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42162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知识点1:结构的涵义(1)从广义上:结构是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结构决定了物体的与O(2)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不同结构的受力能力是不一样的)知识点2:组成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物体所承受的拉拽力压力:挤压物体的力扭转力:反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使物体发生扭转形变的力弯曲力:作用于物体,使它产生弯曲的力剪切力: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的力知识点3: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C1)实体结构:利用自身来承受自身荷载,主要承受压力(如实心墙、大坝等)(2)框架结构:通过条状物的

2、连接来承受荷载,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3)壳形结构:通过壳形来传递力和承受荷载,特别是当壳顶受压力时将压力均匀扩散。(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知识点4:结构的稳定性(注意与结构强度的区分)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用于描述阻碍翻倒或移动的特性荷载简单的说就是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力1、恒载(永久性荷载):作用在结构上长期不变的荷载,如结构自重2、活载(可变性载荷):作用在结构上可变的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等3、偶然荷载:设计基准期出现的概率很小,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如爆炸力、撞击力等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3、(1)结构的支撑面积(支撑面积越,越稳定)C2)结构的重心(重心越一越稳定,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支撑面内)C3)结构的形状(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点5:结构的强度结构的强度即构件和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影响强度的因素:、形状(结构的外部形状和横截面形状)、材料连接方式(较连接、刚性连接)相同材料,相同截面积,不同截面形状的构件强度不同:图1-2不同截面形状,相同横截面积强度排列顺序较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具体有松螺栓、松钏等。刚性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樺接、胶接、焊接、钏接、螺接等。知识点6:强度与稳定性稳定性是研究物体的

4、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强度是研究不被外力破坏的能力。知识点7:内力、应力与强度内力: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会变形,同时构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了改变,这种作用力的改变称作内力。应力:构件单位截面面积上所受的内力。(单位:帕Pa)5=N/Ao应力,N内力,A横截面积应力和强度的关系:用应力来衡量强度。在内力不变的情况下,构件的截面越大,应力越小,变形就小,抗变形能力就大。应力应用的例子:a:建筑物的支柱是如何承受压力的?越往底部,支柱承受的压力越大,利用增大截面的方法减小压力,以保证支柱不被破坏。b:扭绞的绳子为什么不容易断裂?在绳子产生的内力一定时,增加横截面积,减小应力。知识点8:结构的强

5、度和稳定性试验(1)技术试验有多种作用对不同材料进行强度试验,目的在于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对结构进行加载模拟试验,目的在于检测或改进结构的强度(2)技术试验有多种方式:撞击试验、承载试验、模拟试验等知识点9:结构的设计属于设计的一种类型,遵循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必须考虑受力情况、稳定性、强度、连接方式、材料选用等,并对结构设计进行基本的描述(图纸等)。还要从功能、实用、安全、经济、美观、人性等角度综合考虑。1、明确设计目的与要求2、形成初步设计方案(收集和整理信息、结构类型的选择、绘制草图)3、模型制作4、检测、优化、改进5、评价知识点10:结构的欣赏1、结构的实用性: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

6、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2、经典结构设计的欣赏与评价:与两个角度进行。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古罗马人的火山灰水泥、古哥特人的飞券结构、东方的樺卯结构、钢和玻璃的运用等)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第二章流程与设计知识点1:流程的概念与组成1、流程是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活动,这些活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也可以把流程理解为:为一定的目的去做事情的顺序。2、流程具有和两大特征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

7、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O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的关系,称为O3、时序和环节的特点环节的特点:、。时序的特点:、o知识点2:流程的分类1、可将流程分为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2、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异同点:共同点:都是通过一系列有序的确定的工作完成整个过程。不同点:工作流程是完成一件事、一个任务;而工艺流程是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和制造,有原料的投入和成品产出。如:纸张的制造流程属于流程,邮寄包裹属于流程。知识点3:流程的表达方式流程图、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知识点4:识读流程图1、常用方框流程图的图形和符号:矩形框

