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544517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答案: D解析: 考古不是辨别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故A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D项正确

2、。2.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答案: C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的“五口之家”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传统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无人口限制,故B项错误;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人口多少无关,故D项错误。3.抱朴子吴失篇中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这说明当时东吴()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B.不注重保护环境C.士

3、族制度十分腐朽D.农业商品化加强答案: A解析: “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体现出庄园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状况,故A项正确;材料与环境保护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三国时期的经济状况,与士族制度的腐朽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与农业商品化加强无关,故D项错误。4.头饰,作为装饰性最强的首饰(包括发饰、耳饰和帽子),自古就被女子所喜爱。下图是秦泰轩珍藏的我国古代头饰,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A.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B.手工业处于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C.古代中国手工业发达D.首饰是古代身份地位的象征答案: C解析: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这两种头饰制作精美,这说明古代中

4、国手工业制作技术十分高超,这是古代中国手工业发达的表现,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5.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A.不计劳动力成本B.效率极其低下C.产品与市场无关D.工艺水平不高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可知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不计劳动力成本,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与劳动效率无关,不能反映产品与市场的关系,与工艺水平无

5、关,故B、C、D三项均错误。6.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全部出口品中,经过加工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占绝大比例,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只占很小比例。与出口商品相比,进口商品的总体加工程度低。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化程度高于西方B.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C.官营手工业日渐没落D.“海禁”阻碍了内外交流答案: B解析: 鸦片战争前,中国依然是传统的自然经济,没有工业化的生产,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出出口商品的加工程度高于进口商品的加工程度,这说明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故B项正确;民营手工业在明中后期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致使官营手工业日渐没落,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前中外进出口商

6、品的加工水平,与“海禁”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7.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堧地,课得谷皆多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

7、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更有可生之路。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耕地;作物;农具;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产生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

8、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更有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部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参考答案: (1)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因素:“重农抑商”政策。(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部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