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542516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4.5-6分,简答两三年考一次,最近是00年考过,工作底稿部分防止简答)一、审计证据种类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得的证据获取的方法 认定作用备注实物证据监盘、观察存在或发生、完整性、估价或分摊不能完全证明所有权归被审计单位所有,也不能完全证明其计价正确。书面证据检查、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全部认定证据的来源渠道不同,其证明也不同。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但如果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获得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承认,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01年客观题外部如应收帐款回函、律师与专家的证

2、明函件,内部如银行对帐单、购货发票、顾客订购单等,内部在外部流转的如销货发票、付款支票等口头证据询问(面询)全部认定其本身不足以直接得出结论,需要其他证据的支持。环境证据观察、询问属于间接证据,不能直接得出结论。但会影响获取证据的数量。考过三次包括以下三种:有关内部控制情况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注意:P105而表6-1有错,从来不考二、审计证据的特性(重点):充分性、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应当考虑下列主要因素:(考过3次)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

3、1、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部分组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由被审单位负责,决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同向变动),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反向变动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具体又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又考过2次) 项目的性质;内部控制的性质和强弱;业务经营性质;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财务状况;时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3、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 4、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 5、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一)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是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第一,审计证据的数量必须足够,必须达到

4、最低的数量要求; 第二,审计证据的数量只要足够,决不是越多越好。 判断充分性除了以上5个还应考虑:经济因素;总体规模与特征(经常考)(二)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要求)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密切相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其充分性(充分性不能影响适当性,即反之不对),一般而言,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则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可减少;反之,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要相应增加。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符合性测试时相关事项的证据:内部控制是否存合理;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内部控制在所审计的会计期间是否得到一贯遵守。实质性测试时相关事项的证据:包括交易的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

5、分摊、分类、披露等。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重点,考试频率高,考了7次,03年考了两个客观题)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及时性和客观性的影响。不同来源的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通常可用下述标准来判断:(1)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2)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获得第三者确认的内部证据比未获确认的内部证据可靠(3)注册会计师亲自获得的比被审单位提供的可靠(4)来自内控好的内部证据比来自内控差的内部证据可靠(5)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可靠 客观的证据比主观证据可靠,越及时的证据,越可靠注意:为适当性获取审计证据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而为充分性时是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三、

6、审计证据的获取 (一)审计证据获取方法(不直接出考题)审计证据都是通过执行审计程序获取的。1.检查2.监盘3.观察4.查询及函证5.计算6.分析性复核 (二)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认定的关系(00年考简答,01年综合)1、在审计过程中,为了实现由管理当局会计报表认定推论出的众多具体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将使用各种审计程序来获取各类审计证据。 审计程序同审计证据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通常一种审计程序可产生多种审计证据,而要获得某类证据,也可选用多种审计程序。 2、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的关系(1)获取实物证据的程序(方法)主要是监盘和观察。 (2)获取环境证据的程序主要是观察和分析性复核。 (3)获取书面证

7、据的程序主要是分析性复核、计算、检查、函证。 (4)获取口头证据的程序主要是查询。 3、审计程序与认定的关系审计程序(举例)认定盘点库存现金现金存在与估价认定观察被审计单位盘点存货存货存在、完整性与估价认定观察存货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存货的所有权认定(注:教材值得商榷)分析行业成本数据变化趋势成本发生、完整性及估价与分配认定(注:教材值得商榷)比较实际销售与销售预算销售存在、完整性与估价认定(注:教材值得商榷)重新计算折旧折旧估价认定检查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存在、权利与估价认定向债务人函证应收款余额应收款存在、权利与估价认定向管理当局询问存货过时情况存货估价认定 (三)审计程序的分类(简答,可能性

8、高)审计程序按其运用的目的可分为以下三类:审计程序的类别目的对其他程序的影响性质1.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的程序为了摸清被审计单位内控是怎样设计的,是否已要求执行确定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每次会计报表审计都必须执行此程序2.控制测试程序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健全合理,执行是否有效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报表中可以选择执行的(即是可以省略的)3.实质性测试程序证明会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否是公允的每次报表审计都必须执行四、审计工作底稿 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将其分为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备查类工作底稿(客观题,注意举例)(一)基本结构(简单,需要记忆) 1、被审

9、计单位的未审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有关会计账项的未审计发生额及期末余额 2、审计过程的记录,包括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测试性质、审计测试项目、制取的样本及检查的重要凭证、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审计调整及重分类事项等 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论,包括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的研究与评价结果、有关会计账项的审定发生额及审定期末余额(二)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易与十章结合考简答) 1、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2、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 注明资料来源; 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3、审计工作底稿繁简程度的考

10、虑因素 审计约定事项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审计约定事项的复杂程度;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合法、完整; 是否有必要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特别指导、监督和复核; 审计意见类型。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三级复核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以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和主任会计师为复核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一种复核制度(多选) 1、第一级复核: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复核,称为详细复核,要求项目 经理对下属审计助理人员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逐张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审计人员及时修改完善。 2、第二级复核

11、: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称为一般复核,它是在项目经理完成了详细复核之后,再对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会计貹项的审计、重要审计程序的执行,以及审计调整事项等进行复核。 3、第三级复核:主任会计师(或合伙人)复核,称为重点复核,它是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会计审计问题、重大审计调整事项及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所进行的复核。主任会计师复核既是对前面两级复核的再监督,也是对整个审计工作的计划、进度和质量的重点把握。 若部门经理作为某一审计项目的项目负责人,该项目又没有项目经理参加,则该部门的复核应视为项目经理复核,主任会计师应当另行指定人员代为执行部门经理复核工作。五、审计档案 1、审计档案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该

12、项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2、对于永久性档案,应当长期保存。若会计师事务所跟上了对被审计单位的后续审计服务,那么,其永久性档案的保管年限与最近1年当期档案的保管年限相同。对当期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 10年(常考) 3、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审计工作底稿保密制度,并落实专人管理。除下列情况外,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对外泄漏审计档案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及有关内容:法院、检察院及其他部门因工作需要,在按规定办理了手续后,可依法查阅审计档案中的有关审计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执业情况进行检查时,可查阅审计档案。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因审计工作的需要,并经委托人的同意,在下列情况下,办理了有关手续后,可要求查阅审计档案:一是被审计单位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后任注册会计师可以调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档案;二是基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需要,母公司所聘的注册会计师可以调阅子公司所聘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档案;三是联合审计;四是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合理的其他情况。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内容被查阅者引用后,因为查阅者的误用而造成的后果,与拥有审计工作底稿的会计师事务所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