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及考核制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439475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及考核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及考核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及考核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及考核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及考核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及考核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及考核制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编 号:SC102004A0发布日期:2006年7月25日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及考核制度生效日期:2006年8月1日编 制 人:陈学忠责 任 人:刘 燚编制部门:生产计划处批 准 人:袁长青页 数:第 1 页 共 11页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对危险源(点)的管控,科学控制作业场所的潜在危险因素,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公司的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单位和部门。第二章确定危险源(点)的依据第三条危险源(点)是指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地点。这些设备

2、、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第四条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是:1、有发生爆炸、火灾、高温喷溅危险的场所;2、有高处坠落、坠井危险的场所;3、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窒息危险的场所;4、有被机具绞、辗、碰、割、挤、压、撞、刺伤危险的场所;5、有触电伤害的线路、设施和场所;6、有烧伤、烫伤危险的场所;7、有被各种车辆造成伤害可能的场所;8、其它容易致人受到伤害的场所。第三章危险源(点)的分级与确认第五条危险源(点)按危险程度分级。危险程度是衡量危险源(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六条危险源(点)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1、

3、一级危险源(点)(A级):是指发生事故机率大或虽发生事故机率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引起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对此必须制定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及时排除危险因素。2、二级危险源(点)(B级):是指发生事故频率较大或容易导致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对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危险因素。3、三级危险源(点)(C级):是指虽不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和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但发生事故有较大可能性。对此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4、四级危险源(点)(D级):是指有一定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第七条危险源(点)的分级确认及建

4、档1 、A级危险源(点):由公司组织专业人员评定,安委会审核,报公司生产计划处经公司安委会批准,分别由分厂安全部门和公司生产计划处安环室建档立案。2 、B级危险源(点):由分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讨论评定,经分厂组织专业人员审定,安委会审核,安全部门建档立案,报公司生产计划处安环室备案。3、 C级危险源(点):由作业区安全领导小组和班组讨论评定,分厂安委会审核,安全部门建档立案。4 、D级危险源(点):由班组讨论,经作业区评定,作业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审核,分厂安全部门备案。第四章危险源(点)的分级管理第八条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谁的危险源(点)就归谁管理,各单位应层

5、层落实,加强日常管理。安全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和健全管理档案(台帐)。第九条A级危险源(点)是公司监督检查和各分厂控制管理的重点;B级危险源(点)是分厂监督检查控制管理的重点;C、D级危险源(点)是作业区控制管理的重点,各级主管部门定期检查、鉴定和评价,同时填好检查登记表。(见附件一)第十条公司对A级危险源(点)进行月度检查,并对各厂危险源(点)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对危险源(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4.4 各单位对本单位范围内危险源(点)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作业区对危险源(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第十一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A、B级危险源(点)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建立

6、检查记录,A级危险源(点)每周必须至少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并做好记录,B级危险源(点)每旬必须至少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并做好记录,C级、D级危险源(点)每月必须至少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并做好记录。第十二条班组对管辖范围的各级危险源(点)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和日检,对存在及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无力解决的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报告上一级请求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第十三条对危险源(点)开展安全评价。A级危险源(点)由公司生产计划处组织国家相关部门每2-5年评价一次。B级危险源(点)由分厂组织采用“安全检查表”每年评价一次。第五章对危险源(点)管理的几项要求第十四条A级危险源(点)由各单位一把手负责。其它

7、危险源(点)各单位必须明确责任人。第十五条各分厂必须设立危险源(点)分布及控制管理平面图,平面图应标明全厂危险源(点)位置及注明A、B、C、D级危险源和责任人。第十六条各级危险源(点)所属单位必须建立各级危险源(点)的管理控制表;由公司并统一编号:A级危险源(点)编号为WA1、WA2;B级危险源(点)编号为WB1、WB2;C级危险源(点)编号为WC1、WC2;D级危险源(点)编号为WD1、WD2;对A、B级危险源(点)必须悬挂管理控制表(见下表)。危险源(点)管理控制表编号危险源(点)名 称形成事故原因可能产生的后果控制对策负责人监督部门人员第十七条各级危险源(点)必须设立标志牌,悬挂在明显位

