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建设新探大学语文课程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42613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建设新探大学语文课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建设新探大学语文课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建设新探大学语文课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建设新探大学语文课程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建设新探大学语文课程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建设新探大学语文课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建设新探大学语文课程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建设新探大学语文课程总结 摘要:本文作者作为国家“十一五”计划教材大学语文新编主编,提出语文学科不但应坚持工具性、人文性和美育性友好统一的课程定位,而且从小学到大学还必需要有整体设计。假如各自为战,就会造成教学的反复和交叉。另外,作者还介绍了湖南文理学院文理工各专业学生开设大学语文的部分新的尝试。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新探一、语文学科教学的结构体系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包含语文知识、语文智能和语文教育三个层面。这多个方面,从小学到大学我认为必需要有整体设计。小学语文重在基础;中学语文重在基础和技术;大学语文则是重在技术和工程。假如各自为战,难免就会造成教学内容的反复和交叉。从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倒较为清楚明确,识字达3000个以上,突出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听知学、观察学的学习等;但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就要相对模糊得多,教育部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侧重“使学生含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有关学生素质教育的标准要求,因此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并未表现中学语文的特殊性。当然,大学语文教什么、怎样教,至今更无正式课程标准出台,进而造成了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的茫然甚至混乱。我提

3、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基础教育司应就语文学科教学体系问题携起手来,组织专门班子进行研究,打通中学和大学语文教学的壁垒,努力构建一个科学而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二、大学语文新编的多个编写理念大学语文新编是由我院牵头主持的国家“十一五”计划教材项目,教材已于2021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里,我想就此教材的多个编写理念略作介绍,以就教于大家。1、语文学科的“三性”定位中国当代语文学科的真正形成是在1949年以后。当年主持全国语文教材编审和教学指导工作的叶圣陶,对此有过几次解释。综合叶老的意见,所谓语文即是语言文章,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的本事,让学生会说会写。这是中国最早对语文学科的基础界定,

4、带有较强的语文工具性认识。教育部新颁布的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础特点。”有关语文学科的这一界定,我们认为是符合语文学科的发展规律的。然而,语文作为一门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人文学科,从构建友好社会出发,也确有必须强调教育学生健全人格,重视品德修养;而且,语文课一向有以文选为主体的教学传统,所选作品又是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美感美德之荟萃。因此,语文教学和美育之间是鱼水相依、密不可分的。从而,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美育性友好统一,它应该是语文课的应有之义。2、力争从单一纸介教材建设向教学资源集成的转变

5、本教材在整体构架上突出教学立体化,力争从单一纸介教材建设向教学资源集成的转变。这种资源集成,关键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大学语文新编纸介教材之外辅之以大学语文新编老师手册,以此拓宽教者的视野、提升教者的备课水平。辅教光盘包含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库;多媒体库;试题库等四项内容。第二,大学语文课堂教课时间有限,为便于学生课外学习,我们还特开辟了课程网站,方便于师生在课外进行教学互动。该网站教学平台包含以下项目:课程公告、做作业、关键难点、我的问题、查看问题。另建有以下学习资源库:按专题分类平行阅读库、听说训练资源库、名师讲坛、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等。3、突出语文工具性定位语文首先是人类工具。工具性作为结

6、构本教材的根本,我们十分鲜明地将教材内容分为阅读能力培养、日常书面表示能力培养和口头表示能力培养三编,听的能力培养则放在本课程网站中处理。我们回避了很多教材以知识介绍为根本的做法,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采取在能力培养概说以后精选二三篇典范作品进行点评分析,再经过教材和课程网站指导,让学生课外自读,使学生自觉地领悟阅读和表示规律。另外,我们还有意识地借鉴了美国语文的编写方法,对能力训练体系进行精心设计:每编概说部分每节以后有“了解应用”,包含“讨论”、“写作”、“应用”、“解释”、“设计”、“个案分析”等项;每单元作品以后编有“作品注释”、“作品导读”、“作品聚焦”、“作品汇评”等;每个单元全部

7、有份、量较重的能力训练设计,包含“能力聚焦”、“点子库”、“单元综合训练题”,以此突出语文工具性定位。三、我们的一点做法和经验尽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面临很多困难,但中国大多数高校还是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主要必修课对待的。这里,我想谈谈我院的一点做法和经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人文主义时尚风起云涌,进而把大学语文定位在人文和审美层面的思想颇占上风。当初,教育部对学校实施艺术审美教育也有明确要求,指出“要从提升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艺术教育的主要性,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到素质的高度认识艺术教育的主要性,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真正确立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直至2

8、021年,教育部还在三令五申地强调:“一般高等学校应该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选修课。”这引发了我国高校的普遍重视,各大学均以多种形式开展对大学生的文学艺术教育。但现在看来,这些方法大多是暂时性的,缺乏学理论证,也谈不上学科意识和理论构建。比如,大学语文到底怎样开?大学语文和文学艺术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等等,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面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和大学文学艺术教育的无序状态,我们从1998年即开始组织专门班子攻关,以鲜明的学科意识、明确的学理使命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这种改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鉴于文科专业学生文艺素质很好,我们即决定在文科专业中以“文艺鉴赏学”替代“大学语文”课程,改

9、变原大学语文重在作品和选文单一的情况,坚持作品选和鉴赏方法、文学作品和其它艺术作品并重的标准,以满足文科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渴求。二是在理工科专业中仍开设大学语文,但对此我们也作了部分改革,自觉地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结合起来,以切实提升理工科专业学生对汉语言利用和文艺审美的水平。这种改造在我院实施几年来效果很好,受到了文科及理工科学生的普遍欢迎,我们主编的教材文艺鉴赏概论和大学语文新编均列入国家计划教材,“文艺鉴赏学”前年还被评为国家课程。以上,我们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探索,可能给同志们提供了一点可资参考的经验,但仅仅是开始。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要发明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基地建设,推进相关学科发展。”我们预期,大学语文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必将面临一个光彩夺目标前景!责任xx:陈立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