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项目沉降观测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5405168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项目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施工项目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施工项目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筑施工项目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筑施工项目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项目沉降观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项目沉降观测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施工项目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有限公司项目部年月曰目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三、观测目的及观测点布置23.1观测目的23.2. 观测点布置33.3. 水准基准点设置4四、观测周期54.1. 施工阶段4.2. 使用阶段4.3. 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五. 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5.1. 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55.2. 人员组成及职责6六. 观测方法6七. 沉降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7八. 观测资料及整理8九. 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9十.应注意的安全问题9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12建筑施工项目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测量变形规范JGJ8-2007

2、3、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DBJ04-214-20044、县小区楼施工图纸二、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新建的县小区项目,小区位于县城西南方向,西临路,南靠路,北临路。本工程为县小区住宅楼,工程地点为县路南侧、路东侧、路北侧,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层数为十一层,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建筑类别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基础为平板式筏板基础,地下一层层高3.0m;本工程相对标高土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1003.20m,室内外高差0.45m。三、观测目的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

3、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所以,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釆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3.2.观测点布置1、根据设计图纸结施G.06要求,共布置12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2、沉降观测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留置,观测点位材料用中20圆铜钏钉,釆用预埋的方法埋入墙体或构造柱内(具体布置见附图),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我方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

4、、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3、观测点埋设:观测点在一层柱或墙体标高+0.22m标高处设置,上返80mm,顶标高为+0.30m,埋入墙体或构造柱深度为100mm,观测点埋设如下图所示:4、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每千米高差路线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帀吞级全中误差(mm)长度(km)或环线闭合差与己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三等650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7E注:L为往返测段、复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各次沉

5、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个环节中反映岀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釆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遵行规范要求: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的距离较差(m)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积(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助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基、辅助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三等DS375360.32.00.73.3.水准基准点设置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个水准基准

6、点(与建筑物距离25mVLV100m),以组成水准网(详见平面布置图),并准确测定其高程。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防止某一水准点遭破坏,影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基准点釆用(D20钢筋打入地下2m,上部釆用400x400,800mm厚C30粒浇筑固定,钢筋露出浇筑役表面1cm。为保证准确无误,将分时间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之差满足:MA=小于0.3mm。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四. 观测周期4.1. 施工阶段在建筑物第一层施工完成后,拆模后进行首次观测。之后每增加一层荷载进行一次观测直至主体封顶。建筑物封顶

7、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雨季和冬期过后应补充观测。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及复工时应各测一次。停工期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4.2. 使用阶段建筑物竣工后,一般情况,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4.3. 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指出,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能够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日,即可终止观测。否则,

8、应继续观测,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五. 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5.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序号测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WSfi备注1水准仪DS32台12钢卷尺50M把15.0M把43双面水准塔尺5M根15.2.人员组成及职责成立沉降观测组,成员包括技术负责人一人,观测人员二人。技术负责人负责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及技术交底;测量员负责沉降观测及沉降各册资料的报审及整理,合格后交资料员归档。六. 观测方法1、沉降观测要做到“四固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线路进行观测。2、在进行沉降观测前,应首先将观测点的高程测定准确,每个观测点

9、的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3、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了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所以对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之前,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最后应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4、沉降观测仪器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仪器前、后视距不超过50m,旦应尽可能相等。前、后视观测必须采用同一根水准尺(即塔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闭合差不大于12

10、#,超过时必须重新测量)。5、沉降观测点的测定釆用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超过12/7。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到现场进行规划,选定若干较稳定的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并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釆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但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因为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能够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内同时观测其它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次精

11、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但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所以必须提高初测精度。同时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七. 沉降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在沉降观测工作中常遇到一些矛盾现象,并从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上表现出来,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分析产生的原因,予以合理的处理。1、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就发生回升现象。即在第二次观测时,发现曲线上升,至第三次后,曲线又逐渐下降,发生此种现象,一般都是因为初测精度不高,而使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所引起的。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如曲线回升超过5mm,应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而釆用第二次观测成果作为观测成果,而曲线回升在5mm之内,则可调整初测标高

12、与第二次观测标高一致。2、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而且只有当水准点碰动后低于被碰动前的标高及观测点被碰后高于被碰前的标高时,才有出现回升现象的可能。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撞,其外形必有损伤,比较容易发现。如水准点被碰动,可改用其它水准点来继续观测。如观测点被碰后已松动,则需另行埋设新点;若碰后点位尚牢固,则可继续使用,但因为标高改变,对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理,其办法是选择结构、荷重及地质等条件都相同的邻近另一沉降观测点,取该点在同一期间内的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3、曲线自某点起逐步回升,是因为水准点下沉所至,所以在埋设水准点

13、时应保证点位的稳定。八.观测资料及整理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时间、荷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及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两种关系曲线能够合在同一图上,这更能清楚的表明每个观测点在一定时间内,所受到的荷载及沉降量。观测结果应于当日整理完毕,并及时将成果报甲方、监理,若发现观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如岀现建筑物差异沉降超过1/1OOOL(L为相邻两沉降点之间距),必须立即上报项目技术负责人。九

14、.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账,由专人保管、填写。2、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检定一次,在仪器上粘贴校准状态标识,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每半月一次进行自检。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6、仪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7、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十.应注意的安全问题1. 进人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2. 严格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放线的工作程序;3.

15、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起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4. 选择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5. 坚持定位放线工作,必须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有关部门及监理验收的工作制度,重要轴线控制桩、标高、控制桩由公司技术开发部测量人员复核,一般放线由现场测量员、质检员、技术员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公司验收;6. 测量记录要保证原始真实,数据正确,内容完整,字迹工整清楚,测量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认真保管;7. 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得使用无证人员放线;8. 测量仪器、钢尺必须经过法定专业计量部门按规定期限定期检定,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仪器必须精心使用,妥善保管;9. 施工现场严禁嬉戏打闹。10. 作业时必须避让机械,躲开坑、槽、井,选择安全的路线和地点。11. 高处作业必须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