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广电网络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02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542842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广电网络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0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XX县广电网络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0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XX县广电网络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0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XX县广电网络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0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XX县广电网络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0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广电网络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0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广电网络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02页)(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Contents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2 项目概况71.3 主要建设条件91.4 项目总投资101.5 可研报告主要结论11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22.1 国家提出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目标和任务122.2 ps县广播电视“十一五”总体规划132.3 地震前后ps县广电事业发展现状132.4 灾后重建规划及目标15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173.1 地理区位173.2 自然条件183.3 社会条件183.4 政策条件193.5 技术条件20第四章 项目建设范围及内容214.1 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214.2 项目建设内容214.3 设施设备购置方案22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272

2、729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446.1 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446.2 节能措施446.3 节水措施44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4545457.3 污染治理对策46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488.1设计依据488.2 职业安全卫生因素分析及控制48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99.1 项目组织机构499.2 工程质量管理509.3 财务管理519.4 进度管理529.5 合同管理529.6 协调管理539.7 安全建设管理54第十章 项目招标方案5510.1 招标范围5510.2 招标组织形式5510.3 招标方式5610.4 投标人资格5610.5 招标备案56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711.1 项

3、目实施进度5711.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811.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59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12.1 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6112.2 投资估算范围6112.3 投资估算内容6212.4 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63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评价6413.1 社会效益显著6413.2 经济效益分析6513.3 会议电视、党政信息网络等其他服务6513.4 能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6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6714.1 结论6714.2 建议68附录70附表70附图70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ps县广播电视网络灾后重建工程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承办单位:ps县广播电视局ps县广电局为

4、县级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县新闻宣传、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和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等职能。内设办公室、新闻中心、电视台、事业建设股等6个股(室、台)。编制为21名,现有职工共17人,下属乡镇广播电视站24个。近年来,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建成有线电视网络光缆主、支干线91公里,覆盖了进安镇、进安乡、十里乡、川主寺镇、山巴乡、青云乡等六个乡镇,实现了中央1-12频道、新闻频道、32个省台综合频道、阿坝州电视台及本县自办台等45余套电视台节目的有线电视传送。有线电视入户总数达1.2万余户。对下属的ps县电视台采、编、录、播设备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设备数字化率达到98%。新闻编

5、辑制作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新闻节目实现硬盘化播出,极大提高了电视节目播出质量。为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县广电局充分发挥宣传职能,创新新闻宣传形式,开办了ps新闻、聚焦新ps、解读县域经济、百姓之声、科技之窗等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栏目,自办节目时间由原来的不足2小时增加到现在的12个小时。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国办函200854号);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2002年3月,中国电力出版社);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标准和规范以及通信信息技术相关设计规范、参数和标准。2、SC省相关文件SC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川府发 200881号);SC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川府发200820号);3、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相关文件阿坝州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82020);阿坝州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4、ps县相关文件“”特大地震ps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2008);ps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ps县城总体规划(19982020);ps县广

7、播电视局提供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文字资料和要求;ps县川主寺镇其他相关资料;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良好的基础设施是项目实施的牢固基础。在ps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不懈努力,ps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方面:基本形成国道、省道相互交叉,陆、空互为补充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2007年底,全县25个乡镇完成通乡油路建设,有%的自然村完成村道建设。通讯方面:200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798户;全县现有移动电话用户25460户;绝大部分乡镇和绝大部分村通了固定电话,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及绝大部分行政村。能源方面:ps县境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县电站总装机容量6400千瓦,25

8、个乡镇全部实施了农网改造,境内35KV输电线路113公里,110KV输电线路南北贯通全境。“”地震发生后,ps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目前县境内国、省、县三级公路全部恢复,乡道、村道全部打通。境内电力、通讯网络已恢复正常。根据灾后重建规划,我县将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使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将大大超过灾前水平,成为广播电视项目实施的坚实基础。2、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项目实施的有力支撑。近年来,ps县广播电视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了解广电技术信息,掌握设备使用和维护技术的职工队伍;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引进了一批优秀记者和编播人员。新闻稿件质量和广

