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冷冲压工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5414323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9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冷冲压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八章冷冲压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八章冷冲压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八章冷冲压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八章冷冲压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冷冲压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冷冲压工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第八章 冷冲压工艺8.1概述 冷冲压-常温下利用冲摸在压力机上对板料施加压力而获得制件的压力加工方法。冷 常温引信常用件:纸垫、垫圈、火帽壳等。优点:零件的精度高,互换性好;由于冷作硬化使零件强度提高;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模具运用寿命长; 制件本钱较低。大批生产时。缺点:模具制造费用高、周期长,该法不适于小批量生产。冷冲压分类: 分别工艺:剪裁、冲裁b 分别 变形工艺:弯曲、引伸 ( 塑变) 引信的冷冲压件常接受复合工序法完成冲裁、引伸一次完成图8-1图818.2 冷冲压用材料冷冲压件对材料的根本要求: 具有良好的塑性。 具有光滑平整无缺陷损伤的外表。 材料厚度的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

2、。引信冷冲压件的常用材料黑金属:优质碳素构造钢50号 不锈钢有色金属:铝 硬铝 紫铜 黄铜 铅8.3 冲裁工艺剪裁在剪床上将板料剪成条状。直口剪:精度 斜口剪:省力、速度剪裁是一个备料过程,为下一道工序效劳。冲裁利用冲模使板料沿必需的封闭曲线分别为两局部的加工方法。形式:落料曲线内为制件冲孔曲线外为制件模具:冲模、凹模。一、 冲裁的工作原理旧图8-11-模柄2-凸模3-凹模4-下模座5-条料图82冲裁时材料分别的三个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材料压缩和弯曲 塑性变形阶段 材料纤维弯曲和拉伸= 上下刃口处材料形成微小裂纹 剪裂阶段上下裂纹扩展 上下裂纹重合剪断旧图8-2图83圆角带塑变起先时形成纤维弯曲

3、光亮带塑变过程中形成研磨形成断裂带最终剪裂时形成撕裂形成二、 冲裁件的质量分析1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 模具制造精度。模具精度 制件精度 回弹现象。较软材料回弹 制件精度 硬料回弹 制件精度 材料的相对厚度t/D(D冲裁件直径)t/D 弹性变形量 制件精度 冲裁间隙 凸、凹模的间隙落料时:间隙大,材料除受剪外还有拉伸弹性变形,落料后,回弹紧要,尺寸。冲孔时间隙大尺寸 。要选择合理的间隙。 制件的尺寸越小,形态越简洁,制造精度 2影响断面质量的因素旧图8-3图84影响断面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冲裁间隙,间隙过大或过小,会使上、下裂纹不重合,导致断面出现较多的毛刺及其它疵病。3毛刺: 间隙不合理出现毛刺。

4、刃口磨钝出现毛刺。三、 冲裁间隙冲裁间隙凸模与凹模间的双边间隙,记为S旧图8-5 S=D-d D凹模刃口尺寸d凸模刃口尺寸图85S除对尺寸精度、断面质量有影响外,还对冲裁力和模具的寿命有明显的影响。所以S的选择是冲裁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常用查表法确定。查表时表中所列间隙是最小合理间隙。凸、凹模在工作时慢慢磨损,间隙要逐步扩大, 制造新模具时,考虑模具有长的寿命,应接受最小合理间隙。四、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尺寸设计落料件尺寸接近凹模刃口尺寸。冲孔件尺寸接近凸模刃口尺寸。确定尺寸时还要考虑:模具磨损在必需的范围内仍能运用1 圆形制件冲裁时凸、凹模刃口尺寸 落料 先确定Da Da=(dmax-M) D

5、a-凹刃口直径 Dmax-制件最大尺寸M-磨损余量由冲裁件公差查表确定-凹模制造公差dt=(dmax-M-S)dt-凸模刃口直径S-最小合理间隙-凸模制造公差 冲孔:先定dtdt=Dmin+MDa=( Dmin+M+S) Dmin冲制孔的最小极限尺寸2 非圆形冲裁件刃口尺寸确定落料:以凹模为基准来配作凸模旧图8-7图86a)凹模磨损后变大的尺寸。Aa=(Amax-M) =b)凹模磨损后变小的尺寸。Ba=(Bmin+M) =c)凹模磨损后没有变更的尺寸。当制件尺寸标注为C时:Ca=(C+0.5)a当制件标注为C时Ca=(C-0.5)a当制件尺寸标注为C时Ca=Ca 制件偏差 a=/4冲孔以凸模为

