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运算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5438024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运算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运算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运算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运算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运算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运算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运算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运算律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正确地运用加法、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运算律的概括。教学过程:一、情境

2、引入1、出示课本第56页的情境图:(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从你获得的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参加跳绳活动的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男女生共有多少人?”(3)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多有关加法的运算,在加法运算中还有一些规律性呢,你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运算律二、探索新知 探索加法交换律(1)提问:要求跳绳的人有多少人,应如何列式?(学生列式,指名做法不同的两人板演)(2)比较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说明: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板书:28+1717+28(3)出

3、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38+1212+38 420+30 30+420 123+235 235+123(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几组算式.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用语言说一说这一规律)指出:这个规律可以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板书:a+b=b+a (5)指出:这一规律叫加法交换律。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2、探索加法结合律:(1)提出第二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提问: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指名不同列式方法的两名学生板演)(2)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说明

4、:这两个算式求出的都是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板书:(28+17)+2328+(17+23)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但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3)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填上合的符号(30+10)+5030+(10+50) (27+23)+4727+(23+47)讨论:这三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ca+(b+c)(4)指出:这一规律我们叫它加法的结合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吗?三、综合练习

5、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先同桌说说,再指名交流。注意最后一个等式应用了两个运算律,既运用了交换律又运用了结合律。2、第2题。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运用了加法的哪条运算律。3、第4题(1)让学生一组题一组题地计算。(2)组织全班共同订正。(3)比较:为什么每组两题的得数相同?每组中哪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觉得简便?4、第5题学生独立练习,思考:这种形式的练习有什么作用?四、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条运算律?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表达式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作业设计1、“想想做做”第3、4题。2、弹性题:水上乐园有甲乙两

6、种快艇,甲种快艇每艘可乘6人,每艘租金为80元;乙种快艇每艘可乘10人,每艘租金为100元。一个团队有54人,怎样租快艇最省钱?租金最少要多少?板书设计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8+1717+28(28+17)+2328+(17+23)a+b=b+a(a+b)+ca+(b+c)课题:应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正确地进行

7、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反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复习导入1、口算75+25 186+14+ 560+140 81+119157+200 258+100 336+300 400+278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定律,还记得是哪两条吗?各是什么意思?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字母表达式。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加法的运算进行简便计算。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例题(1) 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请列综合算式解答。(2) 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不同的列式方法。(3)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这样算简便在哪里? 提问:三个数相加,为什么要先算54+4

8、6?要改变顺序,先算54+46可以吗?怎么办?(地后两个数的前后加上括号)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小结:刚才的三个数连加,按顺序计算比较麻烦,应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再用这个整百的数与第一个数相加,使计算简便。2、试一试(1)出示69+75+25 78+(47+22)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困难生进行指导。(3)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两道题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第一题运用了加法结合律,第二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分律。)请同学们说说每步用了什么定律,并板书.(重点是第二题)78+(47+22)(78+22)+47100+47147(

9、4)小结: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能凑成整百数,一般用加法运算律,先进行计算,使计算简便.三、综合练习1、完成书第59页上的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指名口答,让不同看法的学生发表意见) 2、用简便方法计算:(1) 42+83+58 (36+85)+115 254+121+46+79 (2)203+188 267+304 1003+89第一组题,集中练习,指名板演。第二组题,先组织学生讨论:203+188怎样算简便?教师板书:203+188(200+3)+188(200+188)+3 提问:这里应用了什么律?388+3391 说明:熟练的同学第一步可以省去不写。

10、学生练习:267+304 1003+893、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填表,看谁填得又对又快。指名汇报,说计算方法,集体订正。4、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列式解答后,指名汇报说理,集体订正。5、完成第6题。(1)各自填表(2)从左往右看,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与和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从左往右看,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四、拓展提高简便计算:103+104+105+96+97+95五、总结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作业设计:1、想想做做第2、3题 2、弹性题:简便计算:103+104+105+96+97+95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29+46+54 78+

11、(47+22) 29+(46+54)加法结合律 78+22+47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9+100 100+47 129 147 203+188(200+188)+3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388+3391课题: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简便计算(1)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第616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的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数学活动

12、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来表示。2、乘法也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今天我就来研究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 二、教学新课1、大胆猜想。师: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2、探究乘法交换律。课件出示例题图(1) 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问:如何求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教师板书不同的解法。(2)小组讨论: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出示35=( )( ),请同学

13、们把等式填写完整。(3)你能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吗?指名说说,相应板书。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4)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5)说明:这就是乘法交换律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我们曾经用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6)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12173 、探究乘法结合律。出示例题,学生读题。(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不同列式的同学板演,并说说每种解题的思路。讨论: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

14、不同的地方。将两个算式写一个算式。板书:(235)623(56)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三个乘数都一样,位置也一样,不同点是运算顺序不一样)(2)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个算式吗?指名说说,教师相应板书出式子。指名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写出这些等式的。分别计算,验证这些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3)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4)如果用字母来a、b、c来表示这个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a(bc)4、完成试一试 (指名板演,集中练习后讲评) 提问: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