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学期教案8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5420468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学期教案8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学期教案8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学期教案8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学期教案8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学期教案8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学期教案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学期教案8(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三教学要求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2、照样学写铅笔字。3、熟记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4、任选三个动词,各写一句话。5、学会问路。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1)指名读题。(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2、指导。(1)自读对话(2)分角色读对话(3)教师讲解音序查字典法3、练习。(1)查小猴不会写的字(2)开展用音序查字典的比赛4、反馈。二、教学第三题。1、审题。2、指导。(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龙亮兔”3个字。(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3)指导书写(4)学生练习描红。3、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4、反馈。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

2、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1、审题。(1)指名读题。(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2、指导。学生自读4条成语。(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3)理解成语的意思。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3、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2)同座位练习背诵。4、反馈。二、教学第五题。1、审题。2、指导。(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2)指名试读。(3)教师范读。(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

3、建造起来的。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5)教师再次范读。(6)教师指导: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最后取得成功的。3、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2)指名读。(3)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4、反馈。第三课时一、教学第六题。1、审题。2、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二、指导。1、指导观察。(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吹写投跑游跳看唱2、指导说话

4、。(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三、练习。学生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四、反馈。1、指名说。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到。2、评议。3、任选3个词写三句话。五、观察图画,明确要求。1、请小朋友读一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想一想:兰兰要去哪?遇到了什么困难?她需要怎样做?2、请看图:如果你是兰兰,应怎么问路?如果你是老爷爷,应怎么回答?六、指名表演,明确要点。1、请两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看,一会请你来评价。2、指导评价。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指导孩子们说出问路的要点:第一是要有礼貌;第二是把要问的路说

5、明白;第三是要仔细倾听指路人的回答,把线路弄清楚。七、创设情境,提高能力。情意一:王老师生病了,李明小朋友要去看望她。但不知道她家在哪?就问了和王老师同楼的金鑫小朋友。情境二:强强忘记带钥匙了,他知道妈妈在长青公园里跳交谊舞,想去那向妈妈要钥匙。但不知道路怎么走。他有几种问路方式?讨论后,分别演一演。1、他向老师问路。2、他向路人问路。3、他在公用电话厅拨通了妈妈的手机,向妈妈问路。4、他坐出租车上,向司机问路。情境三:小军要和同学去中山陵,他问爸爸,中山陵在什么地方?我要去那儿该怎么走?爸爸拿出地图,帮助小军找到了南京中山陵,并告诉他行走的路线。八、应用生活,实际锻练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

6、问路的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2、让爸爸妈妈或其他亲友带你出去旅游,看看他们迷失方向,不知道怎么走时,是怎样寻求帮助、到达目的地的。8 小鹰学飞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教学难点:鼓的书写。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指导看图。1、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了大树上面2、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了大山上空3、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了更高的天空,小鹰怎么会越飞越高呢?思考:1、小鹰怎么会越飞越高呢?2、它飞到了很高的天空呢?二、初读课文。1、

7、自由拼读,标上自然段的序号。2、读一读: 老鹰鼓起劲拼命 跟着喘着气摇摇头不算 总算急促会飞了吧头顶上 指了指盘旋3、分自然段读一读。4、各人有感情地读。5、初步有感情地读。三、学习生字。1、自己分析字形。2、组词。3、练习。四、练习。1、课本上描红。2、习字册上相应部分的描红、仿影、临写。五、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细读课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观察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放录像:鹰

8、在高空飞翔) 师:鹰飞得多高啊!他们飞过高山,飞过平原,飞向高空,真厉害呀!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只小鹰是怎样跟老鹰学飞行的。2、板书课题:小鹰学飞指名学生读课题。3、听课文录音。二、精读课文:1、多媒体演示第一幅图的内容。(1)看动画后,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个动画的内容?(2、第二自然段)(2)指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3)理解有关词句。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小鹰老鹰大树上面已经会飞啦不算会飞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高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高兴得喊起来)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用高兴的语气读)指名试读。“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还没有完全学

9、会飞行)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亲切、老成)试读指名读评议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啦,老鹰说这还不算会飞。3、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这一段和第一段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段所写的内容在安排顺序上是相同的:先写小鹰学飞,再写飞到什么高度,接着写小鹰很高兴,最后写老鹰教育小鹰。)(高度不同,小鹰说的话不同,这次强调是“真的”会飞;因为是第二次,好多地方加了“又”字)(板书:大山上空真的会飞啦还不算会飞)(3)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用高兴的语气读)各自练读,指名试读(4)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10、老鹰知道有本领的应应该比这飞得更高,他希望小鹰能把飞行本领学得更好)指名读老鹰说的话。(5)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6)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山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是老鹰说还不算会飞。4、学习第三段(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板书(更高的地方)后问: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飞得更高了?(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说得对!小鹰为什么会飞得这么高呢?(鼓起劲拼命向上飞)这说明小鹰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指名读小鹰说的话。(板书:总算会飞了吧?)问:“总算”是什么意思?这次小鹰说话的语气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前两次显得高兴、满足;这一次,语气不肯定,有征求老鹰看法的意

11、思,变得谦虚多了)轻轻读小鹰说的话,体会语气的不同。指名读小鹰的话。评议。指名读第五自然段。(2)这次,老鹰是怎么回答的?(学生回答后,板书:你往上看)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再次理解“盘旋”的意思。(学生用动作表演)小鹰会想些什么?各自练读第六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三、展开讨论演示最后一幅图的内容师:刚开始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有说是在大山的上空飞的,也有说是在更高的地方飞的,到底谁说得对呀?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它们是在更高的地方飞。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记忆字形,指导写字。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2、正确写好生字。教学

12、重难点:指导写字,正确掌握笔顺规则。教学准备:带田字格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一、集体朗读全文,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1、指名读本课生字。2、进行口头扩词。3、指名学生分析生字字形。三、指导书写。1、指导指、促、旋、摇。 让学生说说偏旁名称 按笔顺进行书空、描红。四、课堂练习。见练习册。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抓住语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小鹰三次飞行时不同的心情。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高兴、喊、已经、啦”这些词,结合图片、动画,再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小鹰当时高兴、满足的心情;在教学第三段时,又通过朗读,抓住“又高兴、喊、真的”等词语体会小鹰此时自满、得意的神态;在第五六段时,让学生抓住“鼓起劲、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急促地喘着气”让学生体会小鹰在老鹰的两次教育下,已经有点谦虚了,对于自己是否会飞也存在疑问了。经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且掌握了如何读准语气语调的方法,边读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