6、基准件配作凹模五、精细冲裁工艺旧图8-91-齿圈压板 2-凸模 3-条料 4-凹模 5-反顶压板-主冲力 -齿圈压力 -反顶力图87特点:凸凹模带小圆角;V型齿圈压板;反顶压板;变形区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8.4 弯曲工艺弯曲将板料弯成必需角度或必需形态的压力加工方法。一、 弯曲变形分析旧图8-14弯曲角变形区所对的角R弯曲半径。中性层曲率半径。弯曲变形只发生在弯曲件的圆角旁边,而直线局部不产生塑性变形;变形区内上端纤维受压缩短,下端纤维受拉伸长。图88变形区横断面:旧图8-15窄板B3t仍为矩形,宽度B无变更,厚度略有变更 图89二、 弯曲的回弹现象旧图8-16回弹由于制件弯曲时存在的弹性变形

7、,使其形态变更的现象。回弹角回弹引起的弯曲角度的变更值。代表回弹程度。图810= - 制件在模具内的弯曲角制件自然状态的弯曲角1 影响的主要因素: 材料的机械性能 s E弯曲制件的形态 VU V,U形制件 弯曲程度R/t (R弯曲半径,t材料厚度)R/t 变形 制件越宽,越大。2 减小的措施旧图8-17ab预先给一反向 c制件底部曲面 de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弯曲部位的单位压力。 图811三、 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弯曲件开裂之前的临界弯曲半径弯曲件外层纤维易被拉裂设计弯曲件时,要使零件的弯曲半径大于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由试验法确定。材料不同,弯曲线线方向不同,最小弯曲半径也不同 制件排

8、样时: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不应重合旧图8-17图812 材料纤维方向垂直于弯曲线,制件不易断裂;材料纤维方向平行于弯曲线,制件易断裂。所以尽量使材料纤维方向垂直于弯曲线,获得的制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在双向或多向弯曲时,应使弯曲线与材料纤维有必需的角度。弯曲线与纤维线成45角。当弯曲件的弯曲半径小于最小弯曲半径时,应分屡次弯曲,即先弯成具有较大圆角半径的弯角。然后再弯成所要求的弯曲半径。或中间回火处理提高制件塑性 8.5 引伸工艺引伸工艺利用模具将板料变成开口空心制件的压力加工方法。凸、凹模都带有圆角而不是刃口。变薄引伸 间隙板料厚引信装定帽、爱惜帽等盂状制件。一、 引伸原理旧图8-20图81

9、31引伸凸模;2压边圈;3引伸坯料;4引伸凹模引伸特征:金属产生流淌变形旧图8-22图814引伸件在引伸过程中的应力状态旧图8-23图815起皱由于切向压力,使较薄材料在凸缘的整个圆周产生波浪形的连续弯曲现象。旧图8-24图816防起皱-加压边圈。有压边圈引伸时制件壁厚变更t=1.0旧图8-25由实测壁厚视察到,D区变薄最紧要0.92,该区始终受拉应力和凸模的压力,所以常被拉裂。图817保证引伸件质量的措施: 选择合理的变形程度m,对高度较大件应屡次引伸,并中间退火消退硬化。 必要时接受压边圈。 选择合理的间隙及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选择合理的润滑剂。二、引伸件平板坯料尺寸的确定等面积法依据制

10、件外表积和坯料面积相等来确定坯料尺寸。旧图8-26图818F0=F=f1+f2+f3坯料直径D=D0+2h h-修边余量三、引伸系数和引伸次数的确定1.引伸系数mm代表引伸件某次引伸的变形程度。旧图8-29 图819第一次引伸系数:m=d/D其次次引伸系数:m=d/ d 第n次引伸系数:m=d/ dD坯料直径d制件外径极限引伸系数由查表法确定 。2引伸次数n的确定 计算法 m1首次引伸系数 m以后各次引伸系数的平均值d制件直径 查表法由零件相对高度h/d和坯料相对厚度t/D100查表得n,然后再按必需规律对m进展调整。 推算法由t/D查得极限引伸系数系列 。半成品直径:d= Dd= dd= d

11、当dd 制件外径时,n即为所确定引伸次数。然后由n依次确定m四、凸缘圆筒件的引伸旧图8-31 图820五、锥形件的引伸旧图8-34图821六、引伸模工作局部尺寸的确定1间隙S的确定。 S单边间隙S的作用减小材料与凹模间的摩擦。S制件易起皱S制件筒壁易变薄,被拉裂。不用压边圈时:S=1.01.1t接受压边圈时:S=tmax+ctt材料公称厚度tmax材料的最大厚度c间隙系数2凸、凹模工作局部尺寸的确定。考虑模具磨损和引伸件的回弹最终一道工序的凸、凹模尺寸:旧图8-35(a)图:先定凹模尺寸:再定凸模尺寸:(b)图:先定凸模尺寸:后定凹模尺寸:Dmax引伸件外径的最大极限尺寸引伸件内径的最小极限尺寸引伸件的公差图822 a,dt凹、凸模的制造公差8.6 冷冲压件的工艺构造设计一、冲裁件的构造工艺性1冲裁件形态力求简洁、对称,接受规那么形态。2幸免过长的悬臂和切口。八章自画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