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创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5442975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创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创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创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创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创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创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创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创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创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青岛市司法局 赵纯利2022年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 “六五普法的启动之年。如何稳固完善“五五普法的工作成果,扎实推进“六五普法的深入开展,为青岛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法治保障,是我市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课题。全面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使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这个全民普法的机制日臻完善,使普法依法治理的覆盖面和普及率再创新高,是“六五普法的重中之重,也是“六五普法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 一、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创新“法律进乡村,为建

2、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基固本 我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的 70%。青岛市有761.25万人口,其中郊区五市农业人口为485.3万,所以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让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长,是关系到国泰民安、国强民富的治国战略。送法进乡村,普法到个人,是全民依法治理工作的根底工作和根本要求,根本目的是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添砖加瓦,为“三农建设保驾护航,为提升农民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尽职尽责。因此,必须要贴近乡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开展符合农民特点和农民乐于接受的法制宣传活动,真正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一是进一步稳固完善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大力开展“五个一建设,即每村建一所法

3、制学校,建一支法律宣传队伍,建一个法律图书角或图书室,建一条法制宣传街或宣传栏,为每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要把培训普法骨干讲座班制度化、常态化、目标化,提高骨干法律素质,以带动村村、家家、人人的法律知识普及,真正做到普法不留盲角。二是进一步创新农村普法形式。山东省召开的 “法治县 市、区创立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了青岛的“法治胶州等一批普法典型,如胶州“1+10、“每周一村送法普法模式;即墨、胶南开展“十百千万送法活动;城阳开通普法网站;平度实行“普法承诺制等。这些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形式,不仅要持之以恒地加以推广,还要不断创新开展新模式新机制,稳固品牌,提升层次,不拘形式,突出

4、重点,力求实效。三是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村创立活动。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各项措施,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权利,不断推进农村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以文化建设为助推力,创新“法律进社区,为建设现代城市文明和谐社区建功立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城市的细胞,而文化标志着家庭、社区、城市三者的文明程度,也表达着公众的平安感和幸福感。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法治。法治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民主文明程度。法律进社区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设积极、阳光的社区

5、法治文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创立现代城市文明和谐社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稳固完善“法治楼院的建设,充分发挥“一长三员楼长、法制宣传员、治安信息员、纠纷调解员的作用,形成完整的社区普法网络,使其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生力军。二是着力抓好普法宣传队、法律辅导员、法律志愿者这三支队伍的建设,把强化普法骨干培训作为搞好普法工作的根底,牢牢抓住不放松,努力提高基层普法骨干队伍的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继续大力推进法治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在全市大力加强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在社区组织法治影视大家看、法治书籍大家读、法治故事大家讲等活动,各街道结合实际建立法治公园、法治街区、法治广场,组织“法治促和谐

6、、“家庭法律知识竞赛和“法治建设一条街评选活动,同时突出抓好社区内下岗职工、闲散人员、回归人员、流动人员等群体的法制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三、以多措并举的形式,创新“法律进机关,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政府机关是执政党的运转机器,其行政效率与社会公信力代表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的程度,也代表社会的法治程度。因此,普法进机关,不仅对公务员提高法律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社会管理能力都具有重要性和必然性。“六五期间,党政机关的普法,在内容上要认真贯彻并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在机制上要把法制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规划,纳入各

7、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教学课程;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前法律咨询和政府法律参谋制度。在形式上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普法考试、任前考法等制度。坚持“每月一讲、“以案释法、“网上学法等做法,每年组织全市科以上干部普法考试,将考试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考核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机关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四、以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为目的,创新“法律进学校,提升学校普法社会化水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毅力,力求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关爱、关心,从道德和法制两个层面加以引导和教育,以表达时代的精神、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一是

8、继续完善“法治学校创立标准,开展“依法治教示范学校的创立活动。二是要做到法制教育方案、教材、课时和师资“四落实。中小学要100%配备法制副校长,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三是要继续广泛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为主题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建设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以基地带动全局,以全局普及社会。四是重视运用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手段,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格局。五是培养青少年身心健康,法制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情系未来等青少年法制教育品牌,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与家长同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五、以经济开展和社会生活平安为目标,

9、创新“法律进企业,提升企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开展的根本素质 道德是标准社会行为的最高标准,法律是最低标准,具有必须性。违反法律的行为就是犯罪。苏丹红、毒豇豆、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瘦肉精、染色馒头及其他产业领域的非平安生产、产品事故的频频发生,警示全社会,必须高举法律利器,坚决依法查处各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在当前这个经济开展的特殊时期,对企业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尤显艰巨和紧迫,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纳入一定的视野,提到一定的议程,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在强化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法制宣传教育的根底上,要让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确保社会生活的平安,从普法

10、依法治理机制上找准切入点,使之行之有效,立竿见影。一是企业要设立专门的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有专门主管领导,主抓这项工作。二是要针对企业高管、经营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实施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真正做到企业依法经营,职工依法维权。三是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根据农民工的特点进行普法。四是要加强对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年度考评标准之一。 六、以属地管理为原那么,全面创新“法律进单位,为创立法治社会营造良好的气氛 创新法律进单位就是突出科学开展主题,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通过法制教育、法治实践,提高各单位法治化管理程度,依法标准和保

11、障公共资源合理使用。一是实行由分级管理转向属地管理的单位普法机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那么,将中央、省驻青单位全部实行属地管理,防止条块别离造成法制宣传盲区,使单位普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要建立健全单位普法网络,到达全覆盖不留死角盲地。尤其是以营利为目的商业娱乐单位,以及饭店、茶馆、洗浴中心、美容美发店等,都应纳入普法依法治理网络,定期进行法律宣传、法制教育,并与当地辖区工商、税务、公安执法联合,同步管理,同步检查验收。三是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广场、车站、大型超市、商场、风景游览区等公共场所,设立公益普法窗口,如大型电子屏、广告牌或宣传专栏,让百姓处处闻法,处处知法,处处守法,提高法制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四是窗口单位要承担起公益普法责任,真正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