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综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541017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综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搭建校本培训平台 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教师学校培训部为我们搭建这次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很珍惜这个机会,也非常愿意把我们后石的故事与在座同行、朋友来述说。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搭建校本培训平台 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校本培训作为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和组织,在校内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素质全面的教师。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我校立足于主体参与、积极体验,以干训为龙头,以骨干教师培训为中坚,以新教师培训为基点,全员培训,整体提高的培训新格局,充分实现校本培训的有效性,有力促进教

2、师的专业发展。现将我校新教师培训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一、理念促思,是新教师培训的有力支柱。我们认为,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所以,我校提出要着重抓好教师队伍的六个转变:即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上,由应试型向育人型转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变; 教师的地位与角色上,由权威型向合作型转变; 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在教学方式上,由传授型向促进型转变。由于长期坚持不懈的抓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观念新、师德高、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有扎实、全面基本功和独特教学风格,体现了后石精神的教师队伍。

3、1、自学感悟。当我们急着想改变新教师队伍现状时,也曾搞过培训,大会小会谈学习充电的重要,但我们发现充电如果没有成为大家的内在需求,是没有成效的,必须在制度建设和人文管理中,用情感打动新教师,从而唤醒和激发他们的热情,主动发展自己,愿意与学校发展同行。为了给新教师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订阅了教育教学书刊,并推荐新教师成长日记:如怀揣着希望上路、冬去春又来、情到深处以及教师的理想与信念、保养心灵7游戏等等,深受他们的喜爱。除此之外,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人手一本教育杂志,如辽宁教育、本溪教育以及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数学教育等。学期末形成5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和教育随笔。并开展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的读

4、书交流活动。这样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与新教师一同体味着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充实与快乐,新教师们也由开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发的主动学习.2、集体升华。学校要求新教师除了对规定的科研课题和校本教研课题进行学习和研究外,教研组内每天都要进行“教育理念知多少的交流活动,每周三全体教师例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教学案例,对“好习惯培养等教学管理中的经验进行交流。每学期末,教师撰写成功教育教学案例和感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和讨论。我们还经常针对教师素质、师德和教育教学管理上的一些问题适时印发“校长特别推荐”和“教育求是录”等,让新教师研读并写出感悟。让新教师在身边直接经验的交流和互动

5、中,互相取长补短,深化思想交流.为积极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随着学校教育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展开这样几方面的内容。(1)展示精彩教育理念的“特别推荐”每天都有教师把自己的“特别推荐”文章在网上发布,让每位老师都能够拜读。(2) 展示成功教育案例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形成规范的教育案例在校园网展示,供大家学习和借鉴。(3)展示教育感悟的花絮教师把看“特别推荐”、学“成功案例,以及学习其他报刊杂志的优秀文章和精彩片断的体会,写出体会,发表在校园网上。这不但是教师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佳文共赏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新教师提高的过程.这样日积月累,新教师得到不断充

6、实。在这种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校本培训中,学习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在新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3、专家引领。专家的讲座会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所以,多年来我们坚持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学习魏书生的讲座、北师大专家课改通识讲座、周宏教授赏识教育讲座、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班主任工作艺术讲座等等。这学期,为把新教师从“教书匠”的行列中提升出来,针对如何培养孩子成人和成才的问题,如何跳出教育看教育,对教师的新榜样如何定位等疑惑,特别邀请了市电台专题部刘德学主任就寻找教师的新榜样为题目,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让新教师进行了一次教育思想的大洗礼,对

7、职业精神大于天的教育思想又有了新的诠释.同时我们经常选派新教师先后到大连、沈阳、抚顺、葫芦岛、鞍山、凤城、桓仁等地外出学习.在学校现有的经费中,我们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凡是学习培训,只要有机会、有信息,我们就积极争取参加。近三年来,教师外出学习累计达70余人次,其中新教师达30余人次,培训费近五万余元。我们的丛校长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听课指导,与大家一起学习研究,极大地促进教研的效率和质量。本学期,丛校长为全校教师做了“教师好习惯促进学生好习惯形成的专题讲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丛校长的言行和工作作风影响着全校教师,更加激励着新教师的工作热情。学习培训开阔了新教师的视野,激发了新教师实施课改的热情,

8、新教师们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的状态站在课改前列。每次他们外出归来都将自己学习的信息和感受,以交流上汇报课的形式向全校教师传递,他们不仅进行着自己的反思积累,同时也将触动思想的学习和震撼带给了同伴。就是这样一次次引发的思考,改变着新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确,为新教师获得一份生命的满足和升华是校领导最大的快乐,也是学校发展的最大效益。二、方式维新,是新教师培训的基本条件开展深受新教师欢迎的培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才能让新教师真正愿意接受培训。仅仅靠考勤、点名批评、评先、评优或晋级是远远不够的。经过我们对一些培训活动进行总结,对新教师进行几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他们自觉自愿的自主参

