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及胚胎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42802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及胚胎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组织学及胚胎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组织学及胚胎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组织学及胚胎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组织学及胚胎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学及胚胎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及胚胎学名词解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1、组织(tissue ):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结构单位称为组 织。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大类型,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2、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细胞外基质又称细胞间质,由细胞产生,主要由生物大分子构成, 如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对细胞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等作用,对细胞的增殖分化、 运动和信息传导也有重要影响。3、免疫组织化学术(immunohistochemistry ):根据免疫学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组织和 细胞中多肽和蛋白质等抗原物质的一种技术称为

2、免疫组织化学术,这种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应用 广泛。4、 内皮(endothelium ):铺衬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其表面光滑,利于 血液和淋巴流动。5、间皮(mesothelium ):覆盖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其主要功能是保 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的摩擦。6、微绒毛(microvillus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微细指状突起,其主 要生理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7、 纤毛(cilium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粗而长的突起,中轴有“9+2 ”规则排列 的微管。纤毛可定向摆动,从

3、而将粘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出。8、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单层柱状上皮中的紧密连接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 顶端,呈箍状环绕细胞顶端,该处相邻细胞膜呈间断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未融合处有极狭窄的 细胞间隙存在。紧密连接除有连接作用外,尚有屏障作用,可防止物质穿过细胞间隙。9、中间连接(in termediate jun ction ):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多位于单层柱状上皮紧密连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15-2Onm宽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细丝状物质,横向连接相邻细胞膜。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构成终末

4、网。中间连接除有黏着和连接相邻 细胞的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10、 桥粒(desmosome ):桥粒呈斑块状,大小不一,此处相邻细胞间有20-30nm的间隙,间隙内有若 干横行的丝状物质连于相邻细胞膜,丝状物在间隙中线处交织而形成一条纵向的中间线。此处细胞膜的 胞质面上有致密物质形成的附着板,胞质内有若干张力细丝附着于此板并呈袢状折回胞质。桥粒是一种 很牢固的细胞连接。11、 缝隙连接(gap iunction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点状。此处相邻细胞的间隙仅约3nm,相邻细胞膜上有连接小体,由 6个杆状的连接素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约2nm的管腔。相邻细胞膜

5、上相对应的小管腔相互连通,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此小管,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缝隙连接除具有细胞间的连接作用外,更主要的是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和电信息。12、基膜(basement membrane ):基膜是位于上皮基底面与其深面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电镜下 可分为基板和网板。基膜由上皮和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共同产生,是两者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透过膜,并有支持、连接作用,对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也有重要作用。13、 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 ):质膜内褶是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形成的 一些微小皱褶,皱褶之间的胞质中富含线粒体。其生物学意义是扩大

6、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14、半桥粒(hemidesmosome ):半桥粒是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基膜间的半桥粒样结构,可将上 皮细胞牢固地连接在基膜上。15、间充质(mesenchyme ):间充质是胚胎时期一种散在的中胚层组织,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基质组 成。间充质细胞呈星形,细胞核较大,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细胞间以突起相互连接成网。间充质 细胞分化程度很低,但增殖和分化能力很强。16、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 ):当细菌等侵入机体某部位时,局部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增高,如细 菌的代谢产物、炎性组织的变性蛋白等,因这些化学物质可吸引巨噬

7、细胞向该处移动,故称趋化因子。17、特异性吞噬作用(specific phagocytosis):巨噬细胞有特异性吞噬作用和非特异性吞噬作用。特异 性吞噬作用是指抗体、补体、纤维粘连蛋白作为识别因子先将细菌、病毒、异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识别包裹起来,巨噬细胞表面有各种识别因子的受体,如抗体受体和补体受体等,借这些受体与被吞噬物的 识别因子特异性结合,从而启动其吞噬过程。18、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 ):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由川型胶原蛋白构成。网状纤维上也具有64nm周期性横纹。因纤维表面覆盖有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而具有嗜银性,可被银染法染成黑色。网状纤维多分布在基膜的网板、造血

8、器官和内分泌腺等处。19、蛋白多糖(proteoglycan ):蛋白多糖是基质中的主要成分,由蛋白质和多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大分子 复合物。多糖部分为氨基己糖多糖,又称糖胺多糖,包括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肝素和透明质 酸等。20、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 ):纤维粘连蛋白是基质中一种重要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粘附、增 殖、迁移等细胞行为密切相关。21、分子筛(molecular sieve ):结缔组织基质中的蛋白多糖以透明质酸为中心,形成一种稳定的蛋白多 糖聚合体。蛋白多糖聚合体曲折盘绕,形成多微孔的筛状结构,称为分子筛。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 产物、激素等可通过,使基质成