8、置,并保持牌面清洁、字迹清楚。1、标志牌按规定要求制作(用不易损坏的材质):A级:800550mm;B级:600400mm;C级:500400 mm;D级:400350 mm;标志牌样式如下: A (B、C、D)级危险源(点)名称:编号:危险因素:监控单位: 责任人:2、标志牌的颜色:标牌底色为黄色,字体为黑色;警示标志的边框为黑色,底色为黄色,警示图案为黑色;说明字体为红色。第十八条废弃危险源(点)或A、B级危险源(点)负责人有变更,要有文件或标牌上显示,并上报公司生产计划处备案。第六章危险源(点)等级的升降及增减第十九条当危险源(点)潜在危险度增加或减少,应按照“危险源(点)等级划分和确认

9、”程序,组织鉴定评价,经批准办理升降手续,并同时更换标志牌。第二十条当危险源(点)通过技术改造,工艺的改善,消除了危险度,应及时按照“危险源(点)等级划分和确认”程序,组织鉴定评价,经批准办理撤销手续和更换标志牌。第二十一条新建、改造项目符合A、B级危险源(点)的要立即纳入管理范围,并上报公司生产计划处安环室备案。 第二十二条危险源(点)的升降级或增减,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原则,报上一级安全部门备案。第七章考核第二十三条对危险源(点)不指定安全负责人、没有建立安全责任制或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扣罚单位1000元。 第二十四条对危险源(点)没有按规定检查,扣罚单位2000元。 第二十五条没有危险源

10、(点)平面控制图或设立标志,扣罚单位500元。 第二十六条新增危险源(点)没有及时纳入控制管理和设立标志牌,扣罚单位500元 。 第二十七条危险源(点)档案资料不齐、漏项,扣罚单位500元。 第二十八条对危险源(点)下达安全隐患通知书,限期内没有整改,扣罚单位2000元。 第二十九条因对危险源(点)管理不善,导致设备、人身事故的,按公司有关规定严格考核。 第三十条危险源(点)控制管理责任到位,达到本制度要求标准,有效的控制事故,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第八章 附则第三十一条本制度的附件有:附件一:(危险源(点)名 称)A级危险源(点)检查记录表附件二:吉林建龙A级危险源(点)明细表附件三:吉林

11、建龙B级危险源(点)明细表附件四: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计划和培训计划表第三十二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生产计划处安环室。 第三十三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危险源(点)名 称)A级危险源(点)检查记录表编码:SC102004B01A0检查项目标准检查情况检查人结论12341234作业长签名: 日期:单位安全员签名: 日期:单位领导签名: 日期:附件二:吉林建龙A级危险源(点)明细表编码:SC102004B02A0编号名 称WA1炼钢厂2万立方米煤气柜WA2炼铁厂1号高炉4座热风炉WA3炼铁厂2号高炉4座热风炉WA4炼铁厂3号高炉5座热风炉WA5冷轧厂10座光亮退火炉WA6动力厂制氧作业区制

12、氧系统WA7炼铁厂喷煤作业区喷吹、制粉系统WA8冷轧厂酸洗作业区酸再生系统附件三:吉林建龙B级危险源(点)明细表编码:SC102004B03A0编号单位名 称WB1冷轧厂煤气加压站WB2冷轧厂焙烧炉WB3冷轧厂液化汽存放点WB4热轧厂123稀油站WB5炼钢厂放射源铯137WB6炼钢厂白灰煤气加压站WB7炼钢厂转炉炉前平台8炼钢厂混铁炉9炼钢厂液压站10炼铁厂各高炉炉前煤气区11炼铁厂喷煤放射源12炼铁厂1炉放射源及煤气区13烧结厂余热锅炉14烧结厂竖炉汽包15烧结厂竖炉放射源16烧结厂竖炉煤气加压站17动力厂10吨锅炉18动力厂3吨锅炉19炼钢厂汽包20热轧厂汽包21冷轧厂放射源22冷轧厂放射

13、源23冷轧厂放射源24冷轧厂放射源25烧结厂90平放射源注:红色B级危险源为后增设。附件四: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计划及制度培训计划表编码:SC102004B04A0制度责任人陈学忠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计划检查时间检 查 内 容制度下发次月1、相关处室人员对出台制度的掌握情况;2、制度培训情况;3、制度本身存在哪些问题;4、制度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5、制度档案建设情况。第二月与上月检查结果对比,执行情况是否有所改进。第三月与上月检查结果对比,执行情况是否有所改进。第六月1、检查:对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2、审计:审计处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第九月对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第十二月对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 训 人拟培训单位一个月内陈学忠各中层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