9、与的培训是和他们工作息息相关的、对他们教学帮助最大的、让他们成长成熟更快的,喜欢“实在、能直接应用、学得来”的培训。因此,我们能够站在新教师的立场上,考虑新教师的需求,改变以往的培训方式。1、“学的方式。深刻体会“智者当借力而行”。为此,我们借助市、区研训员到校调研和评优的契机,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并以此带动新教师的参与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刘春侠、边姝,刘立岚、田宇、刘娜、刘海艳、徐宏,这几位教师就是在借助这样的活动成为教学骨干的。其中刘春侠在语文评优活动中,所执教的巨人的花园一课受到了市区教研员和各校教师的一致好评。她对课堂教学娴熟的驾驶、体态语言和情感语言完美的交融,恰当巧妙的设计引导,令所

10、有听课教师频频称赞和叫好.上完课之后,我们不放过这一次机会,利用课间十分钟休息的时间请教市区教研员帮助指导,通过指导,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升华了对新课改的理解和感悟。“智者善借力而行”。为使教师更好了解教学的前沿动态,我校抓住各种机遇,把省、市、区领导和教研员请到学校,帮助我们诊脉。借助市学院小教部冷老师来校之际,推出刘立岚老师一节研究课圆的面积计算,课后在和冷老师一起反思议课时,同年组王静老师提出了自己处理教材的想法,得到了冷老师的赞赏,并让他们俩把“同课异构”的想法写出送给他,这无形中又激活了两位教师研究热情。如今,我们新教师们有问题意识,敢于与教研专家对话,在多次市区教研活动中表现突

11、出,直接受益.看到新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升华,作为校领导,我们怎能不为他们而骄傲!2、“用”的方式。我们能够站在教师角度,预设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切实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难。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反思教师以往的备课状况,我们觉得,过去的教师备课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课前编写轻课后反思。教师工作量虽大但效率不高。在课改实验中,通过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学校对备课进行了改革,指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不同班级学生特

12、点的保证。在教案书写上我们进行大胆改革,变个人书写为集体设计,变独立思维为集体智慧,体现资源共享,我们把它称为“探究式合作教案。它以减负增效的绝对优势倍受教师欢迎.备课步骤:(1)个人钻研自备;(2)年组研讨集备;(3)分单元设计主备;(4)个性化提炼精备;教师们在集体备课中集思广益、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形成独特风格,这样既集中大家的智慧又突出了个人风格,即便于操作又减轻教师的过重负担.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研”的方式。当学习进行到一定程度,需要的就是教师个体内化的过程。交流研讨是培训新教师的重要方式。我校合作研究的氛围已经形成。同年组、学科组

13、之间经常组织新教师 “同上一节课、“课例研讨“集体观摩等活动。新教师按自己的理解备课、上课,同伴用自己的眼光评课、议课,领导用自己的观点支持和指导,经过几轮“奋战”,新教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们再也不是“墙头草”,他们会在倾听别人的同时,有理有据讲述自己的解“题”之道.可以说这些新教师已进入了一种自觉研究的状态,午饭后、下班前,时时能看到他们还在饶有兴趣地讨论着教学,他们已把研究作为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真有一种乐此不疲,欲罢不能之势。活动展示是培训新教师的基本方式。每年的“校园杯”教学艺术大赛,分上课,才艺展示和教学反思三步。老师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上课的班级。这

14、种比赛形式对新教师的课堂调控和处理教材的能力都提出了挑战.课后对学生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次次成长的历练,使更多的新教师脱颖而出。本学期我校新教师薛东的课堂教学和英语技能大赛以及崔丽芳、李亮、吴佳星的课堂教学分别得到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每位新教师的个人基础不同,要实现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为新教师搭建不同的平台,这是校领导的责任。三、情境体验,是新教师培训的根本保障我们绝大部分新教师对新观念的掌握,尚处于感性层面,教学教法也大多在“形”的转变上,而非“神”的转变。我们的培训努力做到和实际紧密结合。我们把新教师的培训直面课堂教学实践,促使课堂教学研究深入进行。重视同伴互助,关注

15、新教师的层次和差异发展,为新教师的互动合作交流搭建平台,使他们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接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并开展以下系列活动:系列一:组内一堂课组内一堂课,即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人人参与、共同探讨,分工合作。通过定教材、共同备课、定教案、定上课人选、不断试教、不断反思、离子修改等一系列过程,各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全校性的展示评比。在课后进行评议、集体反思,等形式总结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运用的成败,以此促进新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系列二:同上一堂课同上一堂课是在组内一堂课的基础上充分

16、发挥教师的个人教学特点,从而博取众长。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指定同一内容教材,发挥教研组成员个人教学风格,独自钻研教材进行个人特色备课,然后进行集中展示,组内成员带着目标,带着问题互听,并进行组内交流集体反思,由于教师上的是同一内容,便于分析研讨,最后写出课例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运用的成败,以此促进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系列三:共磨一堂课共磨一堂课的过程往往是“一群智者的对话”过程,是一个群体对话共磨精品的过程。我们通过年级组、教研组、学科组三度集体听课、三度人人“对话、交流研讨,使老师们所要上的“课”更能符合教学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原则。在共磨一堂课的过程中,我们的关注点不在于其最终上课的好坏和上课老师所得到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在磨课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他们所创设的教学评论氛围是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融洽、平等对话的交流氛围,为构建全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