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县富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新人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443291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桐庐县富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桐庐县富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桐庐县富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桐庐县富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桐庐县富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桐庐县富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桐庐县富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因为本篇课文只用一课时讲解全文,因此重点在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教学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册书中刚刚接触到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作铺垫,但是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加强对学

2、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2) 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3) 了解故宫博物院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2、 能力目标(1) 认识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的特点。逐步培养相关能力。(2) 认识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逐步培养相关能力。3、 德育目标(1)、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2)、

3、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靡生活(批评),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赞美)。4、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的感情。(2)、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教学重点:1、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2、 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1、 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2、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教学方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 导语(1分钟)1、 唐朝诗人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曾这样描述过紫禁城,“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

4、宫殿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下那规模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2、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中国的石拱桥、苏州园林两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宫博物院” 又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一下。3、 板书课题二、 作者作品简介(略

5、详见导读资料一)三、 课文生字词(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四、 题目解说(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五、 整体感知课文,速读课文,思考提示:使用导读资料二 故宫博物院平面图;教师在黑板的右边画故宫博物院简图(根据课后练习一)。1、 故宫博物院最大的特点是:规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2、 边读课文,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完成课后练习一的图表。3、 说明的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向北的游踪顺序。六、 学生当导游,复述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结构。板书内容:第一部分(1-2) 总体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规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第二部分(3-15)分说前朝和内廷。重点介绍太和殿,详写;其余略

6、写第三部分(16) 景山回望故宫,总述并再次强调故宫博物院的艺术特点。七、 研读课文58段思考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同桌之间交流,选同学回答。)(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明确:(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多),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

7、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概括板书:内 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位置、功用。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 、先中间后两边。文段结构:总说分说结合。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 (2)、太和殿是“前朝”及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故宫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8、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

9、的象征。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3、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运用空间进行说明,方位词的准确使用很关键。所谓方位词就是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然而确定方位词是有标准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叫做“立足点”或“观察点”,离开了立足点就无所谓上下左右。由此可见,研究方位词,便可以确定立足点。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方位词:正中、上面、两旁、下面、背后说明顺序:以朱漆方台为

10、立足点由上后两旁以蟠龙为立足点由周围下八、 课堂总结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王权尊崇,骄奢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这些宏丽的建筑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赏之情,作者由景生情,由情写景,值得我们借鉴。九、 作业1、 课堂拓展训练2、 课外作业:(1)生字词(2)、课后练习第二、三题3、预习第15课说“屏”备课资料补充:1、1945年八年抗战终于取得全面胜利,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举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将军作为中方代表接受日军投降,受降典礼仅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目睹这一幕的在场中国人无不群情振奋,欢声雷动。 二十五分钟永载史册 。2、主要殿堂名字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