9、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22、组织液(tissue fluid ):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中的液体,经物质交换后由毛细血管静 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流入血液和淋巴。组织液内含有电解质、单糖、气体等小分子物质。组织液是细胞 赖以生存的体液内环境。23、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棕色脂肪组织呈棕色,主要由多泡脂肪细胞构成,组织内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成人的棕色脂肪组织极少。在寒冷条件下,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类分解、氧化,产 生大量热量。24、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 ):网状组织是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一种固有结缔组织,由网状

10、结构、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网状细胞有突起,相互连接成网,可产生网状纤维。网状纤维细而有分支,相互交错。网状组织不仅有支架作用,而且为淋巴细胞发育和血细胞发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25、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是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用煌焦油蓝染色, 可见网织红细胞内有染成蓝色的颗粒或细网,是残留的核糖体,故仍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1天后,核糖体完全消失。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新生儿高达3%6%。26、 单核细胞(monocyte ):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呈圆球形,直径 1420m。胞核呈 肾形或

11、马蹄形,核染色质呈细网状,染色浅。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1248小时后,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27、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主要分布于红骨髓中,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5%,在脾、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分布。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和自我复制能力。28、血象(hemogram ):血象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总称。29、 造血诱导微环境 (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造血诱导微环境是造血细

12、胞赖以生存、 增殖和分化的场所。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诱导微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骨髓中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网状细胞等,除作为造血细胞的支架外,还可分泌多种造血调控因子、产生细胞外基质等多 种途径调控血细胞生成。30、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 ):巨核细胞位于骨髓,是形成血小板的细胞。始于巨核细胞系祖细胞,经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发育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其形态呈不规则形,直径4070m,核呈分叶状,胞质中有许多血小板颗粒,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血小板。31、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 ):由一个幼稚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所产生的多个子细胞聚集于同一 个陷窝内,称

13、同源细胞群,每群有 28个软骨细胞32、骨质(bone matrix ):骨组织中钙化的细胞外基质称为骨质,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构成,有机成分包括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少量基质,基质主要成分是糖胺多糖和多种糖蛋白,如骨钙蛋白、骨粘连蛋白、 骨桥蛋白和钙结合蛋白等。无机成分又称为骨盐,占干骨重的65%,主要为羟基磷灰石结晶,呈细针状,沿骨胶纤维长轴规则排列。33、骨板(bone lamella ):骨板是骨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平行排列的骨胶纤维和沿纤维长轴沉积的 针状骨盐结晶构成,骨板内和骨板间有骨细胞及其突起,相邻骨板内的纤维走行方向互相垂直,纤维束 还可有分支,并伸至相邻的骨板。34、 骨祖细胞

14、(osteoprogenitor cell ):骨祖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体积小,呈梭形,细胞核椭圆,胞质 弱嗜碱性。骨祖细胞能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35、类骨质(osteoid ):在骨组织中,未钙化的细胞间质称类骨质,由胶原纤维和有机骨基质构成。在 骨形成过程中,先由成骨细胞产生类骨质,钙盐沉积后形成骨质。36、骨化中心(ossification center ):骨化中心是在骨发生中最早形成骨组织的部位,无论是膜内成骨还 是软骨内成骨,都有骨化中心出现。在膜内成骨中,间充质细胞先分化为骨原细胞,进而分裂分化为成 骨细胞,先生成类骨质,后有钙盐沉积,成骨细胞变为骨细胞。在软骨内成骨

15、过程中,软骨雏形中段中 心部位出现初级骨化中心。在胎儿出生前后,长骨两端的骨骺出现次级骨化中心。37、骨单位(osteon ):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长骨骨干的内、外环骨板之间。骨单位呈圆筒状, 与骨干长轴平行,其中轴为纵行的中央管,周围为 4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称为哈弗斯板。38、骺板(epiphyseal plate ):骺板是在长骨生长发育时期,骨骺与骨干之间的一层透明软骨。骺板是 长骨生长的结构基础。骺板的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生成新的软骨,再依据软骨内成骨的过程成骨, 使骨不断加长。到成年时,骺板停止生长并被骨组织代替,在骨干和骨骺之间留下一条骨化的骺板痕迹, 称为骺线。长骨

16、因而不再增长。39、骨领(bone collar ):骨领是长骨发生时出现在软骨雏形中段周围的薄层环状骨组织。软骨膜内层的 骨原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在软骨表面形成薄层骨组织,犹如领圈包绕软骨雏形中段。骨领出现后,其 表面的软骨膜即改称骨膜。骨领是以膜内成骨的方式生长的,骨领的出现又是软骨内成骨的先导。40、 肌节(sarcomere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个肌节由1/2 I带+ A带+ 1/2 I 带构成。肌节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1、三联体(triad ):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横小管,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汇集成膨大的扁囊,称终池, 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构成一个功能联合体,称三联体。三联体的功能是将肌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