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化焦化环境体系程序文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542129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化焦化环境体系程序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太化焦化环境体系程序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太化焦化环境体系程序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太化焦化环境体系程序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太化焦化环境体系程序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化焦化环境体系程序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化焦化环境体系程序文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 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分公司 (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焦化厂)环境管理体系程 序 文 件文件编号:TJ/E-CX-02-2007 编 制:郭琳霞 王建红 武克平审 核:焦亦戈批 准:赵英杰 版本号: A/0受控状态:受控编号:生效日起:二00七年六月一日程序文件系公司内部受控文件,未经公司许可严禁复印及向外泄漏目 录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32、 法律法规与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123、 培训控制程序174、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225、 文件控制程序256、 污染物排放控制程序317、 危险化学品控制程序3

2、98、 能源资源控制程序429、 相关方环境管理控制程序4410、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4811、环境监测测量控制程序 .521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613、记录控制程序 .5914、内审控制程序 .6115、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616、建设项目环境控制程序.69文件名称: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编号: TJ/E-CX-01-2007 共9页1、目的 对本厂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以及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活动、产品、服务中所能够控制和对可能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定出重要环境因素,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提供依据,并对其有效控制,特制定本

3、程序。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厂在审核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以及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对可能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工作;3.2环保发展处具体负责对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3.3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环境因素进行识别。4、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的识别4.1.1环境因素识别的原则 (1)全面 a.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本厂在各项活动、产品和服 务中能够控制及能够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b. 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过去:即过去的环境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现在:正

4、常进行的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及影响; 将来: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及能够对其相关方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即环境影响持续发生于将来。 c. 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运行状态: 正常:正常的生产及有关各项活动与服务; 异常:可以合理预期并发生的非正常状态,如开停车、检修等; 紧急:突发性或紧急事故状态,如火灾、爆炸、环境设施突然失效等。 d.考虑不同的环境影响类型: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噪声排放、固体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能源的使用和消耗、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 e.考虑相关方抱怨和要求。 (2)识别要具体。应明确污染物组份,

5、并应与控制和管理的程度相一致。 (3)应与环境影响相联系。环境因素识别应明确其环境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 4.1.2环境因素的描述 环境因素可以描述为:“环境因子、物质或污染物”与“某一行动或动作”的组合。环境因素描述时,应根据需要尽可能具体、明确到有关污染因子、物质种类或组份。4.1.3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时可采用下述几种方法相结合 (1)现场观察与有关人员面谈、讨论。通过现场观察与有关人员面谈、讨论等形式,对发现造成环境影响的现象,进行追踪分析,识别环境因素; (2)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收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监测报告、环保局有关环保方面的审批及通知、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相

6、关方投诉等资料进行分析、评审; (3)对生产工艺流程及每个过程进行分析。以产品生命周期的思路,按照生产工艺流程,把每个生产过程,即包括原料的采购、加工、生产的各道工序、产品的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等,从其投入、产出的情况进行分析; 过程分析法并可应用于与本厂的产品有关的各项运行活动及对应的职能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与分析。 (4)专家评议与集思广议。由环保专家、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等集中按照过程分析、不同环境因素类型、环境因素识别的原则等进行会议评审。 4.1.4环境因素识别的步骤 (1)环保发展处负责将环境因素调查表下发到各个部门,由部门的负责人负责,根据自身的环境行为特点,全面具体地按环境

7、因素识别的原则,识别的方法识别出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并填写到“环境因素调查表”中。 (2)各部门将本部门填好的环境因素调查表,按要求上报到环保发展处 (3)环保发展处根据各部门上报的环境因素调查表,组织专家进行讲评与集思广议,对各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核实、补充与完善、确认。 (4) 环保发展处对各部门经核实确认后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分类、整理,登记到环境因素汇总登记评价表上。并对各部门核实后的环境因素调查表反馈到各部门一份。4.2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4.2.1成立环境因素评价小组 由管理者代表负责成立环境因素评价小组,并确定评价小组组长,评价组长应能较全面了解本厂的产品及主要活动和服务状况,并经过I

8、SO 14001标准要求的培训学习,能够正确地掌握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方法。4.2.2重要环境因素确定的依据 (1)环境方面的评价 环境影响的规模和范围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环境影响的频率及持续时间 环保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 (2)商业方面的评价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经济费用 组织的公共形象 相关方的利益 潜在的环境风险 改变环境影响对其他活动和过程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增强竞争力的市场压力、商业机遇 4.2.3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1)是非判断法 已违反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首先直接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相关方高度关注的或有强烈抱怨的,直接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的污

9、染因子及环保部门指定进行的 监测项目,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2)专家评估法 请有实践经验的环保专家与本厂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分析判断。 (3)水平对比法 用于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情况作出判断。主要是通过资源、能源消耗统计资料,与同行业水平比较以及本厂历年的消耗水平比较,发现潜力和机遇,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4)跟踪法 从发现的重大环境影响跟踪查出重要环境因素。 (5)打分法 根据环境因素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影响可恢复性、相关方关注程度、超标情况等五项因子打分,当这五项因子分值之和(M)15时,该环境因素即判为重要环境因素。详见附件环境因素打分法评价基准。 本厂将采用上述评价方法相结合来进行

10、环境因素评价。4.2.4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1)环保发展处负责将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汇总整理,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2)环保发展处负责将涉及有关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各有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 4.3环境因素与重要环境因素的更新 4.3.1环保发展处负责于每年第一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对环境因素与重要环境因素进行一次集中评审,如需更新,按规定履行审核手续及批准手续。 4.3.2当本厂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较大变化(如有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或外围环境要求发生变化(如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内容的变动),各有关部门应对其环境因素进行重新识别,识别结果及时报环保发

11、展处,环保发展处负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核实与评价、更新,并按规定履行审核审批手续,并应变更环境因素清单与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内容,变更后的信息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4.4对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均应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5相关文件与记录5.1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5.2记录 环境因素调查表 环境因素汇总登记评价表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记录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附件:环境因素打分法评价基准 环境因素打分法评价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评价公式:M=A+B+C+D+E 式中:M某环境因素综合分值A 某环境因素发生的概率分值(表1)B 某环境因素影响范围分值(表2)C 某环境因素影响可恢复性分值(表3)D 某环境因素相关方关注程度分值(表4)E 某环境因素等标污染分值(表5)表1:A值等级发生频率A=15连续发生每日一次5每日少于一次至每周一次4每周少于一次至每月一次3每月少于一次至每年一次2一年以上时间一次1表2:B值等级影响范围A=15区域性破坏5区域性轻微破坏4组织周边一般性破坏3作业场所破坏2作业场所轻微破坏1表3:C值等级影响可恢复性A=15一年以上可恢复5半年至一年内可恢复4一周至半年内可恢复3一天至一周内可恢复2一天内可恢复1表4:D值等级相关方关注程度A=15极度关注5一般性关注3不为关注1表5:E值等级K=浓度/标准值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