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的分析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5408669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内容的分析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学内容的分析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学内容的分析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学内容的分析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学内容的分析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的分析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内容的分析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的分析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哪些?选定一个课题,然后进行内容分析,并制定教学目标。不少于400字。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就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的层次结构进行划分;确定教学内容的类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教学点;分析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设计教学内容的实施顺序的过程。1、分析内容(1)本册书所包含的教学点 知识点 技能点 方法能力点 非智力因素教学点 重点知识的分析: 难点知识的分析: 各知识点中所蕴含的能力培养内容的分析: 各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内容的分析(2)关系分析章与章之间的关系分析 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分析 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

2、 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关系分析2、分析方法(1)分层分解细化法(逐级拆分法) (2)因素析出法(能力情感) (3)知识整合法:(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整合;知识与能力方法的整合;知识与情感的整合;能力与情感的整合)3、分析要求(1)知识点之间不具有包容关系 (2)内容相对完整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1)知识类型 (2)知识在学科中的地位或作用 (3)课程标准 (4)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5)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下面我以食物链这节课为例进行内容分析: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1)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2) 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学习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学习难点:通过对食物链,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教学用具:1、 学生游戏道具:印有各种生物头像的彩色图片,制作成头饰。2、 用于制作食物链的卡片和针线。三、研究适于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可行途径课堂教学始终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如果再配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实践活动,根据我校情况和学生特点,完全可以找到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为了将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能真正落到

4、实处,我校开展了此项内容的课题实践研究,期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达到预想的目的。1、设定问题情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考察学生的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初中学生正是思维能力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和创造性地发现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例如,在学到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时,教材中提供了相关的图文资料信息,这则信息的开头就是“你听说过克隆羊多莉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开始七嘴八舌了,“听说过”“还有克隆牛,克隆人”,“这两天新闻

5、中老提到克隆人,有的人赞同克隆人,有的人不赞同克隆人”。这时我提出“你知道克隆是怎么回事吗,克隆羊多莉是怎么产生的?请阅读下面的这则信息”。带着问题,学生自己通过对这一则信息的分析了解了克隆,而且清楚了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这时我提出“同学们既然提到了克隆人,现在又大体了解了克隆技术,那么你们对这两天新闻中争议比较多的关于美国科学家克隆人的这一事件有何看法,请各小组收集有关信息,阐明你们的观点”。各小组学生积极准备了一个星期,将各自的观点带到了课堂上,各小组你一句我一句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依据,“克隆人好,这样可以治疗一些现在无法治愈的疾病,有资料已经说了可以治癌症、心脏病、老年痴呆症,还可以

6、使瘫痪的人重新站起来”;“克隆人不好,坏人再克隆出一个坏人那不乱套了”;有的小组甚至说出“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生物i程公司(ACT)的科学家克隆出的是人类的胚胎,而不是复制人的那种克隆”等等。各小组间争了一节课,下课时大家还意犹未尽,我为他们能够收集到如此丰富的资料而感到惊奇,这也说明了学生们对周围热点问题的关心。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发表任何见解,我觉得无须告诉他们什么是对是错,也不要求他们有最终的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说是掌握什么,教学应该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自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

7、数尖子学生考高分。显而易见,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收集和组织材料的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此外,还可以通过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问题。这样通过师生对问题的研讨,可以使学生获得认识生命的科学思想,启迪认识一般事物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能力。2、重视观察和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实物,练习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如对一些生物或非生物进行比较观察,观察花的结构等。“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既是一种探究活动又是当今生物教学的最基本形式。七年级学生初次接

8、触实验,还不知道怎么去做。新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都详细列出了实验步骤,学生实验以模仿为主,上课的模式基本上是先做实验,再进行讨论与总结,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以实验教学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植物和动物体细胞的时候,我将两节课实验放在一起上。因为学生没有做过装片,所以老师必须先做演示。然后学生自己做黄瓜、洋葱、西红柿以及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并画出细胞图,学生们兴趣浓厚,基本都能认真做出装片,并且画出细胞图。这时提出“植物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一样吗?”学生回答:“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答案呢?问题并不在于学生,因为学校条件有限,显微镜倍数低

9、,学生只能看到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这时我告诉他们先不忙下结论,先看教材,学生看了纳闷,“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跟书上说的并不一样”、“哦,书上说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紧贴在一起,是真的吗,科学家是怎么知道的?”等等,在这里我强调了我们实验条件的不足,并且引入了植物的“质壁分离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清楚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确实不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知识及方法就这样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了。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喜欢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所以,每次上实验课,我在强调实验操作过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另外,在最初几个实验中,尽量让学生在模仿中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过

10、程和方法,还专门对学生进行如怎样做观察记录、如何写实验报告等实验技能的训练,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刚开始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及怎样做实验,通过教师一步步讲解与示范,到后来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自己看书进行实验操作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样通过实验不但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也有助于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特别是在新教材中所涉及的鼠妇等实验动物,还特别提醒放归大自然,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情感教育。3、探究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究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尽量设法使科学知识的传授过程接近知识最初获取的过程,在课堂中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式研究”,这

11、种探索式研究直接采用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即“设定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的程序,来设计整堂课的教学。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情境,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对问题作出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自己得出结论。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即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这样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既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教育,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也有利于科学方法的教育,是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渗透着科学态度等的教育,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但是以探究为本

12、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学。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我校是国家级绿化单位,对面就是著名的“华南植物园”,还有交通便利的“动物园”和“南沙科技馆”及“香江野生动物园”等,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丰富的校本资源,使我们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开展许多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无疑都在发挥着积极作用。另外,我们还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和课外调查等,使学有所长的学生能充分展示他们的个人才华,近年来这方面我校也取得了长

13、足的进步,生物学科也成为许多学生钟爱的学科,许多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总之,加强科学素养的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在充分挖掘教材、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而且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并不在乎初中学生就能取得什么重大成果。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从生物科学教育的角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尽微薄之力,也是我

14、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科学技术不断改变我们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改革后的中学生物教材为适应这一需要,其内容作了全面的调整: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更具有科学性、趣味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本质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学生物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材料,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

15、培养,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以下是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一些做法。一课堂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意识。一个人如果对生物学知识一无所知,就谈不上有什么兴趣。只有生物学领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因此,在各章节的教学中,要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适时地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研究动态的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志向。例如,对细胞一章内容的学习,通过细胞全能性的介绍,引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实例: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花卉、树苗。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中,引入遗传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如我国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抗挤压、耐保存的转基因西红柿;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完成人类全部23对染色体的遗传图谱的绘制工作,测定出总长为30多亿个碱基对的DNA全部序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体近10万个基因定位和分离。这一宏伟工程的完成将导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困扰人类的顽疾如艾滋病、恶性肿瘤、遗传病将被攻克,从而大大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渗透这些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