现代化作

14、出奉献。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努力把高职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从今年开始,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并且随着形势的发展,整个高等教育都要以就业为导向,由于所有毕业生都要走向社会,均有一种就业问题。如果我们不及时进行深化改革,不及时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应经济的实际需要,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也会遇到困难。但是,在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反映在高职教育方面,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结识。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是歧视高职教育,相反是非常

15、注重高职教育。在目前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重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种是从实际状况看,这是针对高职教育就业状况不好而采用的现实对策。第二,从此外一种角度来考虑,是有助于高职长远发展的一种较好的想法。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不久,办得好的高职专业就业状况非常好,这阐明社会需要大量紧缺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是要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停下来,相反还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完毕“十六大”交给我们的任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高职人才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结识。要把就业问题提高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结识,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16、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注重就业工作,以就业为导向来改革和发展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一方面要着重解决好定位问题。要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核心在于高职教育自身要精确、科学定位。目前高职教育的定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某些学校在教育中强调学科型的倾向,或仍然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筹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本科有关专业进行缩减和压缩,就是岚清同志多次批评的“压缩饼干”式的高职教育。这种“压缩饼干”式的培养方式和学校的定位、培养目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第二种倾向是盲目追求“专升本”升学率的倾向。我们到各地听得最多的规定就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本科升研究生、研究生升博士,博士生博士后,这在全国是一股风。必须要认真看待这个问题。我到一种“示范”职业学院去,她们高职办得非常好,毕业生非常抢手,但是总觉得不太高档。谈到学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时校长说,学校近来加强了基本知识教育,学生水平很高。我说,怎么很高?她说,学校在全省“专升本”考试的通过率已经达到了40%。我说,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