8、表示环节,椭圆框表示开始或结束,菱形框表示选择判断,箭头表示时序。2、识读流程图的要点:找流程的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弄清流程中时序的体现与特征;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知识点5:流程的意义1、流程在生产中的意义: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生产2、流程在生活中的意义:提高生活效率,使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使生活更为安全,使生活质量更高等。知识点6:流程的设计1、总体上,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事物的内在性质、规律。具体因素: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2、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流程设计歩骤(与设计的过程相联系)知识点7:流程的优化(改进)1、在流程的设计

9、和改进过程中,要对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对流程的改进称为流程的优化。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2、流程优化的内容C1)流程优化涉及到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优化指标。(2)整体的全面优化,或某个指标优化。(3)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说明: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行优化。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下降。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

10、得整体优化的成效。 工期优化:例制作台灯的工期优化 工艺优化:例法兰加工工艺优化 成本优化:例配送路线安排的成本优化 技术优化:例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发明质量优化:例洗衣流程的优化3、流程优化的步骤(1)分析流程的现状(2)确定改进的目标和要求(3)确定改进方案(环节的改进、时序的改进)4、流程优化的条件进行流程的改进,可考虑两方面条件:(1)外部条件:建立在设备和工艺水平提高和完善的基础上。(2)内部条件:建立在对流程内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和实现的基础上。第三章系统与设计知识点1:认识系统1、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1)元

11、素和子系统是系统的组成部分(2)最小的不需要再细分的组分称为系统的元素,元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组分(元素的不可再分性,也是相对于它所属的系统而言的)(3)子系统是相对于大系统而言的。它是大系统中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功能的组成部分;系统根据一定标准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2、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2)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知识点2:系统的分类(1)按照系统组成元素的性质: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自然系统就是由天然物自然形成的系统,如食物链系统、森林系统等

12、;人工系统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人为建立起来的系统,如建筑物系统、计算机系统等;复合系统是由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复合而成的系统,如城市系统、村落系统等(2)按照系统组成元素存在的形态: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实体系统:由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体为元素所构成的系统,也称硬系统。概念系统:由一些概念、原理、方法、制度、程序等为元素构成的系统,也称软系统。如哲学、智力竞赛软件系统等。(3)按照系统的运动状态: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4)按照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开放系统和圭寸闭系统封闭系统:是与外界无明显联系的系统,如密闭罐中的化学反应,停建或缓建的工程。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系统。如

13、商业系统,生产系统,生态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不断地、广泛地交换,不断地输入、输出,系统才会具有生命力。绝对的封闭系统是很少见的。(5)按信息的透明度:黑色系统、白色系统和灰色系统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完全不明确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信息部分明确、部分未知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知识点3:系统的基本特征六大基本特征:1、整体性(全局、集合):是系统的最基本属性,系统不是各元素的简单集合,也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系统要求它的局部服从整体,强调整体观点、整体目标和整体效益。整体性侧重于“部分影响整体”(1)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例:阿波罗飞船零部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

14、亮)(2)系统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例:木桶理论)(3)强调关注整体性,舍局部保全局(例:巴尔扎克的雕塑)(4)部分间的协调,达到整体的优化(例:丁渭修复皇宫)2、相关性(匹配、关联):一侧重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联”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例:古代建筑的“梁柱结构”、家庭装修工程3、目的性(功能):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丿忐04、动态性(更新):物质都是不断变化,因此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5、环境适应性(自适应):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

15、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例:“春捂秋冻”、电冰箱不能紧贴墙放置6、层次性系统无论大小,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系统各层次具有独自的功能,他们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系统的整体功能。易混知识点区分:整体性:主要体现系统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相关性:主要体现系统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知识点4:系统分析方法1、系统分析的含义: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2、系统的思想:作为系统,它们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系统的这些基本特性就构成了系统的基本思想。3、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就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4、系统分析的目的:减少设计决策的风险5、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阐明问题,确定目标;分析研究,制定方案;评价比较,确定最佳方案知识点5: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1)整体性原则系统分析首先要着眼于子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例:田忌赛马、丁谓修复皇宫、街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