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5445140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丰荫明德小学“实效课堂”语文电子备课课 题: 题西林壁 课型:(新授 复习) 主备人:耿燕飞 审核人:屈梅教材简析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诗的头两句写所见,概括叙述游览庐山的总体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因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以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后两句写所感,讲了从看庐山的经历中所悟出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题西林壁这首诗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很高,能

2、够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是以往学生所学的诗大多是以写景状物为题材,对于蕴涵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诗则是初次接触,因而在学习体会诗的含义上,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2、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句的语言美,体验情感美,领略形象美。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感悟诗句的意境美,探求哲理美。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分配 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3、其它:教学流程预 设 教 案电教屏示知识点实践修改(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一、出示庐山西林寺,导入新课。二、板书课题,了解作者,解题。 题:写,书写。 西林:庐山的西林寺。 壁:墙壁 作者在西林寺的墙壁上会题些什么呢?让我们也跟随大诗人一起去浏览一番,领略其中的滋味。屏2、3:出示庐山西林寺图片。屏4:出示作者简介。了解作者,理解课题。(二)合作初读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题西林壁,读准字音,读流利。(2)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借助工具书解决。(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4)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了庐山的雄伟壮丽,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屏5:出

4、示自学提示.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句的语言美。(三)合作再读理清脉络1、同桌检测字音,正确认读这些词语。 岭 峰 不识 只缘2、小组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3、小组朗读古诗,交流对诗句的初步理 解。4、小组讨论: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了庐山的雄伟壮丽,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屏6:出示古诗。品味诗句的语言美,体验情感美,领略形象美。教学流程预 设 教 案电教屏示知识点实践修改(四)自主探究读议拓宽1、重点交流:作者所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的美也不同。(横向看到的庐山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岭;侧面看到的却是高耸的山峰;无论是从远处眺望、近处细看,还是从高处俯瞰,低处仰望,庐山都呈现出它变化多姿的面貌,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2、感情诵读。屏7-10:出示庐山风光。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则观察效果不同。(五)总结评价巩固提高1、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2、小结:同是庐山,我们却能看到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景象,是因为我们“移步”,让庐山“换形”。题西林壁告诉大家 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就不同。 3、关于描写庐山的奇景的古诗还有很多,出示望庐山瀑布望庐山五老峰4、学完这首诗,你还有什么新疑问?屏11-12: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庐山五老峰。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景(岭 峰) 意境深远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