9、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外宣传的影响力逐步扩大。2008年县电视台新闻报道3000余条,其中中央台用稿8条,SC台用稿22条,阿坝州台用稿268条;制作各类汇报电视专题片6个。拥有这样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将大大提升广播电视灾后重建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群众大力支持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广播电视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生动直观的主流媒体,已经成为我县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农牧民群众切身感受广播电视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成为广播电视灾后重建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4、社会发展是项目实施的迫切需要。国家广

10、电总局提出了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目标和任务,ps县广播电视网络必须尽快实现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转变,在原广播电视(模拟技术)信号接收处理系统、信号监测管理系统、信号传输系统构成的承载平台基础上,建立与国内中等发达地区县级水平相当传媒体系,即由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监管平台构成的有线数字电视新体系,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ps县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整体平移。数字电视系统构架: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州广电局建设有线电视数字电视体系的总体要求,遵循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片负责、协调发展的实施原则,建立节目接收处理平台、信源传输平台、

11、网络管理平台、运营服务平台的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有计划、分步骤建设可支持多套数字广播节目、100套以上数字电视节目(含视频点播)和各类信息服务的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经过节目平台集成播出、传输平台传输、服务平台分配、终端解码接收,逐步形成以节目业务为龙头、以传输网络为纽带、以服务用户为根本、以利益调整为基础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格局。数字电视系统前端设置在ps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内的中心机房,通过建成覆盖全县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给全县的电视用户,终端用户通过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数字机顶盒)进行解码接收。数字电视开展业务:有数字电视、数字广播、专业频道、付费电视、股市行情

12、、远程教育、互动游戏、视频点播(NVOD、TVOD)、网页浏览、电视短信、信息服务等。5、灾后重建政策是项目实施的坚强后盾。为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使地震灾区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中央、省、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地震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支持范围覆盖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的各方面,同时重点支持城乡居民倒塌毁损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恢复重建。5月30,SC省政府印发了SC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原则,SC省政府明确将广播电视设施重建纳入首批重建规划

13、项目,先行启动建设。同时,中央、省级财政先后建立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中央财政通过统筹各类资金,筹集灾后恢复重建基金700亿元;省级财政通过整合一般预算、基金预算、预算外等各种资金,筹集灾后恢复重建基金55亿元。倒塌毁损民房、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恢复重建。 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工程建设全县广播电视数字前端,实施县城进安镇和川主寺镇的双向HFC网络改造,实施县城至乡镇的光缆传输网工程建设(白羊乡除外)。 建设进安镇、进安乡、十里乡、川主寺镇、山巴乡、水晶乡、青云乡、黄龙风景区、牟尼风景区的有线电视网络。 建设其余1 7个乡和全县80个村的宽带无线数字电视覆盖网。实现县城和川主寺镇的有线电

14、视用户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开展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试点。 建设规模与目标1、建设内容光缆传输网,完成县至乡主干光网建设(白羊乡除外)。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的带宽为860MHz双向HFC宽带综合信息网,该网络主要由中心前端、分中心前端、无线发射系统、传输网、用户接入网等五部分组成。完成电缆网络的建设,铺设光缆459.30公里。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前端的配置。完成小功率地面数字(DTMB)无线覆盖网建设。对现有有线电视网络的进行改造。改造范围进安镇、进安乡、川主寺镇、山巴乡、十里乡、青云乡、水晶乡、黄龙景区、牟尼沟景区,共15000户。2、建设目标ps县广播电视局灾后重建项目建成后,节目可达100余套,将使p

15、s县的数字电视覆盖率可达100%,网内用户达25000户,通过采用业内先进的光传输技术建设的双向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真正实现了三网融合,是ps县行政区域内集视频、数据、语音为一体的宽带综合信息网。有效净化视听环境,使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加快捷地进寺入户,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的安定和谐,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树立一面旗帜。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畅通政府决策途径,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广泛宣传进行动员,调动全县一切力量,全力投入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中。 项目实施进度 根据灾后重建总体实施规划,本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时间为14个月,建设工期8个月。 主要建设条件1、政策条件按照SC广播电视灾后重建规划纲要要求,ps县广播电视灾后重建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着眼长远